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涌現文旅新地標 迸發産業新活力——重慶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觀察

2024-04-19 15:45:01

來源: 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巴人汲水公園、馬鞍山、戴家巷、北倉文創街區……近些年,重慶文旅消費新地標、新興産業聚集地在老城區不斷涌現,遊客、市民的遊覽名單持續“變長”。這背後體現的,是重慶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挖掘存量空間、提升城市品質,帶給遊客多元體驗感、帶給市民生活幸福感。

沿崖而建的石路,傾瀉而下的瀑布,取自畫中的雕塑……“忍看巴人慣擔挑,汲登百丈路迢迢”,在江北區盤溪河與嘉陵江交匯處,巴人汲水公園仿佛讓徐悲鴻先生的名畫《巴人汲水圖》走進現實,4月10日一開園,就吸引了大量遊客市民前來打卡。

徐悲鴻先生生前曾在盤溪河附近居住工作,創作了數百幅作品。歲月流轉,如今盤溪河片區已成為重慶中心城區,但部分區域由於建成時間長,建築、設施陳舊,品質有待提升。

“盤溪河入嘉陵江口過去是一片荒坡和原始河道,環境雜亂。我們在城市更新中,結合生態治理,以徐悲鴻先生名畫為主題植入文化元素,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公園建設方項目負責人王磊説。眼下,江北區在盤溪河片區將老舊小區改造、藝術公園建設、徐悲鴻舊居和美術館保護提升相融合,“串珠成線”加快建設徐悲鴻藝術街區,推動以文興城、街巷重生。

在重慶,像巴人汲水公園這樣從城市邊角地蛻變成新晉網紅地的案例並不少見。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重慶市大力開展“城市體檢”,針對老城區功能不足、設施老舊等問題,通過完善配套設施、融入歷史人文等城市更新舉措,讓更多的老小區、老廠房、老樓宇、老遺跡變成宜居地、打卡地、新興産業聚集地、歷史文脈傳承地。

走進解放碑商圈旁的大井巷社區,道路整潔,咖啡店、火鍋店等生意紅火,不時有拉著行李箱的遊客慕名而來。“這裡不但有麻辣鮮香的地道火鍋,還能感受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在一家網紅店吃了火鍋後,來自貴州的遊客李女士在朋友圈中這樣寫道。

兩年多前,這裡還是個道路破損、缺少公共空間的老舊小區。大井巷社區黨委副書記鐘緯告訴記者,2022年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街道、社區針對居民想在一樓發展商業的想法,一方面修繕道路、管網等設施,另一方面鼓勵在一樓開門店,分流解放碑遊客,發展背街小巷經濟。如今社區乾淨漂亮了,新增特色餐飲門店20多家,帶來了人氣、增加了居民收入,讓這個老居民區煥發出了新活力。

賡續文脈、提升品質、升級産業,重慶城市更新的綜合效益正在顯現。作為重慶的“母城”,渝中區有大量歷史文物和遺跡。抗戰時期,重慶馬鞍山曾是沈鈞儒、鄒韜奮等愛國進步人士居住活動之所。

渝中區近年啟動馬鞍山片區保護修繕,現在32棟老建築再現當年風貌,修復了沈鈞儒故居,並引入電子商務企業形成“跨境數字貿易産業園”,園區年産值超過40億元。馬鞍山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建設方相關負責人説,馬鞍山傳統風貌區通過“文物修復+産業注入”的方式,實現了歷史文化傳承和新興産業發展雙贏。

將老城“包袱”變為轉型優勢、在存量空間尋求發展增量,重慶通過城市更新,十八梯、鵝嶺二廠、山城巷、戴家巷等越來越多的老街巷、老廠房變成景區、園區、“完整社區”。記者從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獲悉,目前重慶已啟動城市更新項目226個,今年擬新增項目68個。(記者  周凱)

【責任編輯:曹洋】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