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豐:培育“田保姆” 走出新“稻”路
眼下正值早稻育秧的好時節,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潭城鄉的省級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利用智慧化設備和技術,建設水稻機械化育秧基地,將育秧工作從農田“搬到”工廠,改變了農戶靠天吃飯的傳統春耕和春管方式,讓科技賦能新農業,助推當地早稻生産。
著力破解“誰來種”難題打造綜合農事服務平臺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好景看春耕。4月10日,在永豐縣潭城鄉省級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寬敞明亮的大棚裏,一排排苗床整齊排列,工人們“火力全開”,有條不紊地搬運育秧盤,隨著機器的噠噠聲,育好的秧苗運送到下一個工作間。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機械化育秧一個小時可以出800盤秧盤,不僅節省成本,而且可以縮短育秧週期。”永豐縣潭城鄉綜合農事服務中心負責人李金根告訴筆者,以往農戶分散育秧,費時又費力,時有爛秧、死苗的情況發生。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建成,讓播種實現了從人工到流水線的轉變,讓催芽實現了從人工到智慧的轉變,讓育秧從大田到溫室大棚的轉變。
近年來,潭城鄉大量年輕勞力外出務工,全鄉農民老齡化和農村“空心化”日趨明顯,農田面臨沒人種和沒力種的窘境。為破解這一窘境,潭城鄉加強引導幫扶,統籌協調土地盤活流轉,引進並開工建設潭城鄉省級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積極探索“黨建+農事服務中心+農戶”運營機制,吸納農戶就近就業。
據了解,該農事服務中心板塊包括水稻育秧中心、農機庫房、水稻烘乾中心、農資倉儲中心等。通過整合調度農資、農機、農技等資源,配齊各類農機裝備70余臺和烘乾設備,為就近鄉鎮農戶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耕、種、管、收、烘、儲、售”一條龍全程機械化農事服務,幫助農戶提升機械化作業水準。
著力破解“如何種”難題健全綜合農事服務體系
農戶對土地有很深的感情,有些農戶在外務工,想種卻沒時間種,有些農戶想種卻不會種,還有些農戶想種卻沒精力種。為此,潭城鄉引導農事服務中心創新服務方式,開展“線上下單+線下到府”服務,推行“保姆式”全程託管、“功能表式”多環節託管、“點單式”單環節託管等多種服務模式。
“農服中心提供從一粒種子到一袋穀子的全程機械化服務,讓老百姓種糧無憂,種糧致富。”潭城鄉黨委書記張志華説,農事服務中心還可以在保證農戶經營主體不變的情況下,為農戶提供了全託管、半託管和訂單式服務,提高種植機械化率,讓春耕既省心省力,還極大地節省了種植成本。
著力破解“不賺錢”難題共用綜合農事服務效益
傳統農業種植由於農戶分散經營和小規模種植,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為此,潭城鄉依託農事服務中心,採取經營集約化、生産機械化舉措,致力於改善種糧效益低的發展現狀。經營集約化為産業增效。潭城鄉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將農戶的小田塊整合成大塊農田,通過農戶間的合作及引進種糧大戶耕種,實現適度規模化種植,提升土地利用空間。同時應用先進農作技術,採取農資統購統銷、農田統防統治的方式,促進農業生産節本增效,實現水稻種植增産增收,將低産田變成“豐收田”。
生産機械化為農業提質。潭城鄉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手段,運用無人機“飛防”精準噴灑藥劑,機械化育秧、種植、管護、收割,提高農産品産量和品質,推動農業生産高品質發展。利益多元化為農民創收。潭城鄉鼓勵引導脫貧戶參與託管經營,優先吸納有一定農業技術、家有閒置農業機械的農戶長期就業,增加務工收入。
目前,潭城鄉農事服務中心通過兜底式託管服務,農戶每畝土地有300元最低保障收益,土地經營流轉還能産生分紅效益,實現農戶、村集體雙增收。種糧大戶和農機手通過土地入股、技術入股等方式,實現“保底收益+分紅”。農事服務中心從農機服務和農副産品購銷等渠道獲取利潤,形成農事服務中心、村集體和農戶利益聯結共同體,實現多方受益、多元共贏。(劉培俊 曉嘉 文/圖 永豐縣委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