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奮力譜寫農業強國建設巴渝新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系統安排部署。重慶農業農村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要求,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主線,全力提速、全面提檔、全員奮進,加快建設巴渝和美鄉村,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奮力譜寫農業強國建設重慶篇章。
推進城鄉融合構建大城市帶大農村新格局
加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持續實施農村“五網”建設工程,推動基礎設施向村覆蓋、往戶延伸。深化“四好農村路”建設,推進農村飲水安全提升行動,鞏固提升農村電網,開展數字鄉村網路發展行動。今年具備條件的村民小組通硬化路達到97%,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8%,行政村5G網路覆蓋率達到80%。
加力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實施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行動,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全力發展城鄉教育聯合體,推動優質教師資源向鄉村傾斜,新改善1400所農村學校辦學條件。高水準建設縣域醫聯體醫共體,推動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規範化建設,新引進基層急需專技人才200名。深入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
加力推動區縣帶村鎮街帶村。開展“小縣大城”試點,加強區縣城産業平臺集聚、基礎設施支撐、公共服務保障、生態環境承載“4大能力”建設,引導人口、産業加快向區縣城集聚。實施中心鎮擴容提質行動,“一鎮一業”培育發展特色主導産業。開展“強鎮帶村”試點,支援有條件的中心鎮打造縣域副中心。
加力推動市域對口協同發展。深化産業聯動,推動主城都市區産業鏈供應鏈向山區庫區延伸,每年各結對區縣至少協作引進1個以上項目。推動結對協作向鄉鎮(街道)、村社延伸,引導土地、資金、科技、人才等資源要素協同高效配置。推動實施規劃、科技、經營、資金進鄉村和能人、青年、務工人員回鄉村“四進三回”行動。
牢記“國之大者”堅決做到“兩個確保”
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推動“三穩、一擴、一提”,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分別穩定在3012萬畝、216億斤以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多作貢獻。一是著力穩口糧、穩玉米、穩大豆。壓緊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推動落實調動和保護種糧積極性政策措施,鼓勵各地多種糧、種好糧,全力穩定面積和産量。示範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成熟模式,通過擴間增光、縮株保密、定量施肥等措施實現穩糧增豆。二是著力擴大油菜面積。大力推廣“慶油3號”“慶油8號”等高含油優質油菜品種,力爭全市種植面積佔比達到80%以上。三是著力提高單産。把促進大面積單産提升作為頭號工程,切實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和覆蓋面,推動規模經營主體率先提升單産。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整合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通過打造一批市級萬畝、區縣千畝、鄉鎮百畝示範片,帶動面上單産水準均衡持續提升。同時,深入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提升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確保全年蔬菜産量保持在2000萬噸以上,生豬出欄量維持在1800萬頭以上,水産品産量58萬噸以上。
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一是進一步健全監測幫扶機制。升級建設“社會·渝悅·防貧”數字應用,開通人臉識別等便民功能,實現“一鍵風險申報”。強化多部門大數據篩查預警,將資訊拓展到全體農戶,開展精準數字畫像,自動派發區縣研判核實返貧致貧風險。持續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行動,重點針對脫貧戶、監測戶、低保戶、大病戶等進行全覆蓋走訪排查。研究推動防止返貧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兩個政策銜接並軌。緊盯最低收入農戶,針對性落實“一戶一策一責任人”加強版幫扶。二是進一步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實施脫貧地區幫扶産業提質增效工程,按照“鞏固、升級、盤活、調整”的要求,引導脫貧區縣形成“一主兩輔”産業發展格局。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持續培育打造“巴渝工匠”等勞務品牌,確保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穩定在75萬人以上。“一縣一策”支援山區庫區高品質發展,整合鞏固成果和鄉村振興方面的政策措施,協同推進山區庫區“1+17+N”政策體系迭代升級。三是進一步凝聚協作幫扶合力。高效推動魯渝協作迭代升級,深入實施創建100個示範鎮村、壯大100個特色産業園區、培育100個協作品牌“三百工程”,合力打造更多魯渝協作標誌性成果。主動對接中央定點幫扶單位,精準提出幫扶需求,積極爭取中央單位在資金項目、人才智力等方面的資源支援。持續抓好“萬企興萬村”行動,著力推動産業、就業、消費幫扶等落地見效。優化完善“市領導+市級幫扶集團+協同區縣+駐鄉工作隊+産業指導組”幫扶矩陣,強化幫扶措施匹配度和針對性分析,提升幫扶實效。
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入實施“四千行動”
深入實施千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行動。迭代升級“投、建、用、管、還”一體推進機制,以改造提升為重點,推動高標準農田西南示範區建設,著力夯實糧食生産根基。加快編制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同步規劃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區域佈局,把1000萬畝改造提升任務整體分解到年度、明確到區縣、落實到地塊,今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00萬畝。
深入實施千億級生態特色産業培育行動。聚焦“3+6+X”農業産業集群,持續培優柑橘、榨菜等具有重慶辨識度的特色産業,打造10條100億元以上的生態特色産業鏈。持續打好生態、鄉村、文旅三張牌,拓展農業休閒觀光、生態康養、農耕體驗等多種功能,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食品及農産品加工集群化發展,堅持抓大項目、抓大園區、抓大主體,推進10億級以上重點項目建設、100億級以上重點項目招商,打造10大加工園區,支援51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全面提升農業品牌,持續打造“巴味渝珍”“三峽柑橘”龍頭品牌,培優做強涪陵榨菜百億級和奉節臍橙、潼南檸檬、忠縣忠橙、巫山脆李、榮昌豬等産值10億級以上的重點品牌。支援打造“酉陽800”等新興品牌,擦亮“高山生態有機”農産品名片,升級一批“老字號”“原字號”品牌,構建區域公用品牌、特色品牌、企業品牌體系。
深入實施千個巴渝和美鄉村示範創建行動。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統籌抓好廁所、垃圾、污水“三個革命”,推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行政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別達到86%、70%、55%。有序推進“五清理一活動”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宜居環境。分級開展巴渝和美鄉村達標創建,全年計劃創建星級示範村200個以上、示範鎮20個以上,推動巴渝和美鄉村“達標村”累計達到2000個以上。
深入實施千萬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行動。在産業增收上,鼓勵以土地流轉、土地託管、土地入股等形式,支援小農戶創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鼓勵農民興辦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增收項目。在就業增收上,加強就業引導指導輔導,開展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提高就業品質;持續開發鄉村就業崗位,重點拓展鄉村創業促就業,擴大農村工程項目投資促就業,設置鄉村公益崗位促就業。在財産增收上,依託強村富民綜合改革,因地制宜穩步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引導農民開展以地入股、農房入股、勞務及資金入股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聯農帶農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鏈增值收益。在轉移增收上,落實各類強農惠農政策,整合涉農資金項目,建立惠農資金髮放清單。
著眼增動力添活力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
大力推動科技興農。一是加大種業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採取“揭榜挂帥”方式,推進生豬、油菜等育種聯合攻關。發揮科創平臺作用,加快破解生態種養、精深加工、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等産業科技難題。二是抓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運用。依託農業園區平臺,建設一批技術整合示範展示基地,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整合熟化、驗證評價和示範推廣。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實行技術供給和産業需求清單化管理,推動基層農技人員回歸本位。三是統籌推進“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全力打造“渝農大腦”,加快推進農地“一張圖”、農信“一本賬”、農事“一張網”、農品“一碼通”“四個一”建設,夯實智慧農業數字底座。圍繞生産、經營、管理三大場景,探索推行“産業大腦+未來工廠”模式,開發建設渝農經管、長江治漁等重點應用,推動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力爭今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5%。
著力深化農村改革。一是深入推進強村富民綜合改革。尊重集體成員意願,探索發展“強村公司”,引入鄉村CEO提升村莊經營水準,促進集體資産保值增值。在有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任務的區縣各選擇1個項目區開展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點。二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逐步擴大試點範圍。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和萬名合作社帶頭人培育工程,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育,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壯大。擴大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覆蓋面,鼓勵發展“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等經營模式,通過服務規模化帶動生産規模化。三是打造農業開放合作新格局。建設一批農産品出口基地,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水運的獨特優勢,擴大生態特色農産品出口規模。依託中國南亞國家減貧與發展合作中心,推進尼泊爾“活力鄉村”示範項目、斯里蘭卡中斯友誼雜交水稻示範田項目等建設。
強化黨建統領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
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壓實農口部門屬事責任、區縣委書記“一線總指揮”屬地責任,事項化、清單化、項目化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開展賽馬比拼,堅持核心指標“精準抓”、重點工作“重點抓”,年度開展畝産最優和村級賽馬比拼,評出先進、分享經驗、激勵後進。加強考核督查,推動三農工作納入區縣領導班子運作評估和群眾口碑評價機制,組織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深化完善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從嚴從實開展常態化督查督導,以責任落實推動工作落實、政策落實。
建好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提升鄉鎮領導班子抓鄉村振興能力,開展鄉鎮黨政正職全覆蓋培訓和農村黨員進黨校集中輪訓。實施農村“頭雁領航·強村富民”工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加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推進“擂臺比武”,每年選樹一批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用好駐村力量,常態化全覆蓋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指導員。發揮引領示範作用,推行村黨組織“評星定級”。滾動實施農村發展黨員兩年規劃。紮實推進清廉村居建設,整合基層監督力量,持續深化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
提升“141”基層智治體系效能。聚焦增強服務群眾能力,完善鄉鎮一體化治理智治平臺,推動重大應用在鄉鎮整合落地,實現服務不出村、矛盾化解不出村。縱深推進“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推進部門事項下沉、人員力量下沉,完善鄉鎮職責事項“兩張清單”,全面提升鄉鎮統籌管理能力。落實“四走訪基層”制度,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制定《2024年為農民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聚焦“一改善”“三深化”“六提升”,用心用情辦好10項民生實事,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作者 :劉貴忠 係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書記,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市鄉村振興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