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全力促推 抓 補 強 走好改革路
過去五年,是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緊跟中交集團、三航局改革步伐踔厲奮發的五年。五年來,中交三航局廈門分公司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首要任務,圍繞“主業能力突出、規模效益突出、創新能力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經營佈局合理”的三級公司要求,通過實施改革三年行動、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等專項行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力以赴推動公司各項決策部署、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五年來,公司實現新簽合同額增長82.2%,營業收入增長65.81%,在全局率先實現“雙百億”目標,獲得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廈門市首批智慧建造試點企業等榮譽稱號,實現了“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
搭梁建柱,強化三級公司建設
2022年11月,中交集團董事長王彤宙調研考察了公司,對公司堅持屬地化發展,利用好企業品牌,持續開拓市場提出了相關要求,鼓勵公司在打造集團高品質發展頭部三級公司中走在前列、主動作為。
突出主業聚焦專業,持續優化市場經營,全力抓好科技引領……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落細。構建“總部統籌引領,專業處場支撐,項目部主戰”的海上風電“鏈長”體系,在製造塑鏈、裝備強鏈、技術補鏈、基礎固鏈上取得突破,累計完成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約佔全國並網容量的10%;形成“1+3”經營佈局,五年來,主營區域業務佔比達到70%,現匯業務佔比超過85%;形成以技術中心為牽引,設計室、測量創新室、研發實驗室、資訊數據室等協同支撐的創新平臺,深入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海上嵌岩、盾構掘進、裝備融合等“卡脖子”技術,取得“福建省企業技術中心”認定。
2022年8月,公司正式更名為“中交三航局第六工程(廈門)有限公司”,傳遞出了堅定屬地化發展的信號,“三航六”擎旗再出發。
圍繞資質等級提質,著力提升建築、公路、鋼結構、水利水電等施工資質,公司形成了“三個總包、七個專包”的一級資質;結合“納稅納統”要求,用好“評定分離”政策,不斷提升自有資質的使用率,2023年六公司自有資質競標攬活佔比超過25%;伴隨著同翔高新城産業園PPP項目、湖裏街道正本清源完善工程、九溪口-大嶝大橋段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等系列重大項目的相繼落地和在建築行業中的突出表現,六公司獲評廈門市“2022年度建築業突出貢獻企業”。
自分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雙輪驅動、雙百龍頭”的總體目標以來,六公司與分公司“雙輪驅動”的格局逐步形成,三航局主力公司的龍頭作用和“福建省建築業龍頭企業”的效應逐漸顯現。
厚植優勢,瞄準“專精特新”
2022年4月,重組後的智造裝配處以新機構的名義開啟建築工業化新征程;2023年10月,混凝土公司更名為中交三航局(廈門)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處場改革不是簡單地換塊牌子、變個稱呼,其背後用意深遠。
從明確五大處場“核心競爭力的代表、主業發展的支撐、專業化發展的示範、改革創新的楷模、人才培養的基地、效益創造的源泉”的發展定位,到關停殿前鋼構車間、工地攪拌站業務劃歸海洋公司等業務佈局的調整,把交叉的業務進行優化整合,再到捷航檢測公司、海洋公司三年發展目標相繼出臺,把發展規劃制定的更為明晰……一系列優勢資源不斷整合,處場改革舉措頻出。
除了大方向上的調整,還有管理上的優化。推動內部市場化機制建立,調整專業處場經營業績考核細則,將內部合同計入年度新簽合同額考核,對外新簽合同額按1.2倍擴大系數計值,鼓勵開發外部市場;優化成本核算,盾構機以設備租賃形式進行結算,勞務分包、物設採購由項目部發起,成本直接在項目體現,讓項目部“管得住”,避免“兩張皮”;以科創賦能增收,捷航檢測公司加快“數智化”轉型提速,並制定崗位分紅激勵實施方案,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分配機制,成功通過“無人試驗室”等科創成果實現減員增收。
“中交三航局(廈門)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廈門捷航工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均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智造裝配處實現了對海上風電單樁、嵌岩平臺、導管架、負壓桶、套籠、塔筒等海上風電鋼結構的全覆蓋;“廈門捷航工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獲得廈門市“專精特新”企業;公司成為唯一一家入選2023年“智慧建造試點企業”“智慧建造試點産業基地”雙名單的企業……一系列顯著成果,充分證明了改革的成效。
催生動能,“四能”改革激活力
五年來,公司圍繞“四能”機制構建,推動三項制度改革制度化程式化常態化,使各項改革措施進一步走深走實,充分釋放改革活力動力。
優化組織機構,實現機構“能增能減”。強化總部建設,按照“小機關、大部制”思路,推動職能整合歸併,總部職能部門精簡為17個,形成管控線條簡潔、職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總部運作機制;統一項目部組織機構,設置為“七部一室”,形成上下協同管理,提高組織運作效率。
完善選人用人舉措,實現幹部“能上能下”。暢通“上”的途徑,拓寬選人用人渠道,陸續在各業務條線開展中層管理崗位選聘競聘,2018年以來,陸續在各業務條線開展中層管理崗位及候選人選聘競聘,累計180多人參與,通過競聘先後有27人提任為中層管理人員,52人被聘任為職級分開管理崗位。開闢“下”的渠道,自2020年以來,中層管理崗位退出、調整比例達到6%。改革讓一部分不勝任崗位的幹部退出中層隊伍,讓一批年輕有為的幹部走上了領導崗位。“上”與“下”通道的暢通、“優”與“劣”尺規的鮮明,讓幹部“上”得硬氣,“下”得服氣,充分激發幹部隊伍的活力。
推進市場化用工,實現員工“能進能出”。打通“進口”,立足公司生産經營和未來發展的需要,不斷加強校園招聘、內部招聘和社會招聘工作;暢通“出口”,嚴格總部“三定”工作,推進專業處場管理人員優化壓減;成立人力資源中心,發揮盤活內部存量、促進人員有序流動的作用;精簡規範專業處場內設部門,通過競聘、清退、轉崗及調配項目部等形式,管理人員壓減20%。
推進全面績效考核,實現收入“能增能減”。強化價值導向,突出“兩金”、計量支付比等弱項短板考核,突出利潤、産值等經濟指標的佔比;強化考核評價,經濟類指標實現量化考核,管理類指標實行強制分佈考核,拉開得分差距,高低差達到2倍;強化結果應用,績效考核得分在薪酬分配中得到剛性執行,低於70分不予兌現績效薪酬;強化激勵調動,加強項目終期考核和超利兌現,讓大家有幹勁、有奔頭,五年共兌現超利獎勵一千多萬元。
提質增效,聚力“價值創造”
2022年,中交集團“TOP20”三級工程公司評價標準首次發佈。以該標準為指引,公司錨定目標、對標對表,緊盯考核指標體系中的短板指標,加強目標任務進度分析研判,從“重策劃、強管理、增效益、控風險”四個方面紮實推進價值提升。
重視前期策劃,出臺《工程項目施工策劃管理實施細則》,突出盡職調查、資源配置和風險防範;持續完善《大臨工程管控管理辦法》,嚴格執行“有策劃、有設計、有報批、再施工”的相關規定;制定《項目收尾管理細則》,確定項目外業收尾、驗收移交時間節點,規範項目收尾管理關鍵業務……五年來,公司修編制度239項,通過出臺新的制度、完善修訂已有的制度,強化制度的執行落實效率。
強化動態管控,運用生産經營數據採集系統、經營計劃管理系統、中國交建智慧運營平臺等各種資訊化手段,對項目履約、成本、工程風險實施動態監控,對健康指數不達標的項目及時預警、整改和糾偏。企業發展指標綜合指數穩步向好,2023年度平均得分較2022年提升了6%。
狠抓創效提升,以大商務管理為綱,通過項目成本管控巡查,加強過程效益分析;開展各業務板塊提質增效研討會,促項目效益提升;優化船機設備租賃模式,確保油耗可管可控;編制《船機設備結算指引清單》《船機設備結算委託書》,加強船機設備租賃結算管理,持續提升項目管理水準和成本管理質效。
嚴控資金風險,緊盯“一利五率”,強化全面預算管理。“兩金”清理堅持源頭管控與過程式控制制、存量壓降與增量控制、全面清理和重點清收“三結合”原則,確保收款目標如期實現;自主研發“債權管理數智化臺賬”,細化財務管理顆粒度;堅持以收定支,快收緩付,做好資金歸集,統籌資金安排,防範資金風險。
截至2023年底,公司利潤總額、凈資産收益率、全員勞動生産率三大效益指標同比提升顯著,超額完成預算目標,整體盈利水準不斷提升。
歷史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機遇屬於勇於創新、永不自滿者。改革無止境,揚帆再出發,公司將堅持以改革破解難題,以改革化解風險,以改革調整結構,以改革推動發展,用更高的智慧和更大的魄力推進各項改革進程,為實現企業高品質發展而砥礪奮進!(吳浩銳 謝志明 楊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