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預製菜有了官方定義 産業發展走向規範

2024-03-26 15:06: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預製菜中“不添加防腐劑”,這實質上在行業內形成了一道專業技術壁壘,很多不掌握更先進食品防腐保鮮技術的預製菜生産商,可能會尋求技術上的轉型升級,或者直接被市場淘汰,“想要加入預製菜的賽道,就必須掌握相應的技術能力。”

——————————

什麼是預製菜?預製菜産業如何健康發展?如今,上述問題有了官方答案。

3月2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首次在國家層面上,對預製菜的定義和範圍進行了明確,並從標準體系建設、食品安全監管和推進産業高品質發展等方面作出要求,預製菜産業規範化發展的進程正在加速。

近年來,預製菜産業呈現出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的特點,前景被多方看好。但在産業發展過程中,預製菜也面臨著範圍泛化、標準不統一、産業政策扶持範圍不一致、群眾憂慮預製菜添加防腐劑等問題,監管工作面臨著新挑戰。

“《通知》對預製菜行業來説,將是一次重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産品加工研究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張春暉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通知》確定了預製菜的內涵和外延,從定義上將它的“原點”和“半徑”作了切分,為下一步標準的制定提供了産業的界限,將切實服務、規範和引導預製菜行業的健康發展。

政府首次為預製菜下定義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知》最大的亮點就是明確了預製菜的定義和範圍。

《通知》指出,預製菜也稱預製菜肴,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産品及其製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如攪拌、腌制、滾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製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産品標簽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制後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

“預製菜的範圍應當兼具預製化和菜肴的特徵。”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央廚房製作的菜肴、凈菜類食品、主食類食品、不經加熱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涼拌菜,均不屬於預製菜。

在張春暉看來,明確預製菜定義和範圍,為産業發展奠定了一個基礎性的定義。他指出,只有明確了預製菜的定義,才能制定下一步的分類術語、加工技術規程規範,以及産品標準和品質安全標準等系列配套的相關標準體系,進一步規範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産業發展環境。

其實,在《通知》發佈之前,行業內對於預製菜的標準定義莫衷一是。根據中國烹飪協會聯合多家單位共同參與起草、並於2022年發佈的預製菜團體標準,將預製菜分為即食(如八寶粥、即食罐頭)、即熱(如速凍湯圓、自熱火鍋)、即烹(須加熱烹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凈菜)四大類。

顯然,官方定義的預製菜要比上述團體標準中所説的預製菜在概念上縮窄很多,尤其是即食和即配兩類食品被排除在預製菜範圍之外。

“這其實是以‘掐頭去尾’的方式,對預製菜産業做了一道‘減法’。”張春暉對記者説,這裡的“頭”指的是凈菜類食品、中央廚房製作的菜肴,“尾”則是主食類食品。近年來,火爆的國內預製菜市場吸引了眾多入局者,部分商家打著預製菜的旗號蹭流量,擾亂了市場。“《通知》將上述食品與預製菜産業進行了非常明晰的邊界劃分,消除了大眾的疑慮,同時也有助於防範‘預製菜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裏裝’帶來的諸多問題。”

以中央廚房製作的菜肴為例,張春暉表示,中央廚房遵循許可審查規範總體要求,本就不屬於預製菜的範疇。目前,連鎖餐飲企業廣泛應用中央廚房模式,其自行製作並向自有門店配送的凈菜、半成品、成品菜肴,都應當符合餐飲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

“中央廚房的典型例子就是做團餐,這不能向第三方銷售。”張春暉指出,中央廚房製作的菜肴不納入預製菜範圍,既考慮到了行業現實,同時也提高了行業門檻。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産品如果要進入市場流通,就必須辦理食品生産許可。

讓消費者不再談“預”色變

“預製菜市場是否能發展壯大,還要看消費者的接受度。”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看來,《通知》的出臺,將更有效地保障消費者吃得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的很多內容都在回應消費者的關切。談“預”色變則是當下預製菜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之一。消費者對預製菜的擔憂,集中在産品是否含有添加劑等食品安全問題上。

對此,《通知》明確,預製菜中“不添加防腐劑”,同時要加強食品生産經營風險管控,嚴把原料品質關,依法查驗食用農産品原料的承諾達標合格證等産品品質合格證明,“嚴格食品添加劑使用”。

“這及時地回應了大眾對預製菜添加防腐劑問題的關切。”張春暉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我國的食品類別可劃分為普通食品與特殊食品兩大類。對於普通食品,可以按照相關的標準要求,使用防腐、保鮮、抗氧化等添加劑。

“規定預製菜不添加防腐劑,代表著預製菜雖然是普通食品,但對食品安全要求更高、更嚴。”張春暉認為,這項規定在給預製菜行業做“減法”的同時又做了一道“加法”,“對預製菜的加工生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朱毅看來,添加防腐劑只是保證預製菜品質的手段之一,“食品安全與添加防腐劑不是二選一”。她介紹,現有其他食品工藝,足以為預製菜品安全保駕護航,比如速凍和全程冷鏈,以及包裝技術的升級迭代。

除了添加防腐劑,很多消費者擔心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到了預製菜。人民網研究院于2023年發佈的《預製菜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當前我國預製菜最大的需求來自餐飲行業,有85%以上的預製菜産品銷售至B端(企業用戶,如連鎖餐廳、菜品批發市場、鄉廚、酒店)。堂食和外賣是預製菜的主要應用場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通知》也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要求“大力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製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要讓消費者吃得明白,讓他們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自主選擇。”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消除消費者對預製菜的顧慮,一方面要保證菜品的品質和安全,另一方面也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增加消費透明度。

在陳音江看來,預製菜被大眾質疑,部分原因是有的商家不作説明,便將預製菜當作現制菜來賣,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如果能夠在餐飲環節提前明示,增加消費資訊透明度,讓消費者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自主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預製菜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

此前,江蘇省消保委就曾呼籲餐飲企業和商家主動清晰公示使用菜品的來源、是否為預製菜等。此次發佈的《通知》,在“餐飲環節明示預製菜”上給全國各地提供了統一參考。但關於具體如何推進上述工作,暫未作出説明。

在張春暉看來,六部門以《通知》形式要求在消費端對預製菜進行明示與告知,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需要出臺相應的配套細則,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團體的作用。“‘明示’是一個複雜體系,它不單是‘是’和‘不是’的關係。”張春暉説,“餐飲環節明示預製菜”還有一些具體問題,比如對於多食材菜肴,如果其中有一種或幾種食材是預製的,是明示整個産品還是明示單個食材,還需要商榷。

在規範中發展

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培育發展預製菜産業”。《2023年中國預製菜産業發展藍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為5165億元,同比增長23.1%,預計到2026年有望超過10720億元。

預製菜行業日漸火熱,但還缺少國家標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國內預製菜行業相關標準多以團體標準、地方標準為主,統一的國家標準尚待補充。有媒體曾經做過統計,現存有效的經地方政府、行業組織發佈的預製菜團體標準、地方標準有164個,加上一些企業標準,總數超190個。

對此,《通知》明確,要研究制定預製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統籌制定嚴謹、統一的覆蓋預製菜生産加工、冷藏冷凍和冷鏈物流等環節的標準,明確規範預製菜食品安全要求。

“國家標準為監管部門提供監管執法依據,也為經營者劃定了合規生産經營紅線,還為消費者依法維權提供了有力保障。”陳音江表示,以前預製菜的概念不夠明確,制定統一國家標準也比較困難,隨著有關規則制度的完善,預製菜的概念和範圍也越來越明確,這為制定預製菜國家標準和促進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機會。

據記者了解,預製菜國家標準報送稿已經完成,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産品加工研究所參與了本次預製菜國家標準體系的構建及相關標準制訂。

“國家標準一定是和《通知》相契合的。”張春暉説,後續出臺的國家標準一定會以《通知》中的定義為基本遵循和依據。

不少接受採訪的行業專家表示,《通知》進一步提高了預製菜行業的門檻。朱毅對記者説,短期內,某些習慣於用化學防腐劑的預製菜企業的生産成本可能會增加,但從長期來看,這是一次優勝劣汰的過程,將促進預製菜行業新質生産力的發展。

淩雁管理諮詢首席諮詢師林岳以預製菜“不添加防腐劑”為例説,這項規定實質上在行業內形成了一道專業技術壁壘,很多不掌握更先進食品防腐保鮮技術的預製菜生産商,可能會尋求技術上的轉型升級,或者直接被市場淘汰,“想要加入預製菜的賽道,就必須掌握相應的技術能力。”

“《通知》裏的‘一加一減’,對於産業的技術提升和工廠的管理水準提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張春暉表示,在産業重構的過程中,技術水準高、生産規範、管理嚴格的企業優勢會更加突出,這有利於産業頭部企業的崛起,更有利於技術水準比較高的企業在市場上贏得更多主動。

對於行業的提質增效、高品質發展,《通知》也明確提出,要鼓勵預製菜企業聯合科研單位開展氣調保鮮、精准保鮮與品質調控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著力解決風味衰減難題。此外,《通知》還提出,要支援地方推進預製菜産業集聚區建設,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提高集約化規模化效應。

在張春暉看來,建設産業集聚區,更有利於發揮預製菜一二三産業聯動的特點,形成産業集群優勢,形成供應鏈上下游的管理,構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産業生態。同時,産業集聚區更容易形成品牌價值和産業價值。

“尤其對於一些縣域、市域或省級産業園區,它們可以打造‘老家味道’,形成地方特色品牌。”張春暉認為,産業集聚區在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打造價值鏈方面,將會有很大幫助。(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賈驥業  記者 李若一)

【責任編輯:曹洋】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