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陜西以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培育競爭新優勢——産業聚鏈成勢 創新激發活力

2024-03-25 14:12:38

來源: 人民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戴上白色頭環,想像抓握動作,氣動手套的手指就開始自動向內蜷縮。

“這款産品基於腦機介面技術,能實現人腦思想和外部設備的交互。”陜西西安臻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浩衝説。在各地的100多家醫院裏,該公司的通用腦機介面康復設備,正幫助萬餘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在陜西,一大批臻泰智慧這樣的高科技企業涌現。3D列印,打出飛機鈦合金部件;太陽能電池,比一張A4紙還薄;新能源汽車,可以原地轉向360度……漢風唐韻與炫酷科技輝映,呈現傳統與創新交織的三秦新畫卷。

近年來,陜西以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2023年,陜西製造業重點産業鏈産值突破1萬億元,乘用車(新能源)、太陽能光伏等9條産業鏈産值增速超過兩位數,國家超算西安中心、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礎設施建成投用,5家企業入選全國智慧製造示範工廠揭榜單位。新質生産力正在讓陜西煥發新活力。

“鏈式反應”,打開産業空間

光,可以成為最細的刀、最快的刃。

在西安中科微精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鐳射加工車間,綠光閃爍間,礦泉水瓶蓋大小的光柵薄片上,雕出了2萬條線,每條線粗細不到半根頭髮絲。

空天發動機複雜結構的高品質製造,一直是個“卡脖子”難題。“馴服”光,成為解題關鍵。“用飛秒鐳射‘雕刻’,不會産生熱效應和衝擊波,精度也特別高。”中科微精董事長楊小君説。

光子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引領性技術。聚焦自身優勢,瞄準光子産業,陜西在2021年發佈了“追光計劃”。“新型研發機構+共性技術平臺+基金+産業集群”,産業鏈、創新鏈融合,形成光子産業創新生態。

兩年來,300余家這樣的光子技術企業集聚陜西。光子製造、光子資訊、光子傳感……光子産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2023年11月,“追光計劃”升級為“躍遷行動”,錨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子産業生態高地,打造千億級光子産業集群。

“鏈式反應”,在“融”也在“聚”。

充電15分鐘,作業4小時。2023年12月,全球首款超快充商用車在陜西發佈。“超快充技術的突破,將帶來新能源商用車市場模式的改變。”陜西西部智聯新能源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晉軍信心滿滿。

2021年,陜西省將乘用車(新能源)産業鏈明確為全省重點産業鏈之一,由省級領導擔任“鏈長”,支援比亞迪、吉利等“鏈主”企業,助力“強鏈”;抓核心技術攻關,提升就地配套能力,大力“補鏈”;圍繞頭部企業招商,實現産業鏈優質集聚,積極“延鏈”。

截至目前,陜西汽車工業擁有産值千億級企業2戶、百億級企業9戶,規模以上關鍵部件配套企業217戶。2023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産量達98.38萬輛,佔全國的10.4%。

從數控機床、輸變電裝備,到太陽能光伏、鈦及鈦合金,陜西確立了24條重點産業鏈,實施重點産業鏈提升工程,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工業體系。2023年,陜西24條製造業重點産業鏈實現産值1.06萬億元,增長10.4%。

“前瞻思維”,引領轉型升級

在陜西,現代能源産業和裝備製造業,是産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戰場,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陣地。

“煤城”榆林,大海則煤礦生産指揮控制中心裏,工作人員一屏覽全域、一鍵控全局;地下600余米深的綜採工作面上,巡檢機器人、濕噴機器人、應急偵測機器人往來穿梭,有序作業。

“數智化改造投資超10億元,值嗎?”

“值!”大海則煤礦董事長馬冠超斬釘截鐵地説,“同等體量的煤礦一般需要三四千人,我們只需要不到1000人。安全、高效、綠色,必須靠數智化轉型。”

“煤城”轉型,向綠向新。全球規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項目、世界首套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範項目陸續建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開啟規模化應用,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催動創新要素流動……

2月底,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創建部署會召開,這個原煤、原油産量分別佔全國總産量13%、5.1%的“能源之城”,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之路上邁出新步伐。

“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是重要著力點。”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李香菊認為,“要讓傳統生産力向新質生産力躍遷,就要樹立前瞻思維,加快推動傳統産業向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

工業機器人揮舞機械臂,物流小車往來穿梭精準送料……在西安高新區,有一座會“自我學習”的工廠——法士特高智新工廠。

“我們自主研發的智慧製造系統,可以基於過往數據自學習,不斷更新演算法,自我改進。”工廠負責人趙建林介紹,工廠採用數字孿生、萬物互聯、智慧決策等新技術,生産效率提升80%,能耗下降20%,每人平均産值提升了5.2倍。

2023年,陜西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2.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9%,有效引領産業升級。

“雨林生態”,激發科創活力

“科技工作者創業,看重什麼?”

“一硬一軟。既要資金、廠房等硬支援,也要會服務、懂孵化的軟環境。”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平説。6年前,這兩方面的支援,給了他回國創業的底氣。

為了“不讓技術埋沒在書架上”,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先後成立西科控股、中科創星,專門投資和孵化“硬科技”企業;2015年成立的光電子先導院,則創新打造“公共平臺+技術服務”的運營模式。

正是這樣的“西光模式”孵化出了唐晶量子。6年後,企業生産的砷化鎵VCSEL外延片等産品打破了國外壟斷,在光電子晶片細分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111所高校、1814家科研機構、上百萬名專業技術人才……科創資源集聚的陜西,一度卻是産業洼地。從“實驗室”到“生産線”,路徑如何打通?

2021年,陜西建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構建多層次政策服務體系,打造集轉化、孵化、産業化于一體的科創綜合體,營造創新和轉化的“雨林生態”,一批“瞪羚企業”涌現出來。

位於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的西安共晶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一款鋁合金壓鑄、擠壓模具,可以讓製造成本降低10%。“這款産品下半年才能走向市場,已有5家國內行業頭部企業表達了合作意向。”公司董事長蔣百靈説。

2022年,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西安理工大學招商引智,一眼就看中了蔣百靈團隊的技術潛力。在中心扶持下,從簽訂意向到工廠開工,僅用了6個月時間。

“育種”——陜西深度開展推進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破解“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難題。

“嫁接”——探索“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打造500支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圍繞重點産業鏈開展科研和成果轉化工作,多項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際技術壟斷或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準。

“拔高”——實施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工程,讓資源要素匯聚科創企業生長全週期。

…………

“陜西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陜西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説。

2023年,陜西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4120.76億元,同比增長34.95%,其中就地轉化項目超過一半;全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18萬家,同比增長37%;高新技術企業達1.61萬家,同比增長33%。(記者 張鐵  龔仕建  原韜雄)

【責任編輯:曹洋】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