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雲南茶産業高品質發展構建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和茶生態協調發展的現代雲茶産業體系
雲南是全國茶葉主産省份之一。雲茶産業歷史悠久、地域分佈廣、涉茶人口多、帶動能力強,正在成為沿邊地區茶農增收的富民産業。持續發展好雲茶産業,需要集中力量打造“普洱茶”“滇紅茶”公用品牌,構建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和茶生態協調發展的現代雲茶産業體系,推動雲南由“茶業大省”邁向“茶業強省”。
聚焦“綠色有機”提升雲茶品質。一是推進茶園綠色化改造。通過土壤改良、良種推廣、完善設施等措施,提升茶園綠色生産能力。全面推行科學配方施肥,大力推廣茶園綠色防控技術,實現茶園綠色化生産。二是創建生態有機茶園。嚴格執行禁限農藥使用規定,全面推行病蟲草害綠色綜合防控,創建一批茶畜迴圈有機茶園。支援茶園標準化改造,創建環境優美、品種優良、土壤健康、設施健全、防控有效、數字賦能為一體的生態茶園。三是推動雲茶産業生産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加快構建雲茶綠色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增強雲茶綠色供給能力。
聚焦“經營主體”扶持茶企做優做強。一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鼓勵通過內引外聯、資源整合、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動企業整合重組,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市場佔有率高的雲茶産業領軍企業,帶動“育種育苗、生産基地、倉儲設施、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經營主體鏈式發展。二是加快“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持續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在茶産業細分領域深耕攻關。三是提升雲茶産業鏈現代化水準。引導省域各茶區建設雲茶全産業鏈,發展大型茶企牽頭,合作社、家庭農場跟進,茶農積極參與的茶産業化聯合體,著力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發展生態,增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聚焦“科技賦能”增強雲茶品質效益。一是建設研發平臺。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合作,支援建設雲茶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發揮雲南茶葉種質資源優勢,鼓勵科研院校、企業等培育優質專用型新品種。加強以普洱茶、滇紅茶為重點的産品功能成分及功效機理基礎研究。二是開展整合創新。依託國家、省級茶産業技術體系及試驗站,促進産學研結合,鼓勵支援科研院校和茶葉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加大普洱茶重大科技攻關和技術應用。三是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支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學科建設,加大職業茶農教育培訓力度,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
聚焦“雲茶品牌”提升市場價值。一是構建雲茶品牌體系。以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為契機,持續提升雲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商業價值,構建以“普洱茶”、“滇紅茶”等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企業品牌為支撐、産品品牌為補充的品牌體系。二是構建雲茶市場網路體系。支援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企業與大型批發市場、電商平臺對接,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構建多元化市場格局,健全茶葉交易市場、線下茶店、網店協調發展的雲茶市場網路體系。三是鞏固提升公用品牌價值。鼓勵支援茶企到國內外舉辦展會、推介會,開展普洱茶文化知識巡講,擴大品牌影響力。
聚焦“特色園區”輻射帶動雲茶高品質發展。一是優化茶産業加工佈局。科學規劃茶産業園區,優化茶葉加工佈局,支援涉茶縣(市、區)統籌産業集群、産業園區、産業強(鄉)鎮等項目建設,推行“一縣一園、一園多片、一園多業”模式。二是打造一批雲茶專業特色園區。圍繞産業發展佈局和企業分佈,重點提升改造動海、鳳慶園區、思茅等産業園區,發揮産業聚集效能;強化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保山産業園區等功能,積極推進雙江、昌寧、永德茶葉加工園區建設,促進形成區域産業集群。三是推動産業園區提質增效。支援加工園區拓展精深加工,創新超臨界萃取、超微粉碎、生物發酵等技術,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功能成分,開發新産品,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
聚焦“景區景點”促進茶文旅深度融合。一是打造茶文旅融合載體。依託名山古樹資源和民族風情特色,結合旅遊景區景點名錄,打造一批集茶産業、茶文化、康養休閒為一體的特色小鎮、美麗茶鄉村、家庭農場等茶文旅融合載體,形成茶文化旅遊精品線路。二是促進茶文旅深度融合。開發文創産品,延伸茶文化多元功能,展示雲茶文化魅力。建設茶文化博物館、舉辦茶文化旅遊節,打造茶文旅精品線路,拓展茶文旅與民宿、研學、康養融合發展新業態。三是講好茶故事,做好茶文化傳播。挖掘、梳理、傳播雲南特色茶文化,創作出版一批茶文化書籍、畫冊、宣傳片等作品,充分利用新媒體,加大雲南茶文化傳播力度。(程振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