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麻”出山——貴州省中藥材産業發展觀察
舊説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聞天下泉,半落黔中鳴。千條水、萬重山,人稱“山地公園省”的貴州,生態資源稟賦在全國名列前茅,這是貴州描繪鄉村發展藍圖的底色。
走進畢節市七星關區放珠鎮天麻種植基地,放眼望去,陽光透過樹梢灑落在天麻上,遍地金光閃閃,農戶穿梭在林間采收,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從3萬斤到30萬斤,産值近千萬元,放珠鎮天麻的種植規模、産量、效益均有大幅度提升。
事實上,天麻産業發展的路徑只是全省中藥材産業發展的縮影。近年來,貴州省堅持“穩面積、調結構、增效益”,圍繞天麻等特色中藥材産業抓發展促增收。如今,中藥材種植正成為推動貴州省各地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農民到底種什麼?
——“黔地無閒草,夜郎多靈藥”,豐富的中藥資源為貴州中藥産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中藥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對於生活在中國西南部的貴州人來説,天麻這味中藥材必不可少。
作為全國中藥材主産區,貴州中藥材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二、産量全國第五,更有著“生態貴州無閒草、天然寶庫蘊靈藥”的美譽。
然而,一個産業的興起,不僅取決於豐富的資源稟賦,還與當地的氣候變化、土壤環境等有密切關係。
貴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暖夏涼、雨水充足,常年氣候溫潤。正是在這秀麗山水之中,養育滋潤出“貴天麻”。其中,海拔1100米的林下區域更是貴州天麻集中分佈區,為其提供生長的“溫床”。
談及天麻名字的由來,大方縣中藥産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唐慶蘭介紹,天麻古稱赤箭,以其莖如箭桿、色為赤而得名。天麻,其實是赤箭的根,中國人食用和藥用天麻的歷史有2000年以上。
“其中,‘天’説的是天麻無根無葉,像是從天而降;‘麻’説的是它生長在山林裏。”唐慶蘭解釋。
採訪時,記者走進貴州黔藥都中藥材科技産業園一間生産加工天麻的車間,“2023年,我們在黔南州甕安縣珠藏鎮陸續種植天麻2000多畝,實測每畝産量在1萬斤以上。因貴州天麻品質好、藥效高,經濟效益很可觀。”産業園負責人辛煌表示。
豐富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貴州發展中藥材産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貴州省中藥材産業協會會長郎洪平介紹,近年來,全省立足資源稟賦,將中藥材作為優勢特色産業重點打造,提出培育“貴天麻”百億級大品種的目標,並制定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産等重點計劃。
“把中藥材打造成助農産業、富民産業、生態産業,走出一條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發展之路。”這正是貴州由藥材大省向藥業強省挺進的思辨法則。
道地藥材怎麼種?
——綠色發展是中藥材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目的
清晨,霧氣還未散去。在劍河縣太擁鎮八萬山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裏,村民楊昌秀穿梭在“藥叢”中,正忙著除草。“只要好好管護,明年收成應該不錯!”楊昌秀説。
八萬山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負責人陳天平介紹,太擁鎮林業用地面積1.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3%,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適宜中藥材種植。
獨特的生態環境成為太擁鎮林下中藥材産業發展的最大底氣,也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希望。
同樣,在赫章縣平山天麻高標準種植示範基地,30位工人正熟練地將菌材攪拌、裝袋,製作成菌袋放置在旁邊的儲藏室靜待使用。高峰時,這裡有超過70位工人。每天,家住平山鎮對江村的黃姨都要步行30分鐘來此工作,“每月有兩三千元的收入,在家附近有份事做挺好的。”
近年來,貴州一直堅持“原生境、低密度、高品質、全鏈條”的發展路徑,構建從品種到産品的全産業鏈,推廣倣野生種植模式,整合鮮天麻週年供應技術,制定産地趁鮮加工政策和“貴州天麻”道地藥材品質標準,同時還開展了藥食同源相關工作。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准貴州成為全國第一批天麻“藥食同源”試點省份。“通過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將天麻納入《貴州省“十四五”中藥材産業發展規劃》《貴州省林下經濟“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實現百億級産業行動路徑,對天麻産業發展進行了清晰的規劃,未來,將因勢利導加大天麻産業投入。”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方濤表示。
貴州在做好中藥材資源保護的基礎上,不斷聚集資源要素,加快現代中醫藥産品的研發製造,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逐步推動全省中藥材産業高品質發展。
實踐證明,中藥材産業在貴州得到發展是順勢而為的結果。
種出來賣給誰?
——打通中藥材全産業鏈,解決賣難的問題
産業發展起來後,如何讓産品賣得出、賣得遠、賣得好,消費協作則是“下半篇文章”。
2023年11月8日,第3屆中國(貴州)天麻節暨第2屆畢節天麻博覽會在大方縣舉辦。會上,中國·貴州天麻交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該中心的成立,廣州不僅投入2700萬元協作資金,還積極幫助大方縣協調各方資源。中心集銷售、科研、倉儲于一體,是貴州較大的天麻交易中心,推動畢節天麻向粵港澳大灣區等全國高端消費市場進軍。
走進位於關嶺自治縣的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人頭攢動,隨處可見各類道地中藥材,來自各地的藥商紛紛忙著介紹藥材藥性、搭配藥方,現場十分熱鬧。
作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道地藥材集散中心,目前,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已搭建藥通網運營平臺,預計年交易藥材50萬噸以上、年交易額50億元以上。
“原來都是全國各地到處賣藥,要不就是趕場露天銷售,東奔西跑,風吹日曬,非常辛苦。現在有了集散中心,無論是當地人還是外來的藥商藥企都會到這裡來買道地藥材,銷路變廣了,銷量變多了,效益變好了。”入行近40年的藥農周正華説。
通過建設貴州道地藥材集散中心,優先收購藥農的中藥材,承接代儲代銷業務,同時和銀行協調倉單質押支援藥農發展,為做大做強中藥材品牌奠定流通基礎。
“集散中心的中藥材資訊服務平臺建成後,對於我們藥商來説,無論是了解行業資訊還是市場銷售幫助都很大。”羅生文是一名入駐雲貴高原道地藥材關嶺集散中心的中藥材商戶。
通過採訪,記者發現像他一樣入駐該中心的藥企藥商不在少數,他們可以通過平臺及時了解中藥材市場的行情和各類中藥材的價格動態,這對於廣大藥商而言,意義重大。
“集散中心通過推進中藥材産業‘線上+線下’交易、諮詢一體化,運用電子商務、價格指數和中藥材大數據庫,讓大數據為藥企、藥商、藥農提供清晰、透明、準確、週到的服務,從而實現‘平臺+實體服務全産業鏈智慧貿易’。”關嶺道地中藥材集散中心有限公司副經理曹勇告訴記者。
興起一個産業,帶動一方發展;做強一個産業,帶動一方致富。如今,貴州中藥材産業如雨後春筍興起,為促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動力。(記者 劉久鋒 王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