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重慶區縣現代物流産業化發展的若干建議
近年來,由於工作原因,筆者有幸主導或參與了一些市級部門、區級政府、市級國企相關的物流研究項目,對重慶部分區縣的物流現狀及其發展規劃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也逐步形成了一些跳出物流功能化框架的關於現代物流産業化發展的新思考。現結合重慶及各區縣的物流業現狀,談談個人粗淺的思考和建議,希望拋磚引玉,引發業界共鳴,為促進重慶現代物流産業高品質發展貢獻綿薄力量。
什麼是“物流産業化”?
《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發〔2009〕8號)提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資訊業等的複合型服務産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推動物流高品質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發改經貿〔2019〕352號)則進一步強調,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産業。這兩個國家級重要文件都重點強調的是物流業的“産業”屬性。
“物流産業”不僅包含倉儲、運輸等基礎性、功能性物流服務行業本身,而且按照産業鏈思維與價值鏈“微笑曲線”,還應提供物流軟體開發銷售、物流硬體裝備研發生産(如各種起重吊具、物流車輛、裝卸搬運設備、倉儲分揀設備等)、物流技術整合應用、物流産品研發設計、物流地産(園區)投資運營、物流品牌渠道建設、物流解決方案諮詢、物流金融保險等其他相關行業,形成以物流企業“鏈主”為核心的物流資源供應鏈上下游合作關係與物流産業體系。由此可見,現代物流産業體系是一個同時囊括現代服務業與生産製造業的綜合性生態體系,就像作為第三産業的房地産業與作為第二産業的建築業共同構成房地産開發産業體系一樣。
借鑒聯合國經濟委員會對於“産業化”的定義,筆者認為,“物流産業化”是指採用類似于工業化生産方式進行物流産品生産和服務經營的組織形式,最終促進物流業形成一套完整的從産品研發、工藝設計、供應鏈協作、生産組織、品質管控到品牌建設、渠道銷售、售後服務的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
重慶各區縣現代物流産業發展問題。
無論是前述兩個國家級重要政策文件,還是地方政府部門關注物流的出發點,始終真正關注的是其“産業屬性”(即“物流産業”),然後才是物流業的“功能屬性”、“行業屬性”、“技術屬性”和其他屬性。基於這樣的基本判斷,筆者認為,除少數區縣真正按照“物流産業”的發展邏輯採取行動並取得可圈可點的成就以外,在種種原因的綜合影響下,其他區縣的現代物流産業大都處於“産業化”發展初級階段。具體而言,主要表現為以下6個方面的問題或現象。
物流産業重視程度不一。
儘管物流業已經被我國明確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産業,儘管重慶在國內率先提出了“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産業”的觀點,儘管大家都明白“要致富,先修路”的樸素道理,但在具體實踐工作中,各區縣對於物流産業的重視程度是存在明顯差異的。這種重視程度的差異性可以從其物流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物流扶持政策、通道建設參與、物流招商引資、物流數據統計、物流營商環境等方面得以充分體現。
物流資源條件參差不齊。
內河港口、機場(含貨運站)與鐵路貨站(含鐵路貨運專用線)是物流産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要素。各區縣的地理區位及行政區劃本身決定了其物流資源條件的“貧富不均”現象。鄰近長江、嘉陵江的區縣大都有港口資源,原有商貿發達區縣及礦産富集區縣大都有鐵路貨站及鐵路專用線資源,少數區縣擁有機場資源(含通用機場),少數區縣還建設了規模化、專業化的公路物流基地。儘管各區縣物流資源條件“參差不齊”,但總體上每個區縣都其物流資源要素基礎與發展優勢。
物流資源開發利用不均。
各區縣在開發利用所屬的物流資源要素方面,受其對物流産業重視程度的影響,或者對物流資源要素開發利用抱悲觀態度的影響,也呈現出比較嚴重的不均衡現象。部分區縣基於物流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通道+樞紐+網路”的産業化發展道路。部分區縣本身物流資源匱乏,卻通過主動有為創造條件,反而打造了全國聞名的物流業發展標桿。部分區縣著力推動物流基礎建設(如港口),但在後續經營發展層面始終效果不佳、一籌莫展。部分區縣本身物流資源優勢明顯,卻缺乏對物流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意識、決心和思路,甚至計劃將區內的鐵路貨運專用線等稀缺物流資源“騰籠換鳥”……凡此種種。
物流産業體系建設不全。
正如前文所述,物流産業體系涉及物流資源體系(含通道體系等)、物流功能體系、物流貨源體系、物流軟硬體配套體系、物流技術整合應用體系等諸多方面。在全市物流産業體系建設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各區縣特別是遠郊區縣的物流産業體系建設更是顯得不健全,潛在發展空間較大。作為第三産業的現代物流業對於具備“第二産業”屬性的物流軟硬體配套體系和物流技術整合應用體系,具有強關聯帶動作用,理應共同構成現代物流産業(鏈)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實際上目前仍然處於産業割裂的狀態。
産業物流主導權力不夠。
從福特汽車入渝到惠普筆電落戶重慶,這兩個具有重慶産業升級發展里程碑意義項目的招引發展經驗是,物流大通道是基礎,物流主導權是關鍵。對於物流,大部分區縣在産業招商中一般只停留在提供物流資源條件介紹、物流解決方案和物流成本分析等資訊服務層面,而沒有針對項目對應的産業物流進行“關聯招商”,導致招引的産業項目只是一個單純的“生産基地”,本地化的供應鏈物流主導權力缺失或不充分。加上部分區內生産製造企業習慣於“物流兩頭在外”的“不管進、不管出”的傳統購銷模式,不少區縣的産業物流處於主動或被動喪失物流主導權力的窘迫狀態。
商貿物流資源整合不足。
商貿物流是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與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主要涉及商超物流、商品市場物流、電商物流(含郵政快遞)、餐飲物流、冷鏈物流、國際貿易物流、應急保供物流等諸多物流領域。由於商貿物流大部分與城鄉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涉及的商貿行業林林總總,而且物流需求的地理分佈、時間要求、批量大小差異較大,大部分區縣商貿物流資源呈現零散分佈與隨意分佈狀態,對應的商貿物流市場主體呈現“小散亂差”“各行其是”的特點。儘管少數區縣近年來開始進行統一的商貿物流園區規劃,但實際資源整合效果還有待觀察。總體來看,大部分區縣的商貿物流資源整合仍存在一定的挑戰性。
推動區縣現代物流産業化發展建議。
通過辨析物流産業的綜合內涵,以及深入剖析重慶各區縣現代物流産業發展問題,筆者認為,我國雖然反覆強調“現代物流業”的産業屬性,但還沒有明確按照“産業化”的商業邏輯與方式對現代物流業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特別是沒有把物流産業體系緊密相關的“第二産業”部分完全納入“物流産業鏈”範疇,只是停留在産品技術應用層面。為此,對各區縣推動現代物流産業化發展有以下6點建議。
樹立物流産業意識,有效開發物流資源。
現代物流産業不僅僅是倉儲、運輸等功能性服務,也不僅僅是常説的生産性或生活性現代服務,而是一個有自身産業價值“微笑曲線”和“第二産業”的“戰略新興産業”。只有樹立了更加系統全面的“物流産業”意識,才能真正看到物流産業鏈背後的被人們忽視或“錯誤歸類”的國民經濟價值,才能拋卻現代物流業只是“服務業”的傳統觀念,充分認識到現代物流産業鏈上也有“高大上”的智慧物流裝備與設備製造業等“第二産業”,從而建立更加清晰、更加系統、更加具有創新突破性的認知和態度,為各區縣按照物流産業化發展思路,有效開發區域內現有的物流資源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探索實踐奠定堅實基礎。
出臺物流産業政策,構建物流産業體系。
有了全新的“物流産業”認知與共識之後,各區縣需要結合自身現有産業基礎、物流資源條件、強鏈補鏈環節、重點發展領域、招商引資政策等現狀,探索構建具有自身區縣特色的現代物流産業體系,並研究出臺基於現代物流産業鏈價值鏈“微笑曲線”的物流産業政策體系,對處於“微笑曲線”不同位置的具體“物流産業”給予不同的政策引導,加大對智慧物流裝備(設備)生産、物流軟硬體技術整合、物流地産投資運營、物流産品研發、品牌渠道建設、物流金融創新等高價值物流産業的扶持力度,積極探索承接華東、華南地區相關産業轉移的戰略切入點,引領本區縣的現代物流産業轉型升級。
強化物流産業招商,主導産業物流發展。
筆者認為,物流産業招商應當至少包含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現代物流産業本身的招商引資,按照現代物流産業鏈價值鏈“微笑曲線”的內在邏輯進行産業招商;二是其他産業項目招商過程中的産業物流招商,即在各區縣産業項目招商過程中,不能停留在給投資方提供本地物流基礎資訊和解決方案的層面,而是要學習“福特項目”“惠普項目”等重大項目的招商引資經驗,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將其産業物流體系也引入進來,按照物流“總部經濟”的邏輯進行産業物流招商,或者至少把擬招商産業項目的上下游供應鏈物流主導權也落在本地項目企業。——只有這樣,各區縣才有基礎條件主導自身的産業物流發展。
統籌物流資源整合,助推商貿物流轉型。
從整體來看,每個區縣的商貿物流細分行業領域都有較大的市場規模,而且這種需求由於與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息息相關,往往是比較持續的剛性需求,這也是商貿物流區別於産業物流的一大特點。因此,各區縣可以結合自身商貿物流基礎條件、優勢領域、輻射能力、市場主體等因素,不求全面開花,選擇幾個重點商貿物流領域推進物流資源統籌整合,形成“以點帶面”的市場引領和標桿效應,有條件的可借鑒秀山(武陵)現代物流園等示範模式,進行“連點成片”的現代化商貿物流園區規劃建設,並進行相應的商貿物流政策引導扶持,助推各區縣的縣域商貿物流體系轉型升級。
堅持産業融合創新,打造特色物流産業。
眾所週知,各行各業的生存發展都離不開物流業的支撐。在我國社會行業日益細分化、專業化的背景下,新興的産業和行業,都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專業物流服務模式提供保障,正如電子商務離不開郵政快遞一樣。這些新興專業物流的發展,本質上就是産業融合創新的産物。因此,反過來思考,各區縣可以結合自身特色産業(含資源型産業、傳統優勢産業、成功招引産業等),利用産業融合創新與強鏈補鏈思路和方法,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物流産業,促進本地特色産業物流降本增效,形成與當地特色産業相得益彰的新發展格局。
深化區域協同合作,探尋産業共贏路徑。
筆者認為,區域協同合作是可以跨國界、跨省界、跨區縣行政區劃界,甚至可以完全地理不搭界(如“飛地經濟”)。重要的是,只要找到兩個或多個地區之間的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結合點,就可以深入開展區域協同合作,包含傳統優勢産業、戰略新興産業之間的産業鏈供應鏈合作以及物流通道合作。因此,深化區域協同合作,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與合作點,是推動區縣現代物流産業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總之,各區縣應突破傳統物流産業的認知窠臼和觀念藩籬,樹立基於産業鏈價值“微笑曲線”的全新的物流産業觀和物流産業體系意識,在其他省市和區縣尚未形成並實踐科學的物流産業觀之前,搶抓機遇,通過政策引導、産業招商、資源整合、融合創新、區域協作等多措並舉,構建並推動自身特色物流産業體系高品質發展。(蔣嘯冰 作者係重慶市國際物流口岸服務協會秘書長、精驛行(重慶)物流諮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