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用藝術為鄉村“上色”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走在浙江溫州的廣袤鄉村,目光所及,除了青山綠水、詩意田園,還有藝術帶來的繽紛色彩。近年來,溫州積極推動美術下沉,在全域範圍內打造了一批美育村,推進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三美融合”,賦能鄉村實現全面振興。
永嘉縣鶴盛鎮上日川村。新華網發 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供圖
文藝賦美生活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美育村建設的宗旨是什麼?就是讓鄉村變成一幅形神兼備、內外兼修、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2019年,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以深化“千萬工程”為牽引,以共建共用“詩畫浙江”全域美麗大花園為總目標,創新提出“藝術賦能鄉村,美育共同富裕”總思路,開展對浙江“美育村”試點單位扶持和培育工作。在此之前,在溫州的一處偏遠村莊裏,美育的概念早已悄然“發芽”。
永嘉縣鶴盛鎮上日川村,在未被“上色”之前,資源平平,資本有限。2016年,該村青年畫家周建鵬帶著“用藝術推動鄉村發展”的願景回到家鄉,同村民和鄉賢共建“藝術村”:祠堂改成書法館、農房改成茶吧、閒置的小學改成美術館……小山村臟亂差的面貌徹底改變,取而代之的是低成本、高品質的“自然美學空間”。
藝術的介入讓上日川村煥發了新的生機——“高顏值”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和藝術家前來打卡、創作,“當巴黎遇上溫州”“當倫敦遇上溫州”等國際性藝術交流活動也在此舉辦。同時,文旅融合發展也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村民或做起民宿,或找到一份“家門口”的工作。
村民周福區在景區做起了船工,他説:“這幾年,到村子裏來的人越來越多了,旺季我一個月能賺4000~5000元,淡季也能賺3000元。”
永嘉縣鶴盛鎮上日川村。新華網發 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供圖
“通過藝術形式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和經濟發展,是一條可行之路。”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李方喜表示,近年來,溫州不斷推進美術事業下沉,從村貌提升、人才培育、産業構建等多個維度發力,助力美育事業蓬勃發展。
李方喜介紹説,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還會組織符合條件的鄉鎮開展美育村申報,並指導申報準備材料,以此提升申報成功率。一系列努力下,溫州市13個村莊(社區)入選“浙江省第二批文藝賦美·美育村(社區)”名單,加上首批入選的8個村莊(社區),目前溫州已創成21個省級美育村,位居浙江前列。
藝術點亮鄉村
內外“氣質”雙雙提升
美育村建設該如何避免同質化?“想要點亮鄉村,就必須挖掘亮點。”溫州市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溫州美術館副館長張真愷表示,“溫州培育美育村的基本理念是要做到一村一品、各有特色。”
據了解,為深入挖掘鄉村內涵,溫州不斷邀請專家下鄉開展指導。如溫州市美術館多次開展“美麗鄉村”名家寫生實踐活動,組織藝術家深入永嘉、泰順、洞頭等地的鄉村,發掘美育場景。
甌海區潘橋街道馬橋村。新華網發 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供圖
如今,一個個有“自我風格”的美育村如星星一般,點亮溫州——
有打造新型文旅融合村的。甌海區潘橋街道馬橋村盤活綜合樓、衛生室、舊村部等閒置資産,打造了集田園農業、休閒娛樂、研學于一體的文旅村;文成縣南田鎮武陽村融合劉伯溫文化,新建七星小院、武陽夜景、倣古村居民宿群等人文景觀。
有結合特色文化的。蒼南縣赤溪鎮石塘村結合當地瓷板畫工藝,創辦了楊學棒瓷板畫美術作品展示館,打造石塘特色陶瓷、瓷板等文化産業和研學基地;泰順縣泗溪鎮下橋村深挖廊橋文化,打造了廊橋文化園、情愛廊橋茶館、泰順石雕廊橋創作基地等文化設施。
還有借力當地資源的。蒼南縣礬山鎮福德灣村通過對擁有礬山礬礦遺址、雪花硐、礦硐遺址、礦工石頭屋等文化遺産的保護,被中國美院指定為寫生基地。
蒼南縣礬山鎮福德灣村。新華網發 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供圖
外在的“氣質”提升了,內在的“氣質”也不能落下。溫州市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溫州美術館館長何畏認為:“美育村回答了如何引導鄉村文化高品質發展,如何讓老百姓精神更加富裕的問題。”
瑞安市塘下鎮陳岙村增設了文化教室、兒童遊樂、鄰里書吧等十大美育功能分區;平陽縣騰蛟鎮大溪邊社區依託蘇步青故居文化區、數學奧妙館等資源,開展非遺技藝體驗、研學遊等活動,惠及社區1000余人次;泰順縣司前畬族鎮司前村利用當地非遺特色,開展了公益培訓、書畫展、采風等“美育”活動……
瑞安市塘下鎮陳岙村開展美育活動。新華網發 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供圖
據了解,自2022年起,溫州計劃于5年時間內培育美育村50個。可以預見,未來的甌越大地,將交織著更多與眾不同的“色彩”。(陳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