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清:“小蘑菇”長成強村富民“大産業”
據了解,山東尚店鎮平菇生産有著30餘年的歷史,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和富農支撐産業,建有平菇等食用菌種植大棚150個,面積500畝,目前建成山東省單體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其中,平菇種植大棚128個,總佔地面積300余畝,年産量達6310噸,分佈在司家洼村、西荊林村、尚店村、南辛莊村等,所産平菇遠銷青島、濰坊、德州、濟南等省內城市逐步拓展至河南、東北等地區。這其中以司家洼村最為典型,産業發展經歷了“從摸著石頭過河”到“蹚出共富發展路”的歷程。
原來的司家洼村産業發展模式比較單一,主要以小麥、玉米傳統糧食作物為主,面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途徑單一等瓶頸,2015年司家洼、南辛莊黨支部等村幹部多次自發外出考察學習,經調研研究,發現平菇具有生長旺盛、適應性強、營養豐富等特點,是一條新出路,最終確定了發展平菇種植的致富路子。
時任司家洼村村主任祝維星帶領黨員宋普兵、骨幹力量宋子奎等建設10座大棚,起到引領作用。2017年獲得中央提前批扶貧資金110萬元,利用這些資金在司家洼網格村建設了10座食用菌溫室大棚。
為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更好助力産業高品質發展,該鎮以黨群聯動模式,激發黨建新活力,築牢基層堡壘。傳授技術方法,開設“大棚黨課”,為村民講種植技術,傳授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把技術培訓課堂搬進大棚裏面。整合土地資源,村黨支部牽頭流轉土地,將土地整合用於大棚擴展規模。發揮原料優勢,周邊村近5萬畝玉米芯為菌棒主要來源,為本地食用菌産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食用菌生産後的廢棄菌包,又為農田提供了優質肥料。
堅持人才驅動,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通過人才培養、交流學習等方式,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逐漸成長起來,用自己所學所想助推産業發展。同時還有一批愛農村、有文化、會管理的“新農人”和“棚二代”回鄉創業,帶著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回村發揮自己的作用,共同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目前整個技術服務團隊成員近50人,包括村級後備力量、入黨積極分子、青年黨員近20人,每個人都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産業發展賦予動能。
一方面服務創業,2018年村黨支部領辦成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實行“統一組織方式、統一生産管理、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物資供應、統一産品收購”模式,有效助力平菇産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另一方面帶動就業,大棚運營過程中有菌種培育發酵、菌棒裝袋入庫、季節平菇採摘、菌菇分揀打包、搬運物流運輸、大棚長期維護等崗位,崗位數量500余個,帶動周邊群眾月均增收3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