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竹産業大步邁向現代化
雨後,漫山遍野的翠竹鬱鬱蔥蔥。在江西省蓮花縣六市鄉太沙村,家家戶戶都種毛竹,村民徐新強開辦的加工廠每天生産2萬多雙筷子,竹農戶年均增收4萬餘元。類似的竹加工廠,在全國有很多。
竹是重要的森林資源,生長快,用途廣,綜合效益高。我國竹産業發展情況怎樣呢?記者進行了採訪。
橫跨一二三産業
“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産竹國,竹類資源、竹林面積、竹材蓄積、竹材産量以及竹産品對外貿易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國竹産業協會辦公室主任吉聰輝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竹産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已形成由資源培育、加工利用、科技研發到國內外貿易的發展體系,正在由高速發展向高品質發展轉變。
我國竹産業橫跨一二三産業,品類眾多。我國竹加工業得到長足發展,佈局不斷優化,形成了以安徽、湖南、福建等地為主的竹材人造板産區,以江西、福建、湖南等地為主的竹地板(含竹木複合地板)産區,以福建、安徽、湖北等地為主的竹筍産區,以四川、貴州、重慶等地為主的竹制漿造紙産區,以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為主的竹纖維及紡織品産區等。
據中國竹産業協會統計,2021年,我國竹人造板産量1543.38萬立方米,竹地板(含竹木複合地板)産量為3378.76萬立方米,竹筍及其産品産量為789.83萬噸,竹漿産量為603.77萬噸,竹纖維製品産量為39325.32萬件。我國竹加工業産品廣泛應用於建築、裝飾、家居等10多個領域。2021年,全國竹産業産值達3606.47億元。
亟待補上短板
竹産業發展潛力巨大,面臨的挑戰亦不容輕視。
據中國竹産業協會統計,我國現有竹林面積641.16萬公頃,竹子利用率僅為20%左右,開發程度最高的毛竹利用率不足30%。我國得到開發利用的竹種僅有20來種,佔全部竹種類的2.5%,大量特色優良竹種尚未開發利用。低産低質低效竹林約佔50%,集約經營竹林只佔30%左右。竹林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嚴重影響竹材運輸。
竹資源優勢發揮不充分,集約化、機械化、自動化生産水準仍偏低,是産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竹材采收基本靠人工,缺乏工業化采收機械和技術。竹加工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甚至是家庭作坊,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高,竹材加工主要採取單機加工,缺乏機械化和連續化生産裝備技術,企業綜合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
科技支撐能力、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産業鏈不完整,初級産品多,是竹産業面臨的突出問題。目前,竹加工企業創新意識不強,創新力量薄弱,尚未真正成為創新主體,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開發能力普遍較弱,産學研用結合等科技支撐模式覆蓋面小。大多數竹業從業人員和竹農沒有接受系統的技術培訓,生産加工企業缺乏獨立的技術研發團隊。
此外,中小企業在竹材加工利用環節的環保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竹製品霉變、開裂等現象時有發生。竹子綜合利用率低、重復項目多,新産品開發能力較弱,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少,竹産品品質參差不齊、檔次低、初級産品多,市場競爭力弱,具有明顯優勢的拳頭産品和名牌産品少。
吉聰輝還提到,竹加工企業多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普遍缺乏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有力支撐。多數竹加工企業通過村集體或個人集資籌辦,很少能得到銀行貸款,普遍存在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建設現代竹産業體系
在江西省共青城江益鎮江益村,有一處面積達500畝的“竹林人家”。這裡集旅遊、休閒、餐飲于一體,成為鄉村旅遊勝地。這樣的旅遊小景點,在全國竹産區數不勝數。
吉聰輝認為,我國應儘快建立完備的現代竹産業生態體系、産業體系、文化體系,推進竹産業現代化,建設世界竹産業強國。
中國竹産業協會為行業設定了總體目標:到2025年,我國竹産業科技研發、創新能力和科技支撐能力得到增強,現代竹産業體系基本建成,竹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初步建立,竹産業佈局得到優化,一二三産業協調融合高品質發展,竹原料林培育水準提升,竹産品精深加工能力明顯增強,竹産業規模、品質、效益顯著提升,優質竹産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明顯改善,以竹代塑迅速發展,竹文化傳承繁榮,竹交易平臺進一步拓展,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龍頭企業、産業園區、産業集群,竹産業發展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全國竹産業總産值突破7000億元。
實現這一藍圖,需要在竹種業創新、竹林資源培育、竹資源加工利用等多方面發力。
以竹資源加工利用為例,業內專家建議,可重點鞏固和拓展竹質傳統板材在建築結構、裝飾裝潢、景觀和日用生活等領域的應用範圍,大力發展竹展平材、整合重組複合材、竹纏繞複合材料、竹纖維複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綠色環保加工技術,推進竹材倉儲基地建設,強化竹材採伐、收儲、加工、流通等環節銜接,有效打通産業鏈供應鏈。
在竹林資源培育方面,可根據各地竹産業發展水準、加工企業原料需求,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竹林基地,以竹産業利用目標為導向,建設抗逆性強和品質優良的筍用竹、材用竹、漿用竹、觀賞竹、葉用竹的繁育基地。(經濟日報記者 黃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