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莓茶 從“小眾”到“大眾”的變遷
數據顯示,2022年,莓茶種植面積達17萬多畝,年綜合産值達30億元以上,直接帶動就業8.5萬人以上——
張家界莓茶,從“小眾”到“大眾”
愛心滿滿的茶公益、人氣爆棚的茶展區、銷售火爆的莓茶義賣……連日來,隨著第三屆中國·張家界莓茶文化節在張家界永定區開幕,莓茶公益行動、莓茶産業展覽會、莓茶抖音義賣等一系列活動輪番登場,張家界莓茶火爆“出圈”。
張家界把莓茶産業作為鄉村振興主導特色産業,做好“茶文章”,壯大“茶經濟”,莓茶長成大産業。2022年,全市莓茶種植面積達17萬多畝,年綜合産值達30億元以上,直接帶動就業8.5萬人以上。
逐綠而行,好山好水産莓茶
“咱們張家界呀,不僅有好山好水,還有雪白的莓茶……”5月21日,在張家界莓茶文化節的莓茶展覽區,“莓茶姑娘”李春燕做起了直播,2個小時裏引來上萬人次觀看,銷售額近萬元。
節會期間,無論是茶企項目簽約,還是展覽區茶企展位,到處都能聽到茶企客商的點讚。
走進位於永定區羅塔坪鄉長壽村的莓茶基地,太陽能殺蟲燈、黏蟲板、害蟲誘捕器等防蟲治蟲設施應有盡有,莓茶病蟲害發生率大大降低。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生態綠色管護,張家界莓茶規模不斷做大,成為僅次於旅遊業的第二大綠色産業。目前,擁有國家及省級生態茶園5個、綠色標準化示範園26個,張家界莓茶先後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産品認證(茅岩莓茶)”“湖南首屆氣候好産品”等品牌,張家界莓茶主産區永定區被評為第26批全國綠色食品原料(顯齒蛇葡萄)標準化生産基地創建單位,成了張家界又一綠色名片。
扶殘助農,莓茶拓寬致富路
“每賣出一份莓茶,將捐贈一元錢用於愛心助殘。”在5月20日莓茶文化節開幕式上,張家界莓茶企業集體承諾,將義賣所有收入注入“茶力量公益助殘基金”,助力殘疾人事業發展。
“莓茶有愛,莓好湘約”。在張家界,扶殘助農早已植根于莓茶種植、採摘、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
5月23日一大早,永定區羅塔坪鄉青岩村殘疾人肖伍國帶領20多人開始採摘莓茶,看著滿山鬱鬱青青的莓茶,他十分開心,“不僅自己富裕了,還帶動了村民致富”。
肖伍國夫妻倆都是殘疾,一家長期處於貧困之中。2017年以來,他開始種植莓茶,從剛開始3畝地,發展成為如今擁有基地186畝、年産鮮葉1萬公斤的莓茶種植大戶;創立伍國家庭農場,形成集莓茶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産業,直接帶動周邊勞動力就業20多人,其中殘疾人13人。
“莓茶産業是勞動密集型産業,給周邊村子帶來了大量的用工需求。”張家界茅岩河投資公司負責人覃國銀介紹,每年到了莓茶採摘季節,基地附近村子的富餘勞動力幾乎是“能用盡用”,每年公司支出的勞務工資200多萬元。
“每逢莓茶採摘季節,研學、觀光的遊客紛至遝來。”位於永定區橋頭鄉熊家邏村白馬山莓茶主題公園,除了上百名採摘莓茶的茶農,上山研學旅遊、打卡拍照的遊人也成為一道風景。據橋頭鄉負責人介紹,從土地流轉租金,到茶葉采收,再到鄉村旅遊,橋頭鄉茶農的增收渠道在不斷增寬。
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市莓茶産業每人平均增收8000元以上,莓茶産業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主導産業。
科技支撐,延伸莓茶産業鏈
5月22日,筆者來到位於張家界高新區的乾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莓茶生産線滿負荷運作,工人忙著將産品打包裝車,運往各大線下門店,一派繁忙。
“莓茶扎染、莓茶飲品、莓茶甜品……如今市場上備受年輕人青睞的一些品牌,原料不少來自我們公司。”公司負責人的一席話,折射出莓茶産業呈現的新氣象。
2017年以來,政府引導莓茶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開展産學研合作,加強技術指導和成果轉化,推動莓茶産業發展。
乾坤生物公司與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院校合作,開發莓茶飼料、植物提取物、黃酮口服液産品;蘇木綽旅遊有限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啟動以莓茶為主要原料的清咽潤肺健康食品、解酒護肝健康食品研究應用;茅岩莓公司開發莓茶面膜、莓茶牙膏等洗護用品,備受消費者青睞。
“科技支撐,延伸莓茶産業鏈。”乾坤生物公司負責人介紹,為加大莓茶鮮葉處理,公司累計投入8000多萬元建成國內首條萬噸莓茶自動化生産線,建起物流、電商平臺。2021年與劉仲華、印遇龍組織的雙院士團隊簽約,共同建立張家界莓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莓茶培育、科技創新、産品研發等方面進行合作,提升莓茶産業科技水準。
在張家界莓茶産業展覽會上,乾坤生物新推出天門郡莓茶植物飲料、“飛天單叢”莓茶、“芽尖莓茶”等系列産品。公司負責人介紹,其中“芽尖莓茶”系列産品不僅深受年輕人喜愛,還走出國門,遠銷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張家界莓茶市場正在從“小眾”走向“大眾”。(楊潤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