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間+茶”到“茶+空間” 茶館業態有了新演繹
當下談論的茶空間,已經遠遠不是早年相對單一的傳統“茶館”的概念,而是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形態。今天,對不同形態的茶空間略作梳理,並從茶空間的業態演化中一窺其發展趨勢。
茶空間的演化路徑
茶空間中最重要的兩個元素就是“茶”與“空間”。從這兩個元素來看,根據不同的側重點,可以分為兩個演化路徑。
其一,相對側重於“空間”的傳統茶空間,茶的重要性與豐富性需要提高。隨著茶葉消費的不斷提升,知茶、識茶、愛茶的群體日益增多,對茶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如果説20年前不少傳統茶館被詬病“喝不到好茶”,那麼現在這些傳統茶館正在轉變,不僅越來越重視茶的重要性,而且不斷豐富茶的産品種類。
其二,相對側重於“茶”的傳統茶空間,這類更像是售賣茶葉的店面,需要把“茶”與“空間”進行有機融合。茶空間,應該既可以銷售茶葉,又能為消費者提供沖泡體驗,增加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機會;同時,還應適當開發“第三空間”的服務。
如果説以上方式都是面向相對傳統的喝茶人群或茶空間消費人群,那麼近幾年出現的新茶飲空間則展現出較大區別,可以歸為一種新的演化方向,即面向年輕群體的新茶飲空間。
新茶飲空間跳出了傳統的茶葉沖泡方式,不強調茶葉清飲,而是較為靈活地從“飲品”層面來理解和演繹,並以相對較為輕鬆的方式來呈現,如冷泡茶、水果茶等。換個角度來看,這種新茶飲空間未嘗不是早年瓶裝茶飲料及街邊奶茶店模式向茶與空間融合發展的一種進化形式。新茶飲空間不僅僅是傳統的外帶式茶飲店,而是成為了一個可以品茶、可以休憩、可以社交的休閒空間。
茶空間的發展趨勢
從茶空間的分類與演化進行觀察,結合當前的市場案例,可以看出茶空間具有以下兩個發展趨勢。
第一,茶空間正在從“空間+茶”向“茶+空間”發展,從傳統的“有茶的空間”發展到“茶的專業空間”,即“以茶為基礎的空間”。因此,提高茶空間的産品力,尤其是茶空間中茶葉的産品力成為必然選擇,這是順應茶消費與茶文化發展的一種必然。
第二,根據目標消費群體的不同,“茶+空間”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但總體都追求一種中式審美的當代表達,這也順應了文化復興和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
當下,消費者對於社交的高隱私需求使得“第三空間”成為剛需,這與前文提及的茶空間演化路徑是重合的。在網際網路和共用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共用茶空間”應運而生。共用模式加上24小時無人值守使這種新型茶空間具有先天的成本運營優勢,為傳統茶館的經營和未來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向。(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