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了解紅茶的起源和發展

2023-08-04 17:34:13

來源: 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茶,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飲品,也被稱為“茶的故鄉”。茶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中國。而紅茶的生産起源於15世紀前後,雖然確切的創制年代至今尚難確定,但最早的紅茶被認為誕生於福建,産于武夷山星村鎮桐木村的正山小種紅茶被公認為世界紅茶的鼻祖。

在中國古代,茶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場合,不僅是一種飲料,還是一種藥物和文化藝術的載體。隨著茶葉的商業化生産,茶的種植和製作技術也不斷發展。紅茶是其中一種重要的茶類,與綠茶不同,它需要在製作過程中進行發酵,使其茶葉變紅,味道也更加濃郁。 

然而,在紅茶的製作早期,英國人一直以為紅茶與綠茶是不同茶樹上生長出來的。直到中國的制茶技術傳入歐洲後,他們才認識到紅茶與綠茶只是制法不同,而且都是來自同一種茶樹。 

發酵是紅茶製作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它使茶葉的味道更濃郁,香氣更加芬芳。然而,發酵的技術是何人發明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是紅茶的故鄉,也是紅茶製作技藝的發源地。最初的紅茶生産方式可能是由一些偶然的事件引發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技能,逐漸將紅茶製作技術發揚光大。

1732年後,清代劉靖的《片刻餘閒集》中有記載:“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樹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茶香……”。這表明在18世紀的中國,紅茶已經有了“小種”和“工夫”之分。這些不同的製作技術和品種帶給了人們各種不同的口感和香氣,使紅茶成為了人們飲食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於紅茶的誕生還有這樣一個傳説:明末清初,時局動蕩,戰爭頻仍。桐木村作為江西入閩的咽喉要道,時有軍隊經過。一次,一支江西軍隊過境桐木廟灣,佔駐了茶廠,士兵們都睡在剛採摘下來的茶青上。待軍隊開拔後,茶農發現茶青的顏色都發紅了。為挽回損失,茶農將茶葉搓揉後,用當地盛産的馬尾松柴烘乾。烘乾後的茶葉烏黑油潤,沖泡後有一股濃醇的松香味。紅茶就這樣誕生了。

這種“失敗的綠茶”當地人是不喝的,於是茶農將其挑到星村茶市上賤賣。誰知到了第二年,竟然有人找到府來,專門訂購那種帶有松煙香的茶葉。後來,這些茶葉漸漸被星村茶市的閩南行商購買後運到了廈門,再由專營廈門至海外貿易的漳泉商人運到巴達維亞(現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與在此地的荷蘭商人進行貿易,而荷蘭人又將茶葉帶到了歐洲。這些茶因産地在武夷山,被英國人稱為“武夷茶”(Wuyi Bohea)。到18世紀初,武夷茶出口達到上百萬斤。桐木村的産量已經無法滿足急遽增長的需求,茶樹的種植和紅茶的生産開始向周邊地區拓展。為了區別桐木村和武夷周邊地區出産的紅茶,桐木村的紅茶被稱為“正山小種”,周邊地區的則被稱為“外山小種”。

荷蘭從中國進口茶葉的起始時間是在17世紀30年代。160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從廈門採購正山小種,經印尼轉銷歐洲國家。茶香馥鬱、滋味醇厚的正山小種迅速受到荷蘭、英國等國貴族階層的鍾愛,成為價格昂貴的飲品。17紀是我國紅茶對外貿易最為來榮的明美國人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一書中的“茶葉年表”中記述,1705年,愛丁堡金匠刊發廣告、綠茶每磅售16先令、紅茶則為銀磅30先令。

在17世紀中期之前,中國紅茶的對外貿易完全被喜好喝茶的荷蘭人所控制、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成了歐洲的茶葉供照中心。秦葉領格被荷蘭人所壟斷、利潤極高,通常在100%-125%。這逐漸引起了茶葉消費大國--英國的不滿。英國開始採取一系列行動來對抗荷蘭人對中國茶葉的壟斷。1644年,英國開始在廈門設立貿易辦事處、與荷蘭人爭奪紅茶貿易。之後,兩國競爭愈演愈烈。1669年,英國訂立了禁止從荷蘭進口茶葉的法律。1652-1674年,英荷之間先後爆發了多次戰爭,英國大獲全勝,奪取了茶葉的貿易權,從此英國國內所需的集葉改為直接從中國輸入,而荷蘭在茶葉貿易上的壟斷地位也為英國所取代。戰爭期間的1669年,英國將茶葉貿易交由其在印度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廈門購買紅茶輸往歐洲。就這樣,紅茶被源源不斷地直接銷往英國。

直至清嘉慶(1795-1820)前期,中國出口的紅茶中有85%左右仍然被冠以“正山小種”的名義,可見正山小種的受歡迎程度。受到正山小種熱銷的影響,武夷山之外的福建其他地區也開始紛紛效倣其制法,以各自産區內的茶葉為原料,研製新型的紅茶品種。經過在係有製作工藝基礎上的技術革新,中國紅茶出現了工夫紅茶這一類型。工夫紅茶起源於福建南安市的坦洋工夫茶園,1851年,這裡首次試製成功了坦洋工夫紅茶,以其優秀的品質在荷蘭、英國等歐洲國家大受歡迎。甚至成為英國皇室的特供茶。1915年,坦洋工夫紅茶亮相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並摘得金獎。這標誌著中國紅茶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

1875年前後,坦洋工夫紅茶的製作工藝被安徽人胡元龍帶至安徽在原本生産綠茶的祁門試製成功,由此誕生了被稱為“茶中英豪”祁門紅茶。祁門紅茶暢銷海外,備受英國皇室的青睞,獲得了“王子茶的美譽。在英國,飲用祁門紅茶是英國上流社會身份的象徵。英國家小仲馬在其代表作《茶花女》中寫道:“你窮得連祁門紅茶也拿不出來了。”以此來描述一位貴族的沒落程度。“祁門紅茶”的詞條更是被收錄到美國著名的《韋氏大辭典》中,足見其影響力。 

中國是茶葉的輸出國,對茶葉種植的方法與製作的工藝一直對外保密,嚴禁公開。因此,在幾個世紀中,中國始終壟斷著世界茶葉貿易。19世紀是中國工夫紅茶對外貿易最為繁榮發展的時期,茶葉的大量出口使得中國長期處於貿易順差,資金不斷流入中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的局面,英國等歐洲國家向中國大量出口鴉片,並於1840年至1842年、1856年至 1860年先後兩次爆發鴉片戰爭。除了通過戰爭的手段從中國掠奪資源,英國還派大量的傳教士、貿易商來到中國茶區進行考察、探秘。1848年,在英國政府命令下,英國植物學家羅伯特-福瓊化裝後秘密潛入武夷山等茶區,採集了大量茶葉樣本,並成功偷運出境,同時將8名中國茶師一同帶到印度。1851年,福瓊將在中國採集的茶葉樣本在印度大吉嶺地區進行了成功栽種。3年後,在中國茶師的幫助下,印度大吉嶺地區成功生産出了紅茶,這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印度大吉嶺紅茶。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Channel)曾經製作過一期名為《羅伯特-福瓊,茶葉盜賊》(Robert Fortune, The Tea Thict)的紀錄片,介紹了羅伯特-福瓊盜取中國茶葉的史實。 

到1900年,印度茶出口首次超越中國紅茶,標誌著中國紅茶400年的貿易壟斷地位的結束。與此同時,中國戰亂四起,也影響了茶的種植和運輸。及至民國,中國的紅茶出口大規模萎縮,中國紅茶在國外幾乎到了無人能識的地步,取而代之的則是英國作為紅茶帝國的興起。紅茶源源不斷地從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輸入英國,而中國紅茶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中國的制茶工藝先後被引入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在這兩個國家,紅茶被大量種植、生産,改變了世界紅茶的格局。1876年,世界上第一台切茶機出現,它能夠將條形的茶葉切成短細的碎茶,紅碎茶(又稱“分級紅茶”)得以出現。20世紀20年代,印度、斯里蘭卡等國逐漸開始生産、銷售紅碎茶。 

19世紀後期,印度徹底取代了中國茶葉最大出口國的地位。至20世紀中期,受到國際貿易的地位下降和國內局勢的雙重影響,中國紅茶的銷路更是一度處於低谷。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紅茶的生産才逐漸恢復。1958年,中國首次成功試製紅碎茶,1964年開始普遍生産。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紅碎茶製造技術已相當成熟,目前已掌握傳統法、CTC制法等多種製作方法,在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海南、重慶等地區都有生産。其中,以雲南大葉種茶葉為原料製成的紅碎茶品質最為優秀。但是相比肯亞、斯里蘭卡和印度等紅碎茶生産大國,中國紅碎茶的産量和出口量都還處於較低的水準。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茶文化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産國之一。其中,紅茶是茶類中的一種重要品種,具有獨特的口感和香氣,在國內外市場上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中國生産的紅茶大多用於出口,主要銷往英國、俄羅斯、日本等國,是世界第三大紅茶出口國。

【責任編輯:李鑫】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