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浙江“蕭山蘿蔔幹”媒體采風活動啟動

2023-07-17 17:13:43

來源: 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蕭山蘿蔔幹起源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的河莊,距今已有130餘年的製作歷史。2020年,蕭山蘿蔔幹正式成為蕭山區首個獲得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的産品。2021年,蕭山區農業農村局正式開展實施蕭山蘿蔔幹地理標誌農産品保護工程項目。

7月14日,由中央、省、市多家媒體組成的采風團來到蕭山,開展“一條蕭山蘿蔔幹一段文史融合之旅”媒體采風行活動,深入了解“蕭山蘿蔔幹”的傳統工藝與人文歷史。此次活動由蕭山區農業農村局主辦,中國食品報駐浙江記者站承辦。

采風團一行在蕭山圍墾歷史陳列館、杭州蕭山梅西八字橋醬菜廠、杭州蕭山黨山醬萃食品有限公司這3個最具代表性的地點進行了集中走訪,深入了解蕭山蘿蔔幹的歷史、發展與變化。

“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跡”

采風團一行首先來到了蕭山圍墾歷史陳列館。

一件件老物件、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故事,陳列館內採用了文字、圖片、實物工具、視頻等多樣化的形式,生動地展示了蕭山圍墾之前錢塘江的歷史變遷、古代人民對抗潮災的歷史和南沙的形成以及在潮災海患頻發的苦難中,蕭山人民對墾區的開發和建設。

蕭山圍墾歷史陳列館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沒有挖掘機、卡車,老一輩人只能靠著鋤頭土箕,肩挑手挖,以血肉之軀與洶湧的潮水抗衡……”現場,講解員向大家娓娓道來老一輩人如何靠雙手圍墾的崢嶸歲月,再現圍墾之壯闊,讓大家對蕭山圍墾歷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據悉,蕭山自1966年開展大規模圍墾以來,共圍灘塗50多萬畝,約佔蕭山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這一壯舉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稱為“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跡”。

隨著圍墾土地擴大,墾區的土地上,開始出現了各種農産品。其中,最具特色的還屬蕭山蘿蔔幹的重要原料“一刀種”。

這邊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緣,冬夏長、春秋短,土質相對瘠薄,有機質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在這樣環境下種植出的“一刀種”,耐寒耐肥,色白皮厚,肉質結實,含水量少,十分適宜腌制。

浩浩蕩蕩的圍墾大軍在圍墾鹽鹼地邊上安營紮寨,喝著白稀飯、就著蘿蔔幹,也成為老蕭山人記憶深處最美好的景象。

“三曬三腌”製作工藝造就獨特風味

隨後,采風團一行驅車來到了杭州蕭山梅西八字橋醬菜廠(以下簡稱“八字橋”)。八字橋創始人王躍泉,是蕭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産(蕭山蘿蔔幹)代表性傳承人。現場,他就蕭山蘿蔔幹獨特的“三曬三腌”製作工藝進行了介紹。

“三曬三腌”製作工藝分為風脫水技藝和鹽脫水技藝。風脫水技藝是在“一刀種”采收、洗凈後,切成“刀刀帶皮”的蘿蔔條進行晾曬脫水,曬個三五天,等到蘿蔔條由脆鮮蘿蔔變成了難以拗斷的韌條後用鹽進行腌制,再將它壓進傳統的陶制大缸中儲存5—7天,讓鹽分滲透。腌制好了,等天氣晴好時,將缸中的蘿蔔倒出,進行二次晾曬,如此反覆3次。鹽脫水技藝則是將蘿蔔條晾曬脫水這一步,替換成用鹽進行脫水,二者都是歷經“三曬三腌”。

在工廠車間內,醬菜們在發酵池中沉澱,廠裏流水線在不停運轉。在這其中,一款國風插畫包裝的産品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這款是八字橋于2021年孵化的“王泰和”品牌。在挖掘歷史記憶、傳承蕭山蘿蔔幹地道風味的同時,該品牌還契合了當下消費市場年輕化、個性化等趨勢,在蕭山蘿蔔幹原有的原味基礎上,開發了新的香辣口味,滿足多元消費需求。

在蕭山區農業農村局及有關部門的支援下,“王泰和”先後獲得2022杭州市伴手禮創意設計大賽銅獎、第二屆蕭山區非遺文創産品大賽優秀獎等榮譽,並參加長三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特展等。

“現在,我們的産品月銷量基本達到上萬斤,幾乎要來不及做。”“王泰和”品牌主理人傅凱莉説道。

“王泰和”的發展,是蕭山蘿蔔幹産業不斷創新發展的縮影。為進一步提升“蕭山蘿蔔幹”地理標誌農産品品牌市場認可度、産品知名度,擴大品牌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2021年,蕭山區農業農村局正式開展實施蕭山蘿蔔幹地理標誌農産品保護工程項目。在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産業升級、綠色發展等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目前,項目還在如火如荼開展中。

蕭山蘿蔔幹助力文化自信

“蕭山蘿蔔幹是蕭山的代名詞,我們出門説我們是蕭山人,人家回答就是我知道蕭山,蕭山蘿蔔幹很有名,得到社會的認可,增加人們的自豪感,促進人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就是蕭山蘿蔔幹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杭州蕭山黨山醬萃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黨山醬萃”)是此次采風行的最後一站,公司總經理、蕭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産(蕭山蘿蔔幹)傳承人馬國榮在談及蕭山蘿蔔幹文化時激動地説道。

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業熱度的不斷上升,馬國榮將注意力轉移至文化傳播,打造“非遺+文旅+農業”的發展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今年,黨山醬萃在蕭山區農業農村局指導下,投資近百萬建設非遺工坊,併入選了第一批浙江省省級非遺工坊。

黨山醬萃蘿蔔幹晾曬場

走進非遺工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摞摞陶壇,裏面裝著去年製作的蘿蔔幹,左邊是蘿蔔幹晾曬場,對面是蘿蔔幹的文化展示館,裏面記錄著蕭山蘿蔔幹的歷史、工藝與變化。

在馬國榮心裏,經濟效益遠沒有文化價值來的重要。蕭山蘿蔔幹是蕭山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歷史文化,有文化價值就能傳播,就能進一步弘揚地方産品,打響地方特色品牌,提升地方和品牌的影響力。

蕭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蕭山全力推進“蕭山蘿蔔幹”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保護工程建設,全力打造浙江省地理標誌農産品特色産業,在實施生態化基地種植,精準把控種植源頭,嚴控篩選蘿蔔優質種源,形成全産業鏈精細化生産經營管理體系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三産融合發展,不斷為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注入新動能。未來,也將繼續為蕭山打造新時代共同富裕新標桿提供最廣泛的支援力量和建設力量。(陳明珠 張恒金)

【責任編輯:李鑫】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