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物華新(追著花兒看新疆)——新疆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時間:2023-06-07來源 : 人民日報作者 : 綜合

伊犁伊寧縣亞麻花盛開。人民日報記者 楊爍壁 攝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好新疆。

5月,天山南北花似錦,新疆大地披彩裳,本報記者追一路繁花,走進新疆,見證了各族幹部群眾同心協力、攜手奮鬥的昂揚風貌。經濟發展之花、民族團結之花、援疆合作之花、文化文明之花、幸福富裕之花……正在新疆蓬勃綻放。

5月18日,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爾果斯公路口岸的監測大螢幕上,貨物通關的畫面實時展現。當日霍爾果斯公路口岸出入境貨運車輛首次突破1000輛大關,達到1099輛,為歷史最高水準。霍爾果斯公路口岸日出入境貨運車輛從2019年的不到300輛,到如今突破千輛,貨物進出口的快速發展,成為新疆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一個樣本。

隨著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在新疆大地上落地生根,各族幹部群眾同心協力,攜手奮鬥,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天山南北絲路連通,中歐班列日夜兼程,發展動能不斷釋放;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不斷涌現,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綠色産業蓬勃發展,資源稟賦用優用強,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好新疆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産業升級助長效發展

以花為媒,以花興農,“花經濟”正帶動新疆群眾增收致富。新疆立足自身優勢,延長農副産品加工産業鏈,打造文旅融合新亮點。

進入5月,車沿伊犁河谷西行,一路繁花相送,滿目枝繁葉茂。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三宮鄉,國道兩旁的甜葉菊長勢喜人。甜葉菊葉每公斤曾經只賣十幾元錢,現在卻可以賣到近300元。原因何在?

“葉子裏能提取出‘白糖’。有了提純技術,我們可以就地生産甜菊糖苷。”在新疆匯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甜葉菊葉提純生産線正開足馬力。白色的結晶從生産線末端緩慢析出,甜菊糖苷製備出來。公司董事長周猛介紹,甜葉菊葉作為一種天然優質植物甜味劑,甜度是蔗糖的300倍到400倍,而熱量只有白糖的1/300。從甜葉菊葉中提取的甜菊糖苷被廣泛應用於醫藥和食品工業。

新疆匯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新疆近年來著力培養的技術創新型企業。目前公司建成了2條甜菊糖苷生産線,擁有一整套配套生産流水線設備,採用連續逆流提取、連續離交技術、膜分離等技術,填補了新疆對甜葉菊葉連續提取的空白。

不只有甜蜜的甜葉菊産業。薰衣草、玫瑰、芍藥……圍繞花不斷延伸的産業鏈,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花樣”致富。

霍城縣蘆草溝鎮四宮村三組村民馬忠良的商店內,整齊碼放著各類薰衣草深加工産品:精油、幹花、靠枕……

“想致富,光靠種植還不夠,要想辦法提高薰衣草附加值。”蘆草溝鎮黨委書記李增傑説。2010年,四宮村發展薰衣草産業,成立伊農香合作社,引進精油加工企業,逐步形成從種植、開發、銷售到後期薰衣草秸稈再回收利用、變廢為寶的特色産業鏈,300多名農民從“花農”轉型為“花商”。

“店裏薰衣草精油最受歡迎。”馬忠良説。隨著薰衣草附加值不斷提高,2022年,四宮村718戶村民每人平均收入2.2萬元,比全鎮每人平均收入高出約2000元。

西北邊陲變開放前沿

辣椒才長了半拃長,番茄已經紅了半邊臉,再過幾天就能摘了。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九師一六三團7連職工劉進京正在蔬菜種植大棚裏忙活著。“我們這兒一共150座大棚,屬於塔城市永利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的蔬菜種植基地。”劉進京説,頭天摘了蔬菜交給公司,第二天就能出現在哈薩克家庭的餐桌上。

大棚外,公司負責人于新立正在等待收購。從事果蔬外貿20多年的他介紹,公司平均每年要從塔城的巴克圖口岸出口8萬噸左右果蔬,其中40%都是本地貨源,給當地農民帶來了收益,“一年種兩茬,一畝地的大棚收益能達到5萬元。”

這樣的收益源於開放。2013年12月,距離塔城市區僅12公里的巴克圖口岸開通了全國首個農副産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通關速度不斷加快。“幾乎不用等待,即來即辦。”于新立説。

“鋼鐵駝隊”中歐班列呼嘯而過、滿載集裝箱的貨運汽車不絕於途……在新疆各個口岸,都能看到繁忙的場景。據烏魯木齊海關統計,今年1至4月,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949.5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82.7%。其中,出口806.4億元,增長90.1%,高於全國增速79.5個百分點。

受益者中,就有世代生活在邊境線旁的塔城市二工鎮卡浪古爾村村民張小平。手指一點,張小平在家通過小程式申報進口了7200多元的亞麻籽,出售給落地加工企業。作為邊民,他每天有8000元免稅進口額度。

2019年,巴克圖中哈邊民互市正式運營,2022年,在新疆率先完成落地加工“整進整出”模式:邊民以互助組、合作社的形式抱團,通過邊民互市參與貨物進口,再出售給落地加工企業。

“以前整進散出,需要每天到口岸現場申報。現在我們224名邊民成立合作社,在微信小程式上註冊,動下手指就能完成申報,每月可以再增收1000多元。”張小平説。

綠色轉型促提質增效

行駛在塔克拉瑪幹邊緣的沙漠公路上,遠望戈壁灘,一排排閃閃發光的光伏電站,帶來新的希望。

在和田地區洛浦縣國家電投洛浦光伏電站,安裝施工隊隊長買提亞森·艾買提正在對光伏面板開展檢測工作。買提亞森·艾買提是洛浦縣吉米庫勒村的村民,國家電投洛浦光伏電站距離他家僅5公里,買提亞森·艾買提2021年起參與這個項目的建設,從搬運工成長為光伏電站安裝施工隊隊長,今年,他帶著20多名同村的村民在園區內安裝太陽能電板,平均月收入約1萬元。

作為和田地區投産單體最大的新能源發電項目,該光伏電站在建期間用工人數約1500人,其中洛浦縣當地用工人員達到1000人。3個月前,該項目全容量並網發電,預計年平均發電量可達3.6億千瓦時。

讓風能變為“風經濟”,在2000多公里外的塔城,豐富的風能資源幫助塔城市居民迪達爾找到了心儀的工作。

半個月前,迪達爾入職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三一(塔城)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在一線生産崗位,每月有5000多元工資。據介紹,這家公司4月25日正式下線首颱風電機組,填補了塔城風力資源豐富但無風機裝備製造的空白。

塔城地區擁有新疆著名的兩大風區,即老風口—瑪依塔斯、禾角克—鐵列克提區域,風區內平均每秒風速在6.5米至9.35米,年可利用小時數7500小時,是新疆風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目前,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已引進三一重能、金風科技等4家風電裝備製造企業,投産後將會形成較為完整的風電裝備製造産業鏈。”塔城地委副秘書長肖祖文説。

乾旱少雨、日照強、風沙大,這些條件正成為新疆綠色轉型的抓手,通過改進能源結構,引入綠色低碳産業,今年一季度新疆風力光伏發電項目投資增長2.1倍,拉動全區投資增長7.2個百分點。其中風力發電投資增長75.5%,光伏發電投資增長4.5倍。截至今年3月底,新疆電網累計電源裝機11721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4317萬千瓦,位居西北省份第一。

(人民日報記者  李亞楠  楊爍壁  向子豐)

(責任編輯:李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