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變形記”:從小商品到潮經濟
隨著氣溫升高,夜市迎來了人潮涌動,也開啟了今夏夜經濟的一片火熱。與傳統夜市相比,如今的夜市不止于吃喝,還包括了閱讀學習、非遺欣賞、體育健身等多種形態。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夜市裏的年輕攤主越來越多,他們不僅為夜市增添了青春活力,而且滿足了群眾的多樣化需求。
為了恢復和提振消費,越來越多的城市提出要支援夜市經濟或打造夜市品牌。在確保公共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不影響市容環境的前提下,如何依託城市公共空間資源支援新業態規範有序發展?近日,記者走訪夜市,感受濃濃的煙火氣,尋找問題答案。
午夜時分,杭州的街道褪去了白日的熱鬧,逐漸陷入寧靜。在西湖邊的武林夜市,95後花店攤主郝赫正在收拾攤位,今天的忙碌才進行到一半。
“收完攤回到家大概是淩晨一點。簡單吃口飯,就要為明天出攤做準備。”郝赫説。修剪醒花、提貨調貨、擺置攤位——小小的攤位凝結著年輕人辛勤的汗水,也編織著溫馨的夢想。“我的女友很喜歡鮮花,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花店。”郝赫笑著説。
“武林夜市目前有240多個攤位,非遺文化、網紅産品、潮流精品應有盡有。攤主和消費者以年輕人為主。”夜市負責人葉連忠熱情地介紹,“今年以來,每天客流量都有五六萬人次。節假日的時候更是人流如潮。前不久的端午節,我們給遊客和商戶送粽子,營造節日氛圍。夜市對我們而言就像溫暖的家。”
年輕人“激活”了傳統夜市
在武林路,大大小小的攤位整齊排布,歡聲笑語的人們魚貫其間。記者看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身影,郝赫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我因工作來到杭州,和朋友們溜達到武林夜市,就被這裡的氛圍吸引了。”郝赫一直渴望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在他看來,夜市擺攤的門檻低、投資小、靈活度高,不失為一個創業的好機會。經過一番申請和培訓,2021年他決定以全職的方式擺攤。
然而,在夜市擺攤真的如人們想像的那麼輕鬆嗎?夜市擺攤到底賺不賺錢?
“這事兒説不好,有時候賣得多有時候賣得少。”郝赫介紹,“平均一晚上客流量大概50到70人,節假日多一些,日平均流水1000至2000元。”雖然沒有上一份工作掙得多,但基本能維持生活。比起收入,郝赫更在乎的是在夜市能和很多人交流互動,不斷積累人脈,為自己紮根杭州提供更多可能。他明確表示,短期內還會繼續幹下去。
郝赫的鮮花攤雖不大,但也精心設計。“我的客人主要是年輕人。在攤位正中央,我以多頭玫瑰作為主花,上一排擺放百合、雛菊等受歡迎的種類,旁邊搭配滿天星等配花。在特殊節日,我會換上應景的花。”各色爭艷花束、星星點點的串燈、精美手繪的價格單,構成夜市獨有的浪漫一角。
小攤位,大民生。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國際與區域合作中心主任李軍凱表示,夜市發揮著打通城市生活“毛細血管”的作用,體量雖小,但可成為自我雇傭和各種靈活就業的杠桿。李軍凱觀察到,夜市越來越受年輕人追捧。“年輕攤主更加注重設計感,更具創新性”。
年輕人的加入“激活”了傳統夜市。“相較于2020年初,夜市形態日益多樣化,不斷與夜間經濟、露營經濟、網紅經濟等融合出新型夜市模式。例如非遺集市、文創集市、後備箱集市等。”李軍凱説。
這些變化,葉連忠都看在眼裏。“想當初,我也曾是一名攤主。”他回憶起自己與武林夜市的故事,感慨不已。“十年來,夜市的場景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最初在路面上支個攤、還個價,到今天各類打卡點、網紅點的出現,實現了從小商品到潮經濟的跨越。”在他看來,好的體驗感、輕鬆的氛圍感,正是夜市魅力所在。
端午假期前後,放眼全國,各具特色的夜市深受群眾歡迎。在河南南陽,一縷縷中藥香飄進了夜市,專家義診、中藥養生膳食指導、現場針灸吸引了廣大市民駐足體驗。在江蘇揚州,“反詐攤位”擺進了夜市,這是當地警方為宣傳反詐知識策劃的活動,“反詐水果套圈”和“反詐氣球射擊”活動尤其受群眾青睞。
“個性化的經營方式、分眾化的經營業態能夠更好滿足群眾夜間消費需求,推動夜間經濟高品質發展。”李軍凱説。
設攤管理“疏堵結合”
隨著夜市的興起,質疑和投訴也時有出現。作為經常被認為“非正規”、處於監管“灰色地帶”的經濟形式,夜市常常存在發展程度參差不齊、監管難度大、衛生堪憂等問題,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管理困境。
廣州番禺區南村鎮板橋村街坊近日反映,地鐵站附近大量夜宵攤佔道經營,自發形成了一條“美食街”。原本是雙車道的進村道路只剩單車道,過往車輛需要相互避讓。為此,當地村委已安排治安隊每天定點在現場維持秩序,緩解交通擁堵現象。但臨時的疏導並非長久之計,這個熱鬧又帶來煙火氣的夜市亟待規範管理。
此外,目前很火的“後備箱集市”存在保障不全、同質化程度高等問題。雖然一般都要求具備三證才可經營,但實踐中,車隊的高流動性、高機動性,增大了衛生消防、産品品質保障的難度。許多車隊的套路都類似,通過社交媒體賬號將線上流量導入線下,線上獲客、線下獲利。一位後備箱集市籌辦者坦言:“還沒火多久,就已經陷入了同質化的狀況。”
那麼,在有人喜歡夜市煙火氣,有人嫌亂象多的情況下,夜市到底是去是留?如果保留夜市,煙火氣如何與文明風並肩同行?
“部分城市對夜市採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不允許攤販佔道經營,給居民生活帶來困難和不便,反映出簡單化的管理理念。”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直言,“為了更好促進夜市經濟的高品質發展,需要政府和市場、社會、公眾等主體多方協同,合作治理,建立長效機制,把夜市經濟打造成便民惠民富民新的增長點。”
在這方面,一些地方已有可供借鑒的經驗。比如,河南省許昌市印發的《關於規範中心城區夏季餐飲夜市經營秩序的通知》,就提出“五統一、三嚴禁、一規範”的要求,即統一外擺時間、統一無煙爐具、統一地面鋪設、統一垃圾容器、統一溫馨提示;嚴禁阻礙交通、嚴禁噪聲擾民、嚴禁亂搭棚庵,以及確保規範經營。再比如,號稱“上海最大的夜市”泗涇夜市為保障食品安全,夜市外擺攤位按照“準入制”管理,由市場監管局等職能部門審核從業者健康證明、身份資訊、衛生許可證等,通過後再行營業,提高市民和攤主的安全感。
在許光建看來,設攤管理必須做到放而有序,管而有度,服務不留空白。“通過引入社區網格化管理和合作治理模式,能夠合理分配城市執法資源,以分片區、分時段的方式對夜市進行分級、分類管理,提高經營主體自治意識、攤位商販自律意識。”許光建表示,“管理部門亦應採取靈活多變、包容性強的執法方式,在合理執法的基礎上加強相互溝通、資源投入,同時善於借助網際網路力量構建大數據平臺,及時掌握經營動態,對違規行為及時干預,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文化消費平添城市韻味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除了有形的商品,夜市還提供了一種別樣的生活體驗。
在武林夜市諸多攤位中,現場作畫的“面鬼兒”引人駐足觀看。“‘面鬼兒’一詞起源於南宋,是臉譜、面具之意,是融合了北方兒化音的杭州方言。”“杭州面鬼兒”非遺傳承人曹志林介紹。
“考慮到夜市的年輕人比較多,我在圖案設計上加入了很多現代元素,同時也會製作帶有同款圖案的扇子、手提袋等實用産品,供大家挑選。”在來武林夜市之前,曹志林已經有20多年的擺攤經驗。作為一個“老杭州”,“面鬼兒”對於他的意義遠大於一門謀生的手藝。曹志林坦言:“‘面鬼兒’相對小眾一些,這麼多年來,可戴在臉上的紙質面具一直是賣35元一張,從未變過。”而夜市能吸引更多人了解非遺傳統工藝,這讓他感到很自豪。
“夜市的發展,實則折射了城市文化的兩個面向。”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劉新鑫表示,“一方面,作為廣大市民休閒娛樂的方式,小小攤位承載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文化氛圍,是展現市民文化的一個窗口;另一方面,集功能性、觀賞性、文化性為一體的集市街區,能夠作為本地特色文化符號,在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中,擦亮一張張特色鮮明的城市名片。”劉新鑫進一步表示:“無論是淄博燒烤所折射的厚道誠信的齊文化,還是以武漢戶部巷、吉慶街為代表的宵夜江湖,抑或是被譽為‘新疆之窗’的‘大巴扎’,都體現了夜市在文化層面的高度延展性。”
“而從心理層面看,夜市之所以能吸引巨大流量,離不開人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劉新鑫解釋道,“隨著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人和人難免會産生一種疏離感。而夜市的發展則打破了這種局限,讓我們無論是親身前往,還是隔著手機螢幕,都能感到煙火氣背後的人情味。”
為夜市賦予更多人文情懷,方能讓城市在煙火氣中長足繁盛。(記者 王禹欣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