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八世紀的唐帝國長安,一名進京趕考的舉人在熱鬧非凡的東市一家書店找到了手抄本《周禮疏》,在他旁邊一位準備去大慈恩寺禮佛的香客買了本木刻本《金剛經》。隨著造紙術的普及,紙張已經成為便宜又輕便的文化記錄工具,書店這種新興的文化載體也在長安城流行開來。而此時在歐洲,寫于羊皮卷上的書籍仍是一種奢侈品。不久之後,紙張通過唐與大食的怛羅斯之戰傳到中亞的撒馬爾罕,12世紀再傳至南歐,為歐洲文藝復興打下基礎。
早在東漢末年,佛教從南亞次大陸東傳而來,經過鳩摩羅什、法顯、玄奘和義凈等一代代僧侶學者的傳播與改造,佛教文化與藝術在華夏大地上遍地開花。從異域風情顯著的龜茲石窟、柏孜克裏克石窟,到融合的炳靈寺石窟、敦煌莫高窟,再東進到中原化的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天龍山石窟、大足石刻……這種外來文化最終演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很難再找到印度與犍陀羅的影子。
中國文化,從來都不是固步自封的。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裏,它如海納百川般吐故納新,無論是向內引進還是向外發散,穩穩地承載著中國人的文化特徵與生命基因。從中醫到武術,從文字到禪宗,從建築到舞蹈……中華文明之長河綿延不絕、生生不息,在新時代正煥發出嶄新的光彩。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和江蘇衛視聯合製作,正楊映像傳媒攝製的大型實景文化類深度訪談節目“似是故人來”,將於7月21日晚21:29在中國網、江蘇衛視、愛奇藝同步首播。
節目將從文化發起人、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的視角出發,以社會文化現象、熱點文化問題為切入,通過“走訪+對話”的節目形式,剖析中華文化的真正內涵。
節目對話嘉賓包括: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樊錦詩、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曾文、國際譯聯副主席黃友義、中國文字學會會長黃德寬、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金牌武術教練吳彬、“泥人張”第四代傳人張锠、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郝萬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貴祥等。
“似是故人來”,既是一場重遇傳統文化之旅,更是一場重拾“初心”之旅。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來都是文化自信的初心之源,也是“似是故人來”節目的初心所在。有幸能與其重逢,如見故人,喜不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