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吉祥故事
- 皓月千里隨人歸——側記平山鬱夫與范曾的世紀友誼在他們的藝術生涯中,我們看到了貫穿始終的時代關照和共性理想。北宋晏幾道詞雲:“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寄望我們飽含著這份古今相通之情感,以明月為心,積極譜寫中日文化交流新篇章。
- 潘鏡如《民間漢字圖形研究》:橫豎撇捺間的凡俗世界與精神樂園民間漢字圖形來源於生活,因字造型,借意抒懷,如同書畫同源的道理,充滿著觀與賞、用與賞、情與理的生活哲理,是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具有代表性的符號。潘鏡如的《民間漢字圖形研究》拉近了凡俗現實世界與民間精神樂園的距離,讓膝頭的崇拜紮根在心頭,化成無窮的匠心智慧,將民間漢字推向中國本土化設計語言表達的新高度。
- 郭浩:色不礙墨 考究敦煌裏的中國傳統色彩美學敦煌色被時代賦予不同的面目,北魏濃郁、隋唐明艷、五代鮮麗、元代儉淡,色彩變遷的誘因從不只是單一的藝術審美。
- 中國工匠圖案藝術:記錄中國紋樣間的工匠精神與文化自信中國工匠圖案藝術擁有深厚的脈絡,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藝術資源,是後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圖案創意的源泉。
- 雲岡石窟雕刻中的手印:從禪定印到説法印手印,又稱印契。各種手印代表著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種教義,含義極為豐富。手印存在於佛像、菩薩像、諸天像、羅漢像空手時和持物時的手勢和身體姿勢。在佛教中,人們將表示意念的手印通過雕塑或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成為一種永恒的説教和象徵,更深入地認識和貫徹佛教宗旨。作為世界上最大型的早期佛教石窟寺之一,雲岡石窟雕刻中手印的表現極為豐富。
- 漢代神獸:群雄為何要“逐鹿”?一句流傳數千年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吟哦,將這一縹緲身影載入史冊。鹿頭角崢嶸,雙目圓大有神,體態輕盈,性格溫順而敏感,動靜皆宜,也頗具食用價值,是中外文明所共同喜愛的對象。早在一萬餘年前法國拉斯科洞窟的壁畫上,就描摹過人類狩獵鹿群的場景。
- 山西傳統銀飾: 如銀歲月,美意延年在漫漫歲月中,每件銀飾都曾與它的製作者、佩戴者、流傳者相識、相融、相守,承載和凝聚著數不盡的人間往事。時代變遷,但美好流傳,技藝和文化的傳承仍在繼續,並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
- 古書畫中的春色與禮俗中的立春之祀立春俗稱“打春”,屬二十四節氣首個節氣,也指由冬入春的臨界點,意味著氣溫將升,萬物復蘇;也意味著生機勃勃,農家播種。它居歲首,人們常於此日開展相關民俗活動,去禍祈福,以昭示整年的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