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吉祥故事

古書畫中的春色與禮俗中的立春之祀

發佈時間:2021-03-03 09:53:29 |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俊康

立春俗稱“打春”,屬二十四節氣首個節氣,也指由冬入春的臨界點,意味著氣溫將升,萬物復蘇;也意味著生機勃勃,農家播種。它居歲首,人們常於此日開展相關民俗活動,去禍祈福,以昭示整年的吉祥。中國傳統書畫、文獻中有不少與立春相關記錄,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錢陳群《行書春帖子詞卷》是錢陳群在立春時節進獻給乾隆皇帝的帖子詞;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張若靄《墨妙珠林(卯)冊》有描繪立春即景;敦煌文獻中敦煌遺書 S. 610v《立春》、醫藥文獻 P. 2666v《單方》可見兩條有關立春日的記載。

清張若靄畫墨妙珠林(卯)冊立春台北故宮博物院 (局部)

清張若靄畫墨妙珠林(卯)冊立春台北故宮博物院 (局部)

立春之祀:春牛春杖,春勝春幡

立春日 /青衣祭句芒神

立春日 /青衣祭句芒神

在我國古代,立春是全民都會參與的盛大節日,距今已有三千年傳統。

蘇軾在《減字木蘭花·立春》中寫道: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這裡的春牛春杖,春勝春幡都是在立春這一天的傳統習俗。

《禮記·月令》中記載,立春之祀的地點在東郊,因春神句芒(象徵草木與生命,又稱“青帝”)居住在東方,東方為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漢代繼承周俗,天子迎春于東郊,著青衣,祭句芒神。

始於漢代的立春習俗還有立春幡。古代每逢立春之日,夜漏(古代計時器)未超過五刻之時,京都百官,及縣道官員一律穿著青衣,頭戴青巾。北朝的婦人立春這天在門外立起青色旗幟,以示迎春。在旗幟上刻龍、象、蟾蜍。

造土牛迎春,也是起始於漢的立春禮俗。古代在立春這一天要製作一頭土牛,以象徵著春耕的開始。最初春牛是泥制的,到清末改用紙扎春牛。即以竹作骨,外糊以紙。在立春日迎春儀式過後,人們便抬著身上披紅挂綠頭插金花的春牛,由被裝扮成的句芒神牽行,並有鞭春牛的活動。

發展到南北朝,民間則剪春幡貼符;隋唐時戴春勝,亦稱彩勝,即用彩綢或彩紙剪成像燕形或幡式的頭飾。彩勝上書“宜春”二字,走向田野迎春。宋代,人們還剪綢或紙,繪製成小旗。戴頭上或係在花下,慶祝春日來臨。公卿之家更是鏤刻金繪,加飾珠翠或金銀,窮極工巧,相互饋贈。

古書畫中的立春:風和日亦暄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陽和生暖、萬物生長,天暖謀耕、鳥語花香。

古往今來,中國傳統古書畫中都有不少與立春相關,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錢陳群《行書春帖子詞卷》是錢陳群在立春時節進獻給乾隆皇帝的帖子詞;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張若靄《墨妙珠林(卯)冊》也有描繪立春的。

《行書春帖子詞卷》錢陳群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書春帖子詞卷》錢陳群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錢陳群《行書春帖子詞卷》是錢陳群在立春時節進獻給乾隆皇帝的帖子詞,書五絕一首、七絕二首,均屬應制頌聖之作。作品創作于癸巳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因癸巳恰逢閏年,此作預示太平盛世長治不衰,同時表達了臣子對皇帝的祝禱之情。此書是錢陳群去世前一年所書,雖已是88歲高齡,但字畫依然矯健渾厚,充滿自信與才情。詩後有自識一則。

《遊春圖》隋展子虔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遊春圖》隋展子虔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隋展子虔《遊春圖》卷是一幅山水畫,描繪了人們在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季節,到山間水旁“踏青”遊玩的情景。全畫以自然景色為主,人物點綴其間。湖邊一條曲折的小徑,蜿蜒伸入幽靜的山谷。人們或騎馬,或步行,沿途觀賞著青山綠水、花團錦簇的勝境。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遊艇緩緩盪漾,船上坐著的幾個女子似被四週景色所陶醉,流連忘返。山腰和山坳間建有幾處佛寺,十分幽靜,令人神往。

清張若靄畫墨妙珠林(卯)冊立春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張若靄畫墨妙珠林(卯)冊立春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幅是清代張若靄描繪二十四節氣之《立春》,冊頁左邊題有款識:“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陟負冰”立春三候。

明顧正誼《開春報喜》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顧正誼《開春報喜》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汪士慎《春風三友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汪士慎《春風三友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汪士慎《春風三友圖》描繪的“三友”即“四君子”中的梅、蘭、竹。汪士慎將它們置於野外陡峭的山崖之中,沐浴著春風,自由頑強地生長。

其上有款識:“春風三友。青衫書屋士慎。”鈐“近人汪士慎”白文印。


敦煌文獻中的春跡


莫高窟第17窟外景

莫高窟第17窟外景

敦煌文獻中,有關立春日的記載目前可見兩條:敦煌遺書 S. 610v《立春》、醫藥文獻 P. 2666v《單方》。

其中,《立春》記載如下:

“五福除三禍,萬吉〔消〕百殃。寶雞能僻惡,瑞燕解呈祥。立春著戶上,富貴子孫昌。”

S. 610v《立春》

S. 610v《立春》

學者譚蟬雪考證《立春》為《桃符題辭》,並認為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我國最早的桃符題辭。通讀詩作,它主要表現立春日時天氣陰陽調和,人們趨福避禍的祈福心理,表達了人們心中美好祈願。

五福,即古代中國民間關於幸福觀的五條標準。分別是“長壽”:命不夭折而且壽數綿長、“富貴”: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康寧”:身體健康而且內心安寧、“好德”:心性仁善而且順應自然、“善終”:安詳離世而且飾終以禮。

在古人看來,寶雞與瑞燕均屬吉祥之物,能給人們帶來榮華富貴、子嗣昌盛。人們選擇雞、燕迎春祈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一為迎春,雞鳴寓示一日開端,同樣也可寓示一年之始,燕子則是春天常見的飛禽;二為祈福,雞、燕為祥瑞之物,“雞”音同“吉”,寓意吉利,能辟邪,而燕子向來是多産多子的象徵。

P. 2666v《單方》

P. 2666v《單方》

P. 2666v《單方》記載:“立春日,取富兒家田中土作泥灶,大富貴者,吉”。可見由立春開始就可以動土,從事營作。

(本文內容綜合整理自敦煌研究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