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中:老巷“微更新” 煥發新活力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1-15 16:31:21 編輯:李柯佑

image.png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印發《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可複製經驗做法清單(第二批)》通知,在探索運營前置和全流程一體化推進模式方面,重慶市渝中區山城巷更新項目的“探索微更新一體化運營方式推進老舊街區改造”經驗做法入選全國可複製經驗做法清單向全國推廣。

山城巷地處渝中區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連接渝中上下半城,起于南紀門,止于領事巷。整個山城巷佔地面積2.38公頃,房屋面積2萬平方米,是渝中唯一保留2萬平方米的原始民居建築之地,也是重慶市唯一一條以“山城”命名的街巷。山城巷是重慶山地街區的典型代表,保存了重慶從古代到近代3000年的發展印跡,擁有文物和歷史建築共15處,包括重慶古城墻、郭沫若舊居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三·三一慘案紀念地、打槍壩水廠紀念塔2處市級文保單位,以及其他文物6處、歷史建築5處,凝聚了重慶源遠流長的巴渝文化、艱苦卓絕的抗戰文化。

實施政企合作模式

留住山城本色

山城巷更新項目于2018年啟動建設,2021年完工投入運營。改造過程中,採取了“政府出資源、企業搞經營”的政企合作模式。由康翔公司收歸産權成為山城巷業主,採取“建設—經營—移交”模式進行建設運營,2018年通過公開招投標引入重慶永宏智造文化旅遊有限公司,企業獲得15年特許經營權,並投資不低於7500萬元,

實施山城巷周邊15.45萬平方米房屋修繕、風貌打造、環境提升、配套完善、招商運營等工作,截至目前,重慶永宏智造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已投入1.2億元。

在具體建設中,整飭崖壁城墻外部環境,清理遮擋古城墻的表面雜草和損害古城墻的攀爬植物,充分顯現山城巷陡崖山形和古城墻遺址,彰顯街區陡崖築城、依山就勢的建構特色;保護山城巷、馬蹄街、體心堂街、雷家坡街4條傳統街巷,保持原有2-3米寬的街巷空間尺度,開闢串聯6個庭院的商業動線。經過建設,總體形成“四橫三縱六院一壩”的街巷格局。

同時,項目採用微更新、微改造的手法,對街區既有建築按照建築定性採取保護修繕、風貌修復、風貌改造和立面整治4種措施進行修復。對街區4處文物建築和3處歷史建築進行保護修繕;對街區58處傳統風貌建築進行風貌修復;對核心範圍內53處其他建築進行風貌改造;對建設控制區27處其他建築進行立面整治。核心保護範圍內保留了80%的原有墻體,充分保證街區風貌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為了保留文化景觀,項目原址保護現狀大樹94棵、梯步30處、防空洞1處,保護提升傳統院落景觀6處,保護收藏殘墻5處、老電桿3處,開闢主題公園一處。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盡可能保留了部分原住民和街區生活味煙火氣,並在此基礎上,通過修繕更新,將衰敗蕭條的居住街坊轉化為了充滿活力和城市記憶的文旅街區。

多种經營模式並行

傳遞有溫度的人文煙火街巷

改造後如何運營才能讓山城巷長久紅火,成為市民、遊客必打卡之地?據了解,山城巷更新項目成立了“巷委會”,形成共建共融共生的模式,用人之聚合、思維碰撞,促進項目持續性運營。同時,還採取自營和聯營的多种經營並行模式,如實景沉浸式體驗空間——荒野公園,用書籍拓寬城市邊界——山城·時光裏圖書館等。

在引進優秀品牌入駐的同時,山城巷更新項目重視原有業態的保留,與原有業態的經營者進行充分的溝通,幫助經營者進行品牌升級、産品升級和裝飾升級,使之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給經營者帶來更高的收益,同時對他們進行品牌孵化,宣傳推廣。如“啥子巷巷大湯圓”和“老謝家飲食店”已被評為渝中區非遺産品,真正實現了項目與原有業態的共建共融共生。

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山城巷更新項目還容納新生意趣,打造自有文化IP,傳遞有溫度的人文煙火街巷。在沸騰著市井煙火的街頭巷尾,用極具獨特地域屬性的IP活動打造有溫度的人文旅居社區。近年來,山城巷陸續舉辦《母城故事》影像節、詩意的蟲洞雕塑展、荒野花園燈光秀、山城壩壩席等活動,營造最有儀式感的文化輸出、最有溫度的場景體驗、最有個性的IP影響力,使山城巷逐步成為都市旅遊打卡地。

山城巷的“微更新”既原汁原味展現了山城巷的風貌,又在環境美化和公共設施建設上升級,將山城的街頭巷尾打造為高品位、小尺度都市文化聚落,實現老街巷的煥新。如今,山城巷裏精品酒店民宿、特色餐飲、文化藝術、文創零售構成了四大核心業態,各自佔比約28%、36%、7%、29%。背包十年、SOLOIST咖啡、小重樓、喵小院、山城·時光裏圖書館、在場空間、外婆橋餐廳、橋山宴餐廳、瓦座國風餐酒吧、山城壩壩茶等店舖引流效果明顯。目前,物業出租率達到70%,日均營業收入約5萬元,節假日高峰期日均營業收入約8萬元。 (姚延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