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慶博士後引育工作創歷史新高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10-30 11:06:14 編輯:李柯佑

10月29日,第二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重慶代表團返渝。本屆大賽中,重慶代表團攜32個項目出征全國總決賽,與1456個海內外博士後團隊同臺競技、交流碰撞,獲得2金3銀1銅5優勝獎。收穫佳績的背後,體現出重慶博士後引育工作的成效,據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三季度,重慶新招博士後908人,同比增長17%,博士後引育工作創下多個歷史新高。

此次大賽以“智匯賦能發展博創引領未來”為主題,共設創新賽、創業賽、海外(境外)賽和揭榜領題賽等四個組別,分為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海洋開發與應用、其他行業等7個賽道進行比拼,1457個海內外參賽團隊到場參加總決賽。

“作為海外賽的參賽選手,我真切感受到國內的科研環境越來越好,重慶的人才政策誠意滿滿,吸引著我們留學國外的學子把技術帶回來,安居興業。”“90後”龍興瑤所在團隊帶來的《好菌益康——傳統發酵食品分離乳酸菌的保健作用研究及專利菌株開發》項目,一舉奪得海外賽現代農業與食品賽道金獎。

在南韓留學期間,龍興瑤發現南韓益生菌行業發展很快,“中國傳統發酵食品歷史悠久,益生菌行業大有希望。”於是,她下決心,回國後好好研究國內傳統食品和其中的益生菌,造福國人健康。

龍興瑤介紹,團隊發掘的益生菌菌株和發酵乳製品加工等創新技術,將對國外壟斷性産品和技術實現國産替代,提高國內企業的自主權。

“大賽為海內外博士後搭建了交流的平臺,將促進博士後成果的轉化應用,對産業發展起到引領作用。”毛華中博士團隊帶來的《碳捕集與資源化(CCUS)産業化項目》,同樣獲得海外賽高端裝備製造賽道的金獎。

毛華仲介紹,團隊開發的新一代碳捕集與資源化CCC技術,能將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後,直接轉化成負碳的工業級原料産品,從而實現“變廢為寶”,每噸二氧化碳直接經濟價值高達千元。該項目致力於推進新興産業的綠色轉型升級,助力“雙碳”事業高品質發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貢獻中國力量。

作為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微電子産業技術研究院和電子科大聯合培養的博士後人才,牛中乾帶來《無線光纖——面向8K超高清視頻轉播的新一代無線通信系統》項目,榮獲海外賽新一代資訊技術賽道金獎,這是川渝聯合培養人才的首枚金牌,體現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人才共育成效。

“本次大賽所涉領域,既屬於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前沿科技領域,又與重慶産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重慶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逐步壯大,博士後年招收數量從“三位數”增加到“四位數”,從全國排名17邁入全國前10。

當前,重慶圍繞“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和“416”科技創新戰略佈局,實施“百萬人才興重慶”計劃,統籌推進各類引才項目,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推動人才與産業同頻共振、人才與發展互生共贏。

對於如何促進優質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發展,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重慶代表團團長黎勇表示,將以更優政策、更暖服務、更好環境,培養、服務青年人才,為大家創新創業鋪路搭橋,讓更多青年人才在重慶實現人生價值。

新聞連結>>>

今年重慶博士後引育工作創下多個歷史新高

前三季度,重慶新招博士後908人,同比增長17%

●出站人數及留渝率創歷史新高

博士後出站371人,同比增長123%,出站留渝334人,出站留渝率達90%

●入選中國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援計劃人數創歷史新高

我市博士後獲2023年度國家博新計劃7人,刷新年度國家博新計劃入選人數紀錄

●申獲國家級基金項目數量創歷史新高

博士後申獲國家級基金項目超800項,項目經費超1.6億元

資料來源 市人力社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