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台灣周”十五年 搭建渝臺交流大平臺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9-11 10:39:00 編輯:李柯佑

今年,“重慶·台灣周”15歲了。

回首2009年5月由國務院臺辦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重慶·台灣周”,渝臺交流的盛況仍歷歷在目。

正是因為這項品牌活動,打開了又一扇兩岸交流合作之窗,充分展現了兩岸血濃于水的情誼。

15年來,“重慶·台灣周”搭建起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的渝臺交流平臺,為推動渝臺經貿交流合作、增進同胞親情福祉、實現同胞心靈契合,發揮了積極而又獨特的重要作用,在海峽兩岸産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成為兩岸重要的綜合性交流平臺和渝臺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載體。

透過這個窗口,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臺企臺商跨海而來,在重慶投資興業;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紮根重慶,創業就業成就自己,開啟渝臺合作的新篇章……

緊貼時代脈搏,凸顯時代主題

“重慶·台灣周”自2009年舉辦以來,貫徹中央對臺工作方針政策,緊貼時代發展背景脈絡,確定了豐富多彩、重點突出的活動主題。

2009年主題:交流合作發展雙贏

2017年主題:擴大兩岸交流合作實現渝臺互惠互利

2023年主題:共用新機遇共謀新發展

細數歷年來的主題,不難發現,緊貼時代脈搏,凸顯時代主題一直是“重慶·台灣周”的主旋律。

早期,以促進兩岸交流、深化渝臺合作為目標,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找尋先輩足跡、追憶抗戰歷史為基礎,推開了渝臺交流交往大門;中期,緊扣“一帶一路”和重慶發展戰略,以經濟合作為重點,以互利互惠、共創共用為紐帶,大力吸引台資臺商來渝投資發展;近年來,以貫徹落實高品質發展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導向,突出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理念,發揮重慶體制、區位、生態、産業優勢,進一步彰顯了“重慶·台灣周”順應時代大勢、推動渝臺融合發展的品牌特色。

黃光志是重慶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上個世紀末,黃光志的父親隻身來到重慶,創立了台灣年代廚衛,以製造銷售燃氣具起家。2003年,黃光志來到重慶子承父業,一晃已有20年了。

“我參加過多屆‘重慶·台灣周’活動,明顯感覺到每年的主題是順應時代變化的,這是‘重慶·台灣周’能夠吸引越來越多臺商臺企參與的重要原因之一。”黃光志説,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近年來,活動吸引了不少台灣青年參加,為兩岸青年搭起了溝通的橋梁。

來到重慶20年,黃光志不僅親身感受到企業的迅猛發展,也目睹了重慶經濟、社會、交通、文化、生活方式等各領域的全面發展,城市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黃光志將家安在了重慶,每年有超過300天的時間生活在大陸,兩個孩子也都在重慶上了學。

參與廣泛,備受關注

累計邀請島內知名人士70余名、吸引超過1.4萬名兩岸各界嘉賓以不同形式參加;促成渝臺兩地116個基層組織締結友好;組織4000余名台灣青少年參與交流。

透過這組數據,不難看出“重慶·台灣周”在兩岸的影響力。

通過深化基層交流、推動經貿合作、增進人文交往,“重慶·台灣周”引發了廣泛的輻射效應,從渝臺交流互往拓展到黨際、經濟、教育、文化、體育等各個領域。先後邀請了眾多島內知名人士和重要工商團體來渝交流訪問,搭建了兩岸各界交往的互動平臺。

同時,大力開展海峽兩岸岳飛文化夏令營、少數民族文化交流、“龍耀寶島”等“文化”交流品牌活動;持續舉辦兩岸青少年成渝雙城研學營、智博會青少年專利孵化展、渝臺青少年體育交流等“教育”交流品牌活動;深化“魅力重慶·壯麗三峽——渝臺基層交流”、兩岸婚姻家庭川渝行等“基層”交流品牌活動;組織開展兩岸融合發展(重慶)論壇等“學術”交流品牌活動,加強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建設,促進渝臺交流活動社會化、基層化、民間化,持續鞏固拓展渝臺交流熱絡局面。

熱絡的交流局面也為重慶贏得了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臺商將目光投向山城。

一個人需要多久才會愛上重慶?

對臺商周建福而言,大概是3個月時間。

“從把重慶納入投資地,到最後簽署投資協議,中間只有3個月時間。”2010年,臺晶(重慶)電子有限公司落戶重慶,公司總經理周建福也來到了這座充滿無限生機的城市。

在周建福看來,重慶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渝滿俄國際鐵路班列在這裡交匯,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蘊含著無限商機。

也正如周建福所預想的一樣,在重慶的這些年,臺晶電子發展勢頭迅猛,綜合盈利增幅年均23%左右,也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企業。

成果豐碩,助推發展

從2009年的第一屆“重慶·台灣周”至今,連續14屆,李文勳沒有落下一場。

這位1989年到重慶考察後,就投資160萬美元建了一座熱水器廠的臺商,是最早到重慶投資的臺商之一,也是“重慶·台灣周”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

30多年來,李文勳不僅努力經營企業,還通過“重慶·台灣周”,積極參與推動台資企業在重慶聚集,將深沉的感情傾注在“第二故鄉”。

“‘重慶·台灣周’舉辦了14屆,如今兩地的利益聯結更加緊密,共同利益的基礎更加牢固了。”李文勳表示。

據統計,14屆活動,累計簽約項目179個,簽約金額約1400億元,涵蓋電子資訊及軟體研發、工業製造、現代農業等多個領域。眾多知名臺企來渝投資發展,形成“整機+零部件”一體化加工貿易格局,為助推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2022年,在渝臺企累計突破2000家,渝臺貿易額達到625.1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全市集聚筆電配套企業860余家,其中台資企業160余家,佔比達18.6%,構建起符合內陸特點的外向型産業經濟,成為以台資為主體的電子資訊産業集聚發展高地。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

重慶筆電年産量達7411.2萬台,佔全球比重約39%,連續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産基地;出口5545.3萬台,貨值1774.7億元,佔同期重慶出口總值的33.8%,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

市委臺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的渝臺大交流格局已經逐步形成,接下來將持續深化基層交流、經貿合作、人文交往,聚力打造兩岸交流新高地、台資西移集聚地、臺胞築夢嚮往地,奮力推動全市對臺工作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作出重慶貢獻。(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