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持續共建共用無障礙環境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9-18 10:33:37 編輯:珍珍
image.png
  北碚區天生街道月亮田片區老舊小區加裝了公共電梯,並修建連廊讓電梯與堡坎相連接,方便了該區域老年人和殘疾人出行。(受訪者供圖)

9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實施。作為我國第一部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專門法律,這部法律為保障殘疾人、老年人以及其他有無障礙需求的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持證殘疾人89.67萬人,這些殘障夥伴和我們一樣生活在這座城市裏,享受著城市文明帶來的便利。那麼,重慶無障礙環境建設究竟如何?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改造無障礙設施3000處

出行更加方便

“現在住得舒服多了,我就不準備搬啦!”73歲的李大爺在北碚區天生街道新星路社區住了20多年,原本盤算著賣掉房子換個地方養老,前段時間他突然改了主意。

去年以來,北碚區啟動天生街道月亮田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項目涉及8個小區、38棟房屋、建築面積8.61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148戶,計劃投資3220萬元。

新星路一、二、三小區以及勞動村小區就位於該片區,共有住戶468戶,其中老年人佔了70%。由於重慶獨特的山城地勢,這四個小區地勢落差較大,居住的老年人或是行動不便者出行成了一大難題。

在此次改造中,北碚區住建委聽取居民訴求,協調用地、用電等問題,投資200余萬元,為該片區加裝了一部公共電梯,並修建連廊讓電梯與堡坎相連接,同時針對原有步行臺階,維修、增加扶手200余米,規整、維修臺階300余平方米,極大方便了該區域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出行。

今年8月底,電梯修建完工,居民生活更加舒適,一些原本打算搬走的住戶也選擇留下來。

小到居室,大到小區、社區乃至城區,都是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範圍。近年來,重慶持續完善小區、社區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

一是以老舊小區改造為抓手,同步改造養老托幼等服務設施239余處、改造無障礙設施3000處,加裝電梯4000余部。

二是開展綠色完整社區一體化創建,推動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居民生活和社區建設治理中。

三是開展公租房小區適老化工程改造。進行免費“適老化”工程改造130余戶,增建無障礙通道、扶手93處,休閒座椅320余個,防滑墊、坐便椅、馬桶、防撞角、扶手等設備390余件,更換小區路燈、聲控感應燈4618盞,安裝智慧門磁系統1500戶。

推進市政工程建設和改造

滿足出行需求

這幾天,巴南區的萬達旭輝人行天橋已進入掃尾工作,計劃于本月底投入使用。

該天橋位於萬達廣場與旭輝樂活城之間,全長約84米、寬約5米,天橋結構形式為裝配式,處於巴南區龍洲灣行政、商業核心區域,人流密集,車流量巨大。“這裡人行過街與車行快速通過需求強烈,而馬路中間有隔離帶,居民過街要往前後走200米才有斑馬線。”天橋建設方、重慶市渝興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天橋的兩邊都修建了扶梯和直梯,方便有需要的人士乘坐。

重慶在推進“全國文明城區”創建中,新建的人行天橋均安裝了直升電梯,部分交通信號燈也安裝了保障視障人士安全通行的盲鐘,盲道、坡道在新改建的人行道上較以往更為規範。

“重慶作為一個極具地理特色的山城,與一些平原城市相比,無障礙環境建設不佔優勢,我們不敢有絲毫懈怠。”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説,近年來,重慶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從無到有,在城市道路、建築物、資訊交流、公共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盲道、入戶坡道、無障礙廁所、直梯等越來越多,充足的無障礙設施、良好的無障礙出行網路、人性化的專業服務,已成為重慶亮麗的文明風景線。

重慶持續推進房屋建築市政工程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加強市政道路無障礙系統性建設,新建、改建、擴建道路的人行道,在路口、出入口及人行橫道等處緣石坡道設置率顯著提高,中心城區立體過街設施改造達到859座,其中人行天橋450座、地下通道409座,並制定了《2022年中心城區人行天橋和地通道建設計劃》。

同時,提高公共建築無障礙建設標準。各區縣新建和改建的政務大廳、殘疾人服務機構、文化、體育、衛生、商業等公共服務場所,基本達到《無障礙設計規範》標準和要求,無障礙設施建設率顯著提高。此外,加強軌道交通無障礙人性化設計,車站付費區和有條件的非付費區設置無障礙衛生間,普通衛生間男女廁各增加一個無障礙專用廁位等。

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隊

發現問題提出建議

近日,位於南岸區彈子石街道裕華街社區的一座上下兩層、超過2000平方米的老年活動場所落成。

不僅休閒座椅、公共扶手、太空漫步機、按摩揉推器等健身娛樂設施樣樣齊全,而且嚴格按照適老化打造,地面鋪就了防滑的彩色透水混凝土,適老的雙層扶手能挂出行的袋子,椅子上的水瓶槽方便老人放置隨身攜帶的水杯,所有地方都進行了倒角處理,讓老人活動更加舒心安心。

該場所建成後,南岸區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隊第一時間前來檢驗。“輪椅推進的道路坡面比較合適,很多設計對於殘疾人來説很友好。”該督導隊隊長彭海廷説。

南岸區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隊由南岸區住建委、南岸區殘聯聯合組建,聘請了10位肢體、視力、聽力等障礙的殘疾人作為首批隊員,從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資訊交流、無障礙社區服務三個方面進行督導,具體包括便於殘疾人、老年人、傷病患者、孕婦和兒童等社會成員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關建築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資訊、獲得公共服務、社區服務和便利的居家生活等。同時,他們還要參與國家機關和交通運輸、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衛生、金融、郵政、電信、旅遊等企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場所竣工驗收前的無障礙設施試用體驗,並宣傳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範及知識,推進、增強全社會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意識,營造關心、支援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前不久,有殘疾人朋友反映南岸區彈子石騰龍大道香雨藍苑人行橫道及周邊無障礙通道建設不合理,造成殘疾人出行不便。督導隊當即前往現場查看,在體驗人行道後,發現安全島過高,影響使用輪椅的殘疾人通行。督導隊及時向城管局反映,有關職能部門表示立即整改,現在已整改完畢。

“我們成立近兩月,得到很多部門的大力支援,通過宣傳,讓越來越多社會單位以及施工單位認可,我們有信心,重慶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好,讓更多的殘疾人朋友走出家門,共用社會發展的成果。”彭海廷説道。(楊鈮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