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足:打造市民家門口的“幸福河湖”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8-15 17:02:25 編輯:珍珍

碧波漣漪,扁舟輕泛;綠意蔥蘢,一步一景。在車水馬龍的城市間,感受清水環繞的愜意,是綠色生態賦予大足的浪漫意境,凝結著大足向更高水準的“幸福河湖”建設的決心和努力。近日,從重慶市大足區河長辦公室獲悉,大足正式啟動“幸福河湖”建設,到2027年,建成市級幸福河湖2條(座)以上,到2035年,建成市級幸福河湖20條(座)以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因水而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image.png

水清、岸凈、人樂,這是2018年大足區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預期目標。時間過去5年,隨著河湖治理和示範建設成果逐漸顯現,大足區將河湖建設目標轉向打造幸福河湖,並開展試點建設。

什麼是幸福河湖?

幸福河湖的建設要達到怎樣的效果?

大足區河長辦相關負責人給出了解釋:“幸福河湖建設是在水環境治理上的升級迭代,此前的開展‘岸上能看景、下河能游泳’階段檢查評估大檢查、大評比活動,圍繞著河長制制度體系建設和河湖問題清理整治開展。”該負責人介紹,幸福河湖建設的重點是提升市民們對河湖的幸福感、滿足感,這就需要在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全面發力,對河湖全方位打造提檔升級,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為此,今年7月,大足區印發了《大足區幸福河湖建設工作方案》。

image.png

大足區地處長江水系涪江、沱江的分水嶺上,是瀨溪河、淮遠河、窟窿河、平灘河、石陽河、雍溪河等多條河流的發源地,卻沒有一條流入的河流。

“這些問題制約著大足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改善水生態環境的呼聲日益強烈。因此我們在幸福河湖建設的過程中,將解決城市水系的良性迴圈。”該負責人説。

以此為目標,大足區將構建以堤防護岸為主、水庫攔蓄為輔的流域防洪工程網路,加快建設以開展淮遠河、窟窿河、平灘河等河流為重點的防洪護岸綜合治理工程,補齊中小河流防洪薄弱環節。同時,推動智慧水利、智慧河長建設,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工程,逐步提升“四預”能力。到2027年,實施江河治理工程30公里,全區5級以上江河堤防達標率達到90%,洪澇災害損失持續下降。

在解決供水方面,大足區將積極配合推動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長征渠引水工程等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和1座水庫擴建。到2027年,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100萬立方米以上,城市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Ⅲ類以上比例分別達到100%和93%以上。

image.png

大足還將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滾動編制實施“一河一策”方案,統籌開展工業、城鎮生活、農業農村、船舶碼頭污染防治,強化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推進整治入河排污口,開展河流健康評價,全面建立河流健康檔案。加強水土流失預防保護和綜合治理,科學推進國土綠化行動,打造“十里景觀十里城”的花園城市。到2027年,城市和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98%、85%以上。

在節水方面,大足將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和監督,統籌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非常規水綜合利用,開展節水型社會、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建設,強化對重點用水戶的節水監管,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開展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中小河流治理、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系統提升河庫管護實效。挖掘河湖生態價值,打造依託河湖水系的綠色産業鏈、生態農業帶、旅遊發展區和優質服務業體系,提高涉水産業發展水準,帶動人民群眾因水致富。到2027年,全區萬元GDP用水量保持達標,萬元GDP産值對應的污染當量數和排放量持續下降。

在保護的同時,大足還將建設人水和諧、人水相親的幸福河湖。通過深入挖掘水文化內涵,打造水情教育基地、河湖科普基地、河長制主題公園、水利風景區,強化河湖流經城鎮等人口密集區域的親水便民配套設施建設,融合打造河湖文化標識,開展河湖水文化宣傳教育,提高城鄉居民親水指數。到2027年,重點河湖基本生態流量達標率達到90%以上。(陳龍  大足區融媒體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