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重慶將實施五大計劃,幫助農民增收——力爭到2027年,全市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2.79萬元左右,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3:1。
“五大計劃”具體包括經營增收促進計劃、就業增收促進計劃、惠農增收促進計劃、財産增收促進計劃、以城帶鄉促增收計劃。
經營增收促進計劃方面,我市將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開發鄉村富民産業、擴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節本增收、發揮農村致富帶頭人幫帶作用等。如開發鄉村富民産業,將發展賞花、採摘、體驗等鄉村休閒農業,因地制宜開發民間手工藝品、特色民俗商品、特色紀念品生産等鄉村特色經濟,力爭到2027年,全市鄉村休閒旅遊業等經營總收入達1500億元,帶動100萬農戶增收。
就業增收促進計劃方面,一是圍繞全市電子資訊、建築安裝、家政服務等勞動密集型産業,訂單定向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到2027年,累計培訓25萬人次以上。技能型農民工年均工資增長10%以上;二是開展1萬名農村勞務經紀人培育,幫助新生代農民工、超齡農民工、返渝農民工等及時就業;三是深入打造“渝創興農”等返鄉創業服務品牌,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及打造一批“巴渝工匠”鄉村驛站,力爭每年開發鄉村就業崗位10萬個。
惠農增收促進計劃方面,一方面將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援範圍,同時聚焦農村路、水、電、訊、物流等短板弱項,未來五年新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00億元以上;另一方面探索實施農機購置市級累加補貼,繼續按照每畝230元標準實施種糧大戶補貼,逐步提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此外還將逐步提高農村居民低保和基礎養老金髮放標準,提升農民社會保障水準。
財産增收促進計劃方面,將放活農民土地權益、盤活農村閒置資源資産、激活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等。如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將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産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力爭到2027年,所有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年經營性收入高於5萬元,其中高於10萬元的村佔比達80%,把集體經濟組織打造成為引領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平臺。
以城帶鄉促增收計劃方面,將做大農村産權交易市場、完善城鄉商貿流通體系、引導工商資本下鄉、暢通金融支農通道等。如工商資本下鄉方面,將深入實施“萬企興萬村”,支援民營企業到聯繫村發展特色種養、産地加工、鄉村旅遊等特色産業,力爭到2027年,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的民營企業達8000家,累計投資達100億元,直接帶動農戶100萬戶。(記者 趙偉平 實習生 吳金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