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師生赴四川宜賓開展系列社會實踐活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7-11 17:01:18 編輯:李柯佑

近日,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遴選了10位教師、8位研究生、14位本科生組建了“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團,深入我國著名土壤學家侯光炯院士蹲點17年的四川宜賓開展了“學科學家精神,做新時代青年”“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牢記殷殷囑託,守護好這一江清水”等系列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專題黨課、人物訪談、環保宣講、入戶調研、田間勞作等引導廣大師生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image.png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謝德體教授正在向服務圖講授侯光炯院士奉獻精神

為深刻領悟科學家精神,服務團以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西南大學侯光炯紀念館為起點,奔赴四川宜賓侯光炯紀念館,開展了一場跨越兩地的緬懷學習。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謝德體教授和四川宜賓自然免耕研究所胡懷舟所長從光炯先生的家國情懷、高尚品格、學術成就、愛農精神、潛心育人、為黨為民等6方面,向服務團介紹了侯光炯院士的科學人生,並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了侯光炯院士留下的珍貴科學遺産和寶貴精神財富。

image.png
四川宜賓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長胡懷舟正在向服務團講授侯光炯院士蹲點情況

參觀之餘,服務團還對自然免耕研究所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訪談,並前往光炯先生在四川長寧相嶺區公所舊居、宜賓自然免耕研究所河東鄉舊址、侯光炯小學等地,尋訪了先生在長寧的生活和科研歷程。深刻領悟了侯老作為共産黨員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於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

在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竹海鎮大林村,服務團成員、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張衛華副教授結合前期調研的當地情況向農戶講解了節水灌溉的技巧及注意事項;辜夕容教授則結合當地竹資源豐富,但林業産業收入來源單一的現狀,向村民介紹了林下經濟産業鏈的構建模式。30余名村民們紛紛就相關問題與專家們互動交流,氣氛熱烈。講座之餘,服務團還與當地農業科技公司一起進行了現代化農業設施——無人機噴灑葉面肥料的展示。

活動期間,服務團的師生還結合專業特長以“牢記殷殷囑託,守護好這一江清水”為主題在四川長寧縣竹海鎮和宜賓市長江公園廣泛開展了環保宣講活動。在長寧縣竹海鎮大林村,服務團圍繞生活中我們如何做到低碳環保進行了集中宣講,發放了宣講手冊,進行了有獎問答。在宜賓市長江公園,服務團沿著三江兩岸隨機對市民進行了訪談和科普,併發放了宣講手冊。

為深入了解長寧縣竹海鎮農業農村生産生活現狀,服務團深入村屯農家進行了農業綠色生産模式及水土保持現狀等方面的調研。服務團通過訪談村幹部、大學生村官以及隨機入戶走訪村民,對當地農戶收入、作物種植模式、農業廢棄物處理和綠色農業政策等問題展開了調研,詳細了解了鄉村發展情況,深入挖掘了鄉情民情。

image.png
服務團師生參加農業生産勞作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寧縣竹海鎮居民王友金家,服務團師生“自找苦吃”,化身“雜草剋星”,幫助他們清除果園內的雜草。勞動過程中,隨行教師還就水稻長勢及病蟲害防治情況與村民進行了交流,針對稻田秧苗和稗草特點進行了現場教學,與村民共同指導學生如何快速準確清除稻田稗草。勞動結束後,附近村民還拿出剛收割的蜂蜜請大家品嘗,邀請學校師生再來指導。

image.png

活動過程中,服務團一行來到“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長江公園的三江口,從治污、減排、生態修復三方面了解長江流域生態修復保護情況,並分組進行了環保科普活動。此外,他們還先後深入西南大學江津花椒科技小院合作平臺江小白金色黃莊、西南大學宜賓研究院交流學習。(西南大學供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