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今年力爭城鎮化率達71.5%

來源:重慶晨報 時間:2023-05-22 10:39:05 編輯:李柯佑

推動2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市落戶,力爭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1.5%左右……近日,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公佈了《2023年重慶市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以下簡稱“重點任務”),重點任務涉及80項具體措施。

推動20萬人在城市落戶

如何高品質推動進城落戶農民全面融入城市?重點任務從拓寬普通勞動者落戶通道、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健全市民化政策配套體系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具體來説:進一步放開城鎮落戶限制,推動2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市落戶。推進重慶都市圈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全面深化“網際網路+”戶政服務,推動戶口遷移、新生兒落戶等實現“跨省通辦”的基礎上,實現全程網辦場景應用。

全年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優化簡化隨遷子女入學程式要求,解決新增市民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就學問題。同時,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8.1萬套(間),緩解新青年、新市民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

提升主城都市區極核引領

重點任務提出,構建以重慶都市圈為主體形態、區縣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新格局。

實施提升主城都市區極核引領行動、中心城區強核提能級行動以及主城新區擴容提品質行動。

加快推動廣安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實施山區庫區強縣富民工程,支援墊江、忠縣、彭水開展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示範,提煉總結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積極爭取推廣。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都市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都市中,各種“配套”也在提速。

●啟動居家養老能力提升工程,試點建設家庭養老床位1000張,完成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10000戶。

●新(改、擴)建24小時城市書房、“文化驛站”“文化禮堂”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100個。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送流動文化進基層3.3萬場。

●滾動實施214個城市更新試點示範項目,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069個、4507萬平方米,實施棚戶區改造1.6萬戶、176.67萬平方米。

●新增小微停車場停車泊位2萬個,0.5萬個公共充電樁。

●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500萬平方米,完成街頭綠地提質項目100個、100萬平方米,完成山城綠道項目41個、長度100公里,建設10個城市體育公園、100個口袋公園,打造“山城花境”150個。

●新開工5條、60公里山城步道。

●實施“100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建成投用18號線等59公里城市軌道。

●加快打通79條未貫通道路,推進33個片區路網更新,推進75處交通堵亂點治理。

●加快推動千兆光網建設,全市10G—PON及以上端口達35萬個。

●打造100個智慧小區,打造一批完整社區樣板。

●整合各類卡、碼數據資源,打造全市統一的“城市碼”。

●制定“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工作方案,實現從企業開辦到退出、新生兒出生到公民身後等50項高頻“一件事”網上辦理。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

重點任務提出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持續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全年培育高素質農民1萬人以上,認定農村致富帶頭人1000名。全年農村“三變”改革覆蓋50%的行政村,新盤活農村閒置資源資産3億元以上、農戶閒置房屋1萬套。

建設區域性為農服務中心86個,發展綜合服務社星級社170個。探索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收入高於10萬元的村佔比達到50%。

同時,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

建好農村“路網”“水網”“電網”“通訊網”“物流網”,具備條件的村民小組通硬化路力爭達到96%,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4%。

新改建農村衛生戶廁2.5萬戶,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70座。

推進區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完善縣鄉村商業網點和物流配送網路。支援改善區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診療條件。全職引進基層急需緊缺的衛生專業技術人才1000名,培訓養老護理人才2000名。

據重慶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