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科技活動周”來臨之際,重慶科技館科技·人文大講壇“奇思妙想”系列——“小蜘蛛大生態”主題科普活動順利開展。本次活動由重慶科技館、市科協關工委主辦,重慶動物學會、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西南大學學生生物學會、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及重慶陸海國際傳播公益基金會等單位共同協辦,聚焦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主題,通過科普演講、科普展示、互動體驗及作品徵集等系列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珍愛生命、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觀。活動以線下開展,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共輻射受眾5萬餘人次。
本次活動圍繞“聆聽科學故事、體驗科學趣味”的受眾需求,將科學演講及其配套科普活動基於受眾作全程化、衍生化、多樣化設計,以演講為中心,通過設置線上預熱活動、“聽科學家講故事”、“跟科學家去實踐”3個環節將受眾在聆聽演講前後的科普體驗串成任務線,讓青少年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跟隨專家及其團隊,帶著問題去聽、帶著好奇心去看、帶著任務去做,在拉近專家與青少年的距離的同時,增強青少年體驗感和獲得感,促進激發科學興趣。
做科學觀察員
演講前,青少年通過參加“科學觀察員”線上預熱活動,尋找身邊的蜘蛛,觀察蜘蛛的“衣食住行”特徵並記錄,在實踐中培養對自然觀察的興趣和對問題的思考。活動吸引到眾多青少年的參與,共收到蜘蛛有關的圖片及視頻作品、科學問題133余個。
聽科學家講故事
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志升以《小蜘蛛大生態》為題,將預熱活動收集到的問題作為切入,帶領受眾走進多彩的蜘蛛世界,以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蜘蛛新種為例,讓青少年正確認知蜘蛛生物屬性,側重感悟在不同環境下的典型生物的外部形態具有的不同特點,以及在氣候、環境變化時會産生的不同行為方式,進而讓大家了解生態環境對生存的影響,了解生物多樣性的作用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同時通過延伸蜘蛛研究故事,引導青少年進一步感悟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活動現場,張老師和大小觀眾們進行了親切交流,逐一回答了青少年們感興趣的蜘蛛毒性強弱、蜘蛛如何織網、蜘蛛能否飛行等問題。
跟科學家去實踐
演講後,青少年領取主題任務卡參與了線下活動,通過欣賞圖片及標本、體驗活體蜘蛛、製作手工品及參與專家導覽等活動,在聆聽演講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典型生物從生存環境、生長特徵、生活習性、科技應用等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通過實踐,青少年對主題進行了延伸思考,激發了對自然探究的興趣和樹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今年以來,科技·人文大講壇立足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實踐,為滿足公眾不同層次科學對話的需求,在原講壇基礎上,結合不同受眾群體、不同活動載體等因素嘗試探索分眾化設計,首先聚焦科技館主要受眾——青少年群體開發“奇思妙想”系列,本次“小蜘蛛大生態”活動是該系列的首次亮相。本年度,大講壇將繼續立足場館教育資源,以培育科學精神和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旨,圍繞“綠色低碳”主線,開展多場主題科普活動,通過深度挖掘專家及其背後的科研團隊資源,創新科普服務手段,為廣大青少年帶來更加優質的科普內容,助力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重慶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