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合川:“四位一體”構建社會治理新體系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4-13 16:49:57 編輯:李柯佑

重慶市合川區獅灘鎮幅員面積53.8平方公里,轄8個村、1個社區、78個村(居)民小組,共有15個基層黨支部,其中黨員639人。近年來,獅灘鎮以“紅細胞·微治理”工程為指引,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切入點,加快推動以黨建引領、法治保障、德治先導、自治強基的“四位一體”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實現轄區社會政治更加穩定、治安秩序更加良好、矛盾化解更加有效,最終形成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黨建引領開闢基層治理新格局

煥然一新的民居,整潔亮麗的街道,喜笑顏開的居民……在獅灘鎮,處處都是這樣讓人心生暖意的風景。“我們這裡主要是單體樓院型社區,還有幾個存在建設遺留問題的小區,大部分建築建設已久,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物業管理幾乎沒有,治安問題也比較突出。自從有了自治委員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街道整潔多了,治安也好多了。”住在獅灘社區的劉大爺笑呵呵地説道。

獅灘鎮深入實施“紅細胞·微治理”工程,大力推進以黨建為統領、劃小治理單元為基礎、民主協商為路徑,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將全鎮78個網格細化為207個樓院小單元,在單元內成立自治委員會,並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實現黨的領導下的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去年獅灘鎮通過自治委員會有序組織協商民生實事17余件,收集各類意見建議22條,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4余件。發動黨員愛心志願者47名,開展志願服務18場次,惠及群眾294人,結對幫扶13戶困難戶。

同時,為切實解決老百姓關心的民生實事,獅灘鎮聚焦在群眾關切的問題上,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帶頭“服務”的模範引領作用,科學謀劃解決方案、帶頭髮動組織實施、正確引導群眾參與、妥善化解矛盾分歧,順利完成了社區水網改建、一二級污水管網改造、農貿市場擴建、社區垃圾處理分類、“看家天眼”工程共建等重點工作。經過近年來的努力,現獅灘鎮環境更整潔,治安秩序更良好,群眾對事務更關注,對黨員幹部更信任,逐步形成“黨支部作引領、廣大黨員作模範、廣大群眾齊參與”的社會治理新局面。

“百姓茶館”打造法治文化新陣地

3月10日下午,獅灘鎮“百姓茶館”座無虛席,一場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在這裡舉行。一位常來茶館的王婆婆説:“茶館每個月會開展兩三次宣講,通過擺龍門陣的方式讓大家更加熟悉法律知識和政策,有時候小孩放學了也會把孩子帶過來一起聽聽法律知識。”

獅灘鎮“百姓茶館”成立於2017年9月,成立初期,開設了“品蓋碗茶·學身邊法”“品蓋碗茶·聽百姓話”等專題欄目。近年來,獅灘鎮“百姓茶館”不斷升級打造,規模由之前的40平方米擴大到120平方米,新設有品茶區、法律諮詢室、心理疏導室等功能區。新推出“品蓋碗茶·建強鎮言”“品蓋碗茶·學德理法”“品蓋碗茶·聽文明戲”“品蓋碗茶·解百姓憂”“四點半課堂”等專題欄目。

“我們通過邀請鎮領導、法官、律師、政法工作人員、文藝骨幹、宣傳能手、模範人物等前來茶館坐堂,以政策宣講、現身説法、共同探討等形式宣傳黨的政策和路線。同時,還定期組織轄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居民群眾代表,企事業單位人員,各行業、協會代表,黨外人士等前來品茶講法學法。”獅灘鎮政法委員吳剛説,如今,“百姓茶館”集法治宣傳、政策宣講、人民調解、民情收集、建言獻策、參政議事等多項功能為一體,成為了獅灘鎮新型的法治統戰文化陣地。去年以來,“百姓茶館”開展各類法治宣講15場,開展“普法龍門陣”“田間普法大講堂”“法治集市”“法治故事小喇叭”等特色普法活動130余場次。

除了不斷深化“人文獅灘·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理念,進一步強化普法陣地建設,獅灘鎮還圍繞法治型黨組織建設要求,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不斷推出法律服務滿足群眾需求。通過不斷整合多種法律服務資源,積極引導設立“綠橋法律診所”,由鎮調委會專兼職調解員、聯合司法幹警、律師、法庭法官、檢察室檢察官及派出所民警等人員組成“醫生”隊伍,由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各類群眾志願者組成“法律護士”,通過集中“義診”、專家“坐診”、入戶“巡診”等形式,開展以法律諮詢、普法宣傳、矛盾糾紛調處、法律援助等服務為主的無償法律服務。

“診所”成立以來,共開展“大型義診”活動19場,接受群眾諮詢12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7850余份。通過多種方式,提供法律服務104人次。為5個單位提供“法律體檢”,發現並解決法律風險18個,幫助擬定各類合同協議93份。開展法律知識培訓15場,培訓387人次。

協商議事創建平安和諧新天地

“各位父老鄉親,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主要是為了商議村里加裝天然氣管道的事情……”在獅灘鎮任家村村民議事廳內,幾十名村民代表和鎮、村幹部圍坐在一起商議村里加裝天然氣的事情。

“村民們有時為一些小事而發生矛盾糾紛,以前最多的時候一天調解了8起矛盾糾紛。”任家村黨支部書記李會説,基於這樣的現狀,任家村變被動為主動,通過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創新推出民主協商“五民工作法”,即“聽民意、集民智、講民主、聚民心、惠民生”,實行“有事商量著來”工作方法,通過民主、協商、議事形式,尋找問題解決辦法,做到村(社區)公共事務事項“民提、民議、民定”,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目前,獅灘鎮建立了‘民主協商議事廳’9個及‘流動協商議事點’56個,將協商議事會開到各個院壩。近年來,各村(社區)共協商政府項目建設42件、建設發展建議97件、居民自治事項286件,通過議事廳討論97場次,流動議事點討論386場次。為全鎮“看家天眼”建設、公路建設、陳家灣礦産資源開發、合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市、區級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吳剛介紹道。

另外,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任家村還將黨員志願者分別編入“背簍宣講隊”“普法輕騎隊”和“普法宣傳車隊”,組建了一支立體的鄉村普法團隊,即法治大道有普法宣傳車,鄉間便道有普法輕騎隊,村落院壩有背簍普法隊,真正做到普法宣傳不遺漏一院一戶。任家村以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為抓手,實現社會和諧、農民增收、經濟持續發展,實現村級經濟和農民每人平均收入等各項指標在全鎮連續多年位列第一。2018年,任家村還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

這只是獅灘鎮堅持黨建統領,紮實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有效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努力構建文明和諧的新獅灘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鎮以獅灘社區文化公園為陣地,積極打造獅灘鎮“耕讀”文化品牌,挖掘傳承獅灘革命紀念碑背後的紅色基因,提出“人文獅灘·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理念,運用“一門式”服務模式,把群眾的實際需求作為提供服務的重要依據,推動社區服務由“以指令為導向”轉為“以需求為導向”,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實現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用”的良好社會治理新格局。(甘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