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好“一號工程” 看各區縣如何出招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3-02-16 09:59:25 編輯:李柯佑

一年之計在於春。重慶這輛“開往春天的列車”,滿載著新的希望,向著新的目標,踏上新的征程。

火車跑得快,全靠頭來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和市委“一號工程”,其蘊含的巨大動能,給重慶各區縣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最近,全市各區縣兩會密集召開,“一號工程”成為最熱詞。

找準定位

搶抓“一號工程”建設重大機遇,主動把區縣發展放到全市大局中來謀劃推進,找準新的目標定位,成為各區縣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亮點。

幹好“一號工程”,重中之重在於推進重慶都市圈建設,增強中心城區極核功能,打造城市高端功能集中承載地、展示地。

沙坪壩區是重慶科教文衛大區、開放口岸大區。今年該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推動“四區”建設,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主陣地,爭當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示範區,爭當創新驅動的排頭兵、內陸開放的領頭雁。比如,將全面融入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建設,中歐班列(成渝)開行突破2萬班;聯動建設長江文化公園,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九龍坡區明確,將以“成渝氫走廊”等重大産業合作項目、工業網際網路等産業鏈協同平臺、“川渝通辦”等關鍵性事項為切入,擴展合作範圍,提高合作實效,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合作承載地、重點發展引領地。

推進“一號工程”,發揮“橋頭堡”城市的帶動作用不可或缺。

永川區位於成都和重慶兩個超大城市之間,處在成渝地區的中軸線,長期以來作為渝西的區域中心,被賦予在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主城都市區同城化發展中打頭陣、挑重擔、作示範的重任。該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城市、“雙百”區域性中心城市,打造高品質發展先行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

潼南區正在建設農業強區,提出要全力打造成渝中部崛起現代化示範區,加快産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提升産業能級和水準。如高標準建設潼安檸檬産業、渝潼遂綿優質蔬菜産業示範帶,協同打造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

提升能級

一座城市的能級,主要由其現代化程度和對周邊區域的影響力作表徵。

“一號工程”落地的進程,就是各區縣提升城市能級的進程,既要各美其美,也要美美與共,從而提升雙城經濟圈的發展能級。

渝中區是我市金融大區。該區在兩會上提出,要深化建設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載區,借力成渝金融法院優勢,集聚壯大銀證保法人總部、區域總部、功能性總部,著力佈局資産管理、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培育發展金融仲介服務,全力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核心區、金融科技創新示範區。

璧山區將強化産業立區、製造業強區,打造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資訊等優勢産業,提速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成渝國家樞紐節點等高能級創新平臺,推進成渝中線高鐵、成渝高速改擴建項目前期工作,辦好第四屆成渝軸線聯盟峰會,不斷塑造推進“一號工程”發展新動能。

榮昌區提出,要爭當雙城經濟圈“橋頭堡”排頭兵,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解決缺乏重大項目、龍頭企業帶動,産業能級不高等問題。如提速雙昌産業大道、電子電路産業園、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內榮農高區基礎設施等川渝重大合作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成渝高速擴能、榮昌環線高速等項目。

武隆區是旅遊大區,提出要以全面推進旅遊國際化試點示範為切入點,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加強與九寨溝、西嶺雪山等景區聯動,開發一批川渝旅遊精品線路,同時加快打造“雲上荊竹”鄉村旅遊國際化展示窗口、喀斯特元宇宙開放世界國際産業合作平臺,為成渝地區提供更多優質文旅産品和服務。

擴大開放

作為內陸省份,“一號工程”的推進,需要更大的改革力度和更廣的開放視野。

透過各區縣政府工作報告,能明顯感受到各地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在推進深化機制改革、承接産業轉移、川渝全域聯動發展等方面,紛紛拿出了針對性較強的實招。

渝北區是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川渝高竹新區的所在地,將在促改革擴開放上先行先試,高標準打造川渝高竹新區,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分離改革探索,完善跨省域運作管理體制機制,形成更多可複製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

江津區明確要加快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發展規劃落地,推動城際鐵路江瀘線納入國家重大項目盤子,推進瀘永江旅遊環線建設,舉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屆“專精特新”賦能大賽,深化落實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和“川渝通辦”事項。

合川區提出,要著力打造重慶中心城區向外輻射的戰略支點,有效承接成渝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和産業外溢,有序落實與南充、廣安、遂寧、廣元等地協議商定事項,持續深化合廣長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快共建合川—武勝産業園區。

綦江區將加快提升開放平臺,更加積極參與“一號工程”建設,聯動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化與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等城市合作,推動川渝天然氣千億方産能基地等項目取得突破,力爭全年引進市外投資合同總額500億元,到位資金100億元。(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