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足:唱好雙城記 共建經濟圈 當好橋頭堡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1-13 16:16:11 編輯:珍珍

大足,地處成渝相向發展戰略腹地,擁有重慶唯一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區位優勢突出、文化底蘊深厚、産業特色鮮明,在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有著獨特的優勢。

image.png
千手觀音 瞿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給予了我們巨大鼓舞和鞭策。”大足區委書記陳一清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三年來,大足區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秉持“一家親”理念、強化“一盤棋”思想,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主動辦好合作的事,重點領域合作拓展深化、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image.png
森林城市 瞿波 攝

文旅融合

釋放發展潛能

大足和資陽,分屬川渝,文化與旅遊卻相親、相通、相融。

2022年7月,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投資機會清單正式發佈,包括川渝石刻文化公園、中國牙谷特色小鎮等11個項目、總投資超過1495億元。這是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的一次大動作,也是跨越行政邊界的一次大合作。隨即,大足和資陽成立了文旅+農業、文旅+工業、文旅+商務等多個專班,促進文旅深度融合,釋放發展潛能;共同包裝石刻文創園區、大足安岳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糧藥合作示範園區、川渝石窟寺保護傳承與科技創新3個項目,納入了2022年度川渝共建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0.9億元……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已經成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的重要推手。

同時,大足區還聯合峨眉山、洪雅、南川等20個地區成立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區縣文旅創意産業聯盟,聯合武隆、南川、都江堰組建成渝地區世界遺産旅遊景區黨建聯盟,攜手資陽、樂山、武隆共推巴蜀世界遺産聯盟、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共同培育“成渝地·巴蜀情”等文旅品牌,累計推出旅遊精品線路11條、主題旅遊商品20余種。

陳一清表示,大足區在苦練內功的同時,積極攜手川渝地區其他區市縣,在規劃建設上“一條心”、文化傳承上“一面旗”,真正把合作的事情辦好。

接下來,大足區將全面貫徹落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及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精神,全面推動在國土空間、基礎設施、産業協作、文旅融合、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改革開放、城鄉融合、公共服務等領域與四川有關方面合作取得新成效。

image.png
大足區中敖鎮觀寺村脫貧戶養起了黑山羊

特色産業

實現相融共促

一輛輛滿載廢棄電器電子産品的貨車駛入了重慶中天電子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大量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在這裡被拆解、再利用,成為新的資源。“我們車間內建設了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置生産線6條,每年處理規模達200萬台(套)、處理資源量5萬噸,年産值已達4.4億元”該公司負責人張兵説。

融“圈”三年來,大足區正與川渝市(區、縣)的優勢産業實現相融共促。成立了成渝軸線智慧製造聯盟,吸引成渝各地90余家企業加入,建成大足智慧智造商會,累計推薦入庫企業75家,發放貸款1.39億元。大足區向成都、資陽等地銷售各類五金産品175余萬套(把)、專用車400余輛、建築用鋼39萬噸,處理成都地區鋼材、電池等廢舊物20萬噸,昶寶電子科技、宇海科技等企業向成都維創有限公司等企業配套銷售額達到900余萬美元。

同時,共推大足、資陽高新區首批川渝産業合作示範園區建設,共同實施以商招商,建設完成智慧園區公共服務平臺,促成雙錢輪胎、重汽專用車與資陽南駿集團、資陽吉利斯達實業公司、四川丹齒精工科技開展産業協作配套。

不僅如此,“攀鋼材料龍水直銷加工基地”項目簽約落地大足工業園區,將輻射渝西地區及毗鄰的資陽、內江、瀘州等地;大足區還聯合內江、榮昌等地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協同建設承接産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攜手資陽共建川渝黑山羊産業技術聯盟,建設中國南方黑山羊供種高地和商品肉羊加工基地;會同資陽、潼南共同打造國家檸檬産業集群……

“在産業發展上與周邊地區補鏈強鏈,為産業鏈注入科創元素,將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有利於大足加快特色産業高地建設,促進高品質發展。”陳一清説。

image.png
2020年2月9。渝蓉高速大足東互通段,車輛川流不息。

設施共建

構建“一盤棋”格局

大足區國梁鎮原曲水中心小學位於該鎮方碑村3組,因學校拆並,此地現無師生教學活動,距離成渝中線高鐵的施工一線近,是理想的辦公場所。國梁鎮第一時間騰空校內閒物,積極聯繫對接成渝中線高鐵相關項目負責人,將該校作為工程建設指揮部。

工程指揮部落地後,國梁鎮第一時間聯繫相關單位,加班加點施工作業,3天內實現工程指揮部水電氣三通。“用水用電用氣,一個電話,3天內全部到位。大足區相關部門和國梁鎮的工作效率都很高,我們也省了很多心!”工程指揮部現場負責人吒經理説。

“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項目之一,成渝中線高鐵建成後,從大足出發將實現30分鐘成都、15分鐘重慶。”陳一清介紹説。

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補齊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短板,是大足主攻方向之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優化基礎設施佈局、結構、功能和系統整合,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陳一清介紹,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三年來,大足與川渝市(區、縣)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紮實推進高鐵、高速、重大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一家親”“一盤棋”的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隨著一系列重大項目密集落子,大足與川渝地區基礎設施“一張網”正越織越密。

——鐵路,成渝中線高鐵開工建設,大足石刻站站房規模調整按程式報批,全力推進徵地拆遷相關工作;市域(郊)鐵路璧山至大足線已確認線路走向和站點設置;渝自城際鐵路已納入重慶市“十四五”規劃,正在積極爭取項目途徑大足;南大瀘城際鐵路已經作為儲備項目納入重慶市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正在開展前期研究論證。

——公路,大足-內江高速、南充-大足-瀘州高速重慶段建成通車;大足至安岳、大足至永川高速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大足高升至安岳忠義道路(大足段)升級改造工程完成前期工作。優化大足中敖至安岳雙龍跨省城際公交,惠及群眾8萬餘名。

……

內暢外聯,四通八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將深居內陸腹地的大足與成渝地區乃至全國、世界高效聯通。

陳一清説,大足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六屆二次全會部署,始終保持敢闖敢幹、唯實爭先的精神狀態,找準自身特點、抓住工作重點、著眼形成亮點,爭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成渝現代特色高效農業、川渝地區世界級産業集群、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毗鄰地區率先示範合作的橋頭堡,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形成更多標誌性成果,為在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乘勢而進、共同書寫高水準區域協調發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新重慶  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