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推進機制 重慶碳達峰碳中和開局良好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12-19 09:45:58 編輯:珍珍

連日來,位於雲陽縣高陽鎮建全村的雲陽建全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正熱火朝天地推進。今年8月開工以來,該項目截至目前完成投資7.26億元,超年度目標任務45.2%。

這個項目不僅可以儲存和管理電能,投用後還可將清潔能源轉化為勢能進行儲存,助推重慶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新體系。

這也正是重慶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良好開局的一個縮影。12月14日,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地方碳達峰碳中和推進機制更加健全,全市“1+2+6+N”政策體系基本成型,“雙碳”工作正有序推進。

1—10月清潔能源電量消納佔比超44%

今年9月28日,新疆哈密至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簡稱“疆電入渝”工程)配套的4×100萬千瓦煤電基地項目,在新疆哈密巴裏坤縣三塘湖礦區啟動建設,標誌著“疆電入渝”工程配套煤電工程正式開工。

據了解,“疆電入渝”工程配套電源規模1420萬千瓦,其中火電400萬千瓦、風電700萬千瓦、光伏300萬千瓦、光熱20萬千瓦,另配建10%-20%裝機的儲能裝置;相較于其他“疆電外送”通道,該通道新能源比例顯著增加。

“疆電入渝”,是重慶積極推動“綠電”入渝的舉措之一。重慶還與四川省聯合印發實施《推動川渝能源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協同行動方案》,推動形成“協同共進、安全共保、綠色共建、創新共贏、民生共用”的川渝能源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格局。

同時,重慶還持續推進燃煤減量替代,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據統計,2022年1—10月,全市清潔能源電量消納佔比超44%。綦江蟠龍、豐都栗子灣、雲陽建全等抽水蓄能項目加快建設,全市風、光等新能源裝機規模較2021年增加12.6萬千瓦。1—10月,全市風能、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44.3%、17.53%。全市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正加速構建。

全市創建5個國家級綠色園區、5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

水泥行業具有高耗能高排放的特性,是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重點關注領域。但在重慶,一家水泥企業的能效水準達到行業標桿值以上,並成為了市級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

這家企業就是位於忠縣的重慶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據了解,該公司生産工藝採用世界先進的新型幹法窯外分解技術,整個生産流程做到無塵、無噪音、無污水排放。

這家企業不僅每年能夠“消化”粉煤灰、磷石膏及尾礦渣等超過1000萬噸,還通過直接利用水泥窯頭、窯尾排放的純低溫廢氣進行餘熱回收發電,無需消耗其他燃料。降低能耗的同時,也節約了大量水資源。

海螺水泥是全市高耗能行業企業積極轉型的例子之一。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重慶推動實施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工程。大力推行清潔生産,全面實施園區迴圈化改造,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5個、綠色工廠52家、綠色設計産品48種、綠色供應鏈5條。

此外,從産業結構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高於全國平均值;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9.1%;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加快發展,累計建成市級智慧農業試驗示範基地252個。

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比超4%,森林覆蓋率達54.5%

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幅140.51%、235.54%、2160.94%。這是日前重慶三大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長安汽車、賽力斯、力帆發佈的銷售數據。上述漲幅,均遠超全國平均水準。

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重慶人的“心頭好”。數據顯示,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25萬輛,佔比超4%。

不僅私家車更“綠”,公交出行也日漸成為重慶人的首選。據統計,隨著“公交都市”建設持續推進,軌道交通加速成網,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出行佔機動化出行分擔率已達55%。通俗地説,就是一半以上的重慶人出門乘坐交通工具時,會選擇公共交通。

此外,在多式聯運和智慧物流領域,重慶積極推廣港口岸電項目,出臺了內河第一個岸電地方行業技術標準,通過岸上為停靠船舶供電,讓港口、碼頭告別黑煙、嘈雜的柴油發電時代。截至目前,累計建成港口岸電設施238套。

重慶還通過規劃引領,讓“雙碳”落實在巴渝大地上。近年來持續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等重大工程。

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完成年度國土綠化營造林500萬畝。累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9個,森林覆蓋率達54.5%,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持續提升。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重慶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1+2+6+N”政策體系更加完善,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目標。

數讀·重慶“雙碳”工作>>>

清潔能源

■“疆電入渝”工程配套電源規模1420萬千瓦,其中風電700萬千瓦,光伏300萬千瓦,光熱20萬千瓦

■1—10月,全市清潔能源電量消納佔比超44%

綠色産業

■全面實施園區迴圈化改造,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5個、綠色工廠52家、綠色設計産品48種、綠色供應鏈5條

■從産業結構來看,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5%,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19.1%

綠色交通

■新能源車保有量佔比超4%

■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出行佔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55%

綠水青山

■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等一批重大工程

■全面完成年度國土綠化營造林500萬畝

■累計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9個

■森林覆蓋率達54.5%

名詞解釋>>>

“1+2+6+N”政策體系

“1”即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發的《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線圖、施工圖。

“2”即《重慶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和《重慶市碳達峰行動計劃(2022—2025年)》。前者提出了20項綠色低碳行動,後者進一步細化落實碳達峰工作的目標任務。

“6”即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新基建6個重點領域實施方案。

“N”即科技創新、減污降碳、生態碳匯、統計核算、法規標準、公共機構等N個支撐保障方案,市級有關部門正牽頭有序編制。

數據來源/市發改委

本報記者申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