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布點便民 打造保障網路 平臺聯動商超 我市各方合力保障生活物資供應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11-29 11:10:17 編輯:珍珍

如何保障群眾生活物資,成為重慶打好打贏疫情殲滅戰的必答題。11月23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綜合辦公室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生活物資保供工作。

通知下發後,執行情況如何?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末端配送是否及時?相關人員配備是否有保障?這一系列市民關心的問題,是當前我們應當特別關注、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

蔬菜、水果、肉類、糧食……這些生活物資能不能保障供應,關係重大。為此,我市日前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專門提出,做好封控單元外供應穩定。

那麼生活物資供應是否充足,封控小區的居民能不能順利採購到生活物資?線上線下售賣的生活物資,是否能夠順利配送到封控小區大門外?帶著這些問題,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布點

重點企業設立保供點,封控小區居民隔著大門能買菜

“妹兒,我買1個蓮白、3個圓蘿蔔、5個番茄、2根山藥、1袋米、1塊豬肉。”11月28日上午10點,九龍坡區九龍街道朵力名都小區東門外,居民張女士隔著小區大門,向新世紀超市建設村店一名員工“喊話”。

選菜、計價、裝袋,這名員工動作麻利,很快在小區外臨時開設的“生活物資保供點”將張女士需要的東西準備好,隔著大門遞給了她。張女士掃碼付款,連聲道謝。

“在小區封控期間,買菜還是比較方便。”張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生活物資保供點”距離小區大門不到3米,堆放了米、面、油、蔬菜、水果、豬肉、雞肉、鴨肉、調料、饅頭等各種各樣的生活物資。不時有小區居民來到小區大門處,隔著門買菜。

記者了解到,朵力名都小區約有2550戶居民,居住人口達1萬人左右。前段時間,該小區被封控,上萬居民面臨著如何買菜的難題。獲知該情況後,新世紀超市建設村店店長羅小琴主動與九龍街道協商,利用該店與朵力名都小區僅一街之隔的便利,于11月9日在該小區東大門外設置了保供點。

“保供點設立以來,我們竭力為朵力名都小區居民提供各類生活物資,每天有6—8名員工駐點服務。目前,生活物資供應量已超過26噸。”羅小琴説。

像這樣的保供點還有不少。據重百新世紀超市營運總監龍燕介紹,截至11月28日,重百新世紀超市已在全市設立了265個“生活物資保供點”。後續,將根據封控小區數量的增減情況實時調整保供點數量。

設立保供點,只是重慶重點保供企業盡力保障封控小區生活物資供應的舉措之一。

近期,封控小區居民主要通過線上下單購買生活物資,導致超市門店線上單猛增。為應對這種情況,重慶永輝超市每家門店都組建了“飛鷹”團隊。這個團隊中,有營運經理、店長甚至合夥人,在這個非常時期,他們都化身為揀貨員、打包員、補貨員或配送員,“奔跑”在門店各個角落和大街小巷。

重慶農投集團、重慶糧食集團,則開足馬力保生産和市場供給。

譬如,連日來,重慶農投集團所屬天友乳業公司實行廠區封閉管理和員工“兩點一線”閉環管理,近750名員工24小時全力生産;重慶糧食集團旗下紅蜻蜓植物油廠、人和臻源米廠的100余名員工,主動請纓留宿廠區,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産。同時,集團所屬各公司在糧油加工、儲運、配送、供應商等各環節無縫銜接,確保糧油産品在重慶市內及時配送到位。

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整個中心城區每天需要的生活物資總量達14000噸,其中蔬菜7000噸、米麵油5000噸、水果1000噸、肉類1000噸。而目前,重慶本地的生産能力和供應能力以及我們從市外調配的能力和量,都大於中心城區居民的需求,蔬菜、糧油、水果、肉類都供給充足。

連線

電商平臺與商超線上、線下聯動,讓居民購物更加方便

一個蓮花白、一盒止痛藥,是11月28日中午,家住南岸區山千苑小區的張怡,從小區的無接觸配送點拿回的採購物品。

這兩樣東西,都是當天早上線上上下單購買的。張怡認為,在疫情期間這樣的配送速度還是相當不錯的。她表示,目前生活物資比較充足,買菜、買藥基本不愁。

記者了解到,連日來,為了讓市民線上採購更順暢、更便捷,各大線上商超和電商平臺都推出了線上線下“聯動”措施。

如,京東到家重點聯動永輝、沃爾瑪、山姆、華潤萬家、重百新世紀超市、人人樂、麥德龍、誼品生鮮、果琳超市、百果園、海王星辰、泉源堂、萬和醫藥等保供商家,成立保供專項小組,加強民生物資備貨。目前,京東到家、京東小時購上已有超1700家超市、生鮮、醫藥門店可提供配送到小區服務。

美團優選第一時間聯動商家保障供給,目前儲備的貨物包括蔬果、肉禽蛋奶及水産品等生鮮,糧油副食、酒水乳飲、冷凍食品等生活物資。對這些生活物資,美團優選始終堅持穩價保供。同時,其嚴格落實防疫舉措,倉庫和物流車輛每天分時段消毒,並要求商品配送人員及倉儲人員做好口罩佩戴及體溫測量等工作。

大量的線上訂單要順利送達消費者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援。近日,重慶多多買菜提前增派人手,同時出臺補貼政策,提高司機、分揀、團長激勵,確保人員充足,每天可從各個區縣的近百個網格倉配送上百萬件蔬果肉蛋到社區節點;菜鳥則積極調集人力支援重慶,目前,在重慶參與倉儲作業和快遞配送的保供人員已超過2000人。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為保障電商平臺正常運營,我市還加大了電商平台中心倉運營保障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電商保供人員通行證應辦盡辦,加大卡點、堵點疏解力度,電商平臺運力緊張、送單難問題得到緩解。

織網

中心城區打造保障網路,讓生活物資供應無憂、配送暢通

“這份清單真的太有用了。”11月26日上午,兩江新區金山街道金童社區居民彭永章撥通了小區附近生鮮門店“食物説”的電話,工作人員將他拉入團購微信群,群成員只需要在群裏發送需求就可以下單。

梳理各小區附近的保供企業,將聯繫方式整理成清單發送給居民,是兩江新區推行集採集配的做法之一。目前,該區8個街道已推出了300多個保供電話。其背後,是一個龐大的保障網路。

記者了解到,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兩江新區累計協調辦理各類型保供通行證接近1萬張,保障了物資充足和配送暢通;同時,兩江新區對轄區內24家大型商超、1340家生活超市和便利店實行閉環管理、到府核酸採樣,將保供人員到崗率維持在較高水準。

打造生活物資保障網路,其實是中心城區各區的普遍做法。

以渝中區兩路口街道為例,其依託轄區現有商場、超市,積極尋找保供資源,確定了3家保供企業、20余個保供門店。同時,建立了樓棟長—網格員—社區工作者三級工作機制,通過微信接龍等方式廣泛收集居民物資需求。

“我們把農貿市場的貨物直接運輸至街道7個社區的臨時存放場地,再由保供企業組織人員現場分揀蔬菜、肉類、糧油等6類生活物資標準包,最後由社區志願者配送到樓棟。”兩路口街道相關負責人説。

江北區也推行了類似舉措。目前,121家生活必需品“白名單”企業數據庫,已覆蓋該區各個街道、鄉鎮。同時,江北區還與22家區級重點保供企業簽署了保供責任書,選定永輝、新世紀超市等81個網點作為生活物資應急供應網點。

該區區級有關部門每日動態監測各網點的糧油、蔬菜、肉禽、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的存量、銷售等情況,加強米、面、油、蛋、奶等39個重要商品價格監測預警,掌握價格波動,及時處理異常情況。(記者黃光紅、楊駿、王天翊、申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