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中金融服務業新時代 邁向引領發展新征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9-28 17:01:38 編輯:珍珍

在解放碑沿著五一路向民族路走去,藍天下熠熠生輝的復星國際中心躍入視野,摩天大樓與千年古剎羅漢寺相鄰而伴,歷史與現實呈魔幻般交織。繼續沿新華路、打銅街向朝天門走去,你會看到集美式與古典風格于一身的美豐銀行、簡約又大氣的中國銀行舊址……蜿蜒如帶的嘉陵江始終伴隨在身旁,這場波光粼粼的視覺盛宴最終收官于“朝天揚帆”的重慶來福士,其間的每一幀畫面都在刷新著你對腳下這座古老城市的認知。

一座城市的地標,不僅是城市的形象代表,也是城市精神的象徵。這段長約1.7公里的大道是重慶市渝中區金融業核心區解放碑—朝天門區域的中軸,站在時代發展風口,擎領金融未來的渝中,無疑是重慶的“第一城市封面”。

十年奮進,砥礪成“金”。渝中,這片金融業發展的沃土,同時也享受著金融這汪“活水”的滋潤浸養,以生萬物,在闊步邁向建設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載區的道路上,以獨一無二的價值和意義,向世界昭示著大氣和雄心。

渝中金融新時代10年:渝中金融業增加值376.9億元,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長4.1%,佔全區24.8%;銀行業存貸款餘額1.18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2.03%,佔全市13.1%;培育各類金融機構總數達431家,其中市級以上機構182家,全國法人總部6家……

△復興國際中心。何超/攝

現代金融體系初步形成

金融核心區地位更加穩固

“寸土寸金”的渝中,是重慶金融業的發源地。從1904年第一家官辦銀行浚川源銀行於此誕生,激蕩百年,一直是重慶乃至整個西部金融業的發展高地。

乘勢而為,其成必大。歷史的選擇和時代的發展留給渝中最為寶貴的空間資産和精神內核,註定這裡是金融、人才、資訊匯流的節點。而過去十年,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驅動下,金融作為經濟發展核心命脈的作用愈發凸顯,渝中穩步“調結構”“去杠桿”,自我重塑升級,從金融大區邁向金融強區,加速構建現代金融體系。

至2021年末,渝中金融業增加值376.9億元,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長4.1%,佔全區24.8%;銀行業存貸款餘額1.18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2.03%,佔全市13.1%;培育各類金融機構總數達431家,其中市級以上機構182家,全國法人總部6家……

不僅是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也表現不俗:

十年前,保險業巨艦初成,如今保費收入達到2021年的229億元,佔全市23.6%,居全市第一。保險密度和深度分別是全市的12倍、5倍,反映出過去十年,金融脫實向虛得到根本扭轉。

資本市場的改革進程,克服重重困難和挑戰,依然堅定推進,並取得顯著成效。經濟證券化水準顯著提升,落地深交所、北交所、全國股轉系統重慶服務基地,上市掛牌機構累計87家,成立企業上市工作專班、出臺系列政策,良性市場生態加速形成。

不難看出,隨著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渝中區金融業在十年進化中早已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産業承載功能,逐步形成種類齊全、結構合理、競爭充分的金融體系,配置資源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提升,成為城市飛速發展的強大內驅力量。

image.png

△中國建設銀行重慶渝中上清寺支行網點。王歡/攝

精準滴灌重點領域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

産業升級需要金融加持,發展什麼樣的産業?金融“活水”的引導和支援尤為重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渝中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綠色環保、新興産業、小微企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滿足市場主體合理有效的融資需求,促進經濟轉型調整,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並先人一步意識到,綠色金融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確定性選項。

走進渝中首家零碳5G+智慧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重慶渝中上清寺支行網點,每成功辦理一筆無紙化業務,大廳裏名為“建行森林”的“大樹”便會“發”出一片新芽。該網點通過購買經核證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實現了對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中和。

十年來,渝中持續引導金融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産業,引導企業生産注重綠色環保,引導消費者形成綠色消費理念,引導金融業自身注重可持續發展,在集聚綠色專營機構、完善綠色金融配套政策、綠色債券等方面開創了全市乃至全國多個“首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領跑全市。

今年上半年,渝中綠色融資規模超1100億元,其中綠色債券餘額124億元,同比增長36.3%,佔全市39%,均居全市首位。日前印發的《重慶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渝中”作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核心區,成為其中的關鍵詞。

針對文旅服務、商貿服務、科創服務、健康服務等重點産業,也在加速探索與之匹配的新興金融業態和産品。

例如在科創方面,2021年為100余戶科創企業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商標權質押融資1.7億元;在大健康方面,設立了總規模5億元的醫學創新引導基金和1億元的雙創種子基金;在文旅方面,重慶銀行打造文旅特色支行,推出長江文旅借記卡、文旅貸等。

政策取向,經濟運作之航標。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還精準鎖定在小微市場主體上。

堅持共用發展,以開展中央財政支援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增強普惠金融服務可得性,建成面向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1+5+N”金融服務港灣,上半年,全區普惠小微貸款餘額344.81億元,同比增長11.28%,較年初新增48.09億元,位列全市第二。

實踐證明,渝中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也在通過探索開發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新興業態,推動金融業自身的提質增量,實現“金融血脈”與“經濟肌體”的良性迴圈。

改革開放引向深入

金融生態近悅遠來

今年3月,重磅消息傳來,成渝金融法院正式落定渝中。這是繼上海、北京之後我國的第三家金融法院。

成渝金融法院的設立,將為金融創新保駕護航,加速推動內陸金融開放,極大助力重慶建設西部金融中心,為重慶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

將這一事件放在渝中金融業發展的歷史長軸中,更能體味它的獨特意義——

早在2010年,渝中就掛牌成立西部首個金融審判庭。十年來,共審結金融類訴訟案件78072件,結案率高達98%,結案標的總金額191.52億元。

借助全面深化改革的東風,堅定不移抓法制環境、抓擴大開放、抓配套集聚,抓信用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渝中清晰地意識到金融在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扮演著的“棋眼”角色,以前瞻性眼光涵養金融生態,持續增強區域金融市場的吸引力、吸附力。

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堅定、進展顯著。加快打造外資金融集聚區,渣打銀行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金融服務中心等功能性總部啟動運營。依託建設銀行、平安銀行跨境結算、離岸金融等服務平臺,開展中新合作金融服務項目125個、融資規模超180億美元,年跨境結算量突破4500億元,跨境人民幣結算量佔全市一半以上。

包括三大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150余家國內外知名專業服務機構匯聚,重慶高級金融研究院、重慶首個金融智庫相繼成立,通過舉辦論壇峰會,持續擴大影響力。眾多門類雲集的專業服務機構和智囊精英群聚共生,帶來碰撞、交流,催生“化學反應”,為區域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誠然,建設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載區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對於本就在這方面積蓄了足夠勢能的渝中來説,正是好風借好力,未來發展值得期許。在《渝中區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將圍繞渝中“四化”“四區”建設,持續發揮金融服務“穩定器”“助推器”作用,構建國際金融機構總部新極點,搭建中西部資本互聯互通主動脈,當好成渝地區金融一體化發展橋頭堡,建設接軌國際金融生態示範區。(袁僑偲/文    何超、王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