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黔江:健全多方協作機制 全域推進鄉村振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9-26 16:17:55 編輯:李柯佑

“養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這句話是昔日對重慶黔江自然條件最真實的寫照。近年來,勤勞勇敢的黔江人苦幹實幹,向惡劣的自然條件宣戰,成功實現了脫貧摘帽。但脫貧不是終點,是邁向新生活的起點。看,在黔江全域推進鄉村振興的大旗下,那一幅幅豐收的美好畫卷……

image.png

豐收九月農忙金秋

又是一年豐收時節,處處呈現豐收景象。走進重慶市黔江區鵝池鎮鵝池社區境內田間地頭,村民們正忙著搶收水稻,村寨內的房前屋後,村民們也正忙著晾曬穀物,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位於太極鎮太和村的蠶桑基地內,一片片桑葉吐著翠綠。

在位於重慶市黔江區石會鎮黎明社區的桑枝菌基地內,成排的菌棒整齊地排列著,很是壯觀,一朵朵小木耳從菌包當中探出頭來,象徵著增收的希望,村民們也在忙碌著採摘下新鮮的木耳,臉上洋溢著喜悅。“我們以‘公司+村級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帶動並形成區域村級集體經濟聯合體,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思路、新業態和新機制,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該基地負責人李偉説道。

image.png

多方協作助力振興

其實,這些只是黔江區多方協作,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黔江緊扣“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體發展要求,持續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域推進“五大振興”。全區加快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示範區、武陵山區文旅融合發展先行區。在鄉村建設中彰顯山地風光、民族風情、地方風物。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在鄉村振興工作推進中,壓緊壓實幫扶責任。建立了區級領導聯繫鄉村振興工作機制,36名區領導聯繫30個鄉鎮街道,117個區級部門組成30個幫扶集團,對口幫扶30個鄉鎮街道。完成了駐村幫扶工作輪換交接,新一輪選派的235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已全部到崗。

image.png

多管齊下推進鄉村振興

為實現鄉村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準顯著提升,黔江區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等職能職責,重點做好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化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東西協作和對口幫扶工作。

立足鞏固脫貧成果“支撐點”,用好用足幫扶政策。按照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的原則,根據國市相關政策,結合黔江實際,統籌區級各行業主管部門對政策進行了微調,並督促用好用足各項幫扶政策,動態消除“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突出問題,促進群眾致富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用好用足教育保障政策,建立完善困難學生資助體系,2021年累計兌現各類國家教育資助7922.3萬元。用好用足醫療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困難群眾資助參保、“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報銷、大病專項救治、簽約醫生服務等政策,全區脫貧人口17219人次住院享受“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報銷住院治療8350.19萬元,完成已脫貧人口重大疾病門診救治3327人次。用好用足住房保障政策,發現長期閒置且存在安全隱患房屋227戶,分類制定處置措施,現已全面完成整治。

用好用足飲水安全保障政策,落實資金445萬元維修破損供水設施設備,1000萬元水質提升資金用於安裝超濾膜凈化設備,督促各供水管護主體落實管護機制,實現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水質安全“兩個100%”。用好用足産業幫扶政策,出臺《黔江區特色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黔江區農業産業化獎勵扶持辦法》《黔江區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實施方案(修訂稿)》等文件,投入資金2.62億元,加大産業發展支援力度。

用好用足就業幫扶政策,開展川菜製作、養老護理等工種培訓9880人次,其中脫貧人口3711人次;多渠道收集發佈區內外崗位用工資訊,建立市場用工和農民工就業的動態“供需清單”,有序引導組織農民工外出務工12.7萬人,其中脫貧人口22395人。開展公益性崗位專項整治,全區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人口2582人。鼓勵和支援19個就業幫扶車間吸納用工286人,其中脫貧人口105人。

用好用足兜底保障政策。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救助工作體制,統籌協調推進社會救助工作。(譚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