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烤幹5座飲水池 武隆銅鑼村駐村第一書記帶頭緊急尋水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8-29 09:29:13 編輯:李柯佑

8月的重慶,受副熱帶高壓影響天氣持續高溫,連晴的高溫,導致武隆區文復苗族土家族鄉銅鑼村生産生活用水告急。

姜海峰是重慶嘉陵教育矯治所的七大隊政治教導員,2021年被派駐到武隆區文復苗族土家族鄉銅鑼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而這個夏天,他和村民的主要任務,就是找水並解決用水的燃眉之急。

截至筆者發稿時止,姜海峰和村裏的幹部、村民一起,發現5處好水源,能及時引回水池的2處,架設飲水管5公里,有效緩解送水壓力。

image.png

▲姜海峰(前排左一)和村幹部一起找水

生活用水告急

他們成立抗旱應急工作隊

“姜書記,我活了80多歲,第一次遇到這麼熱的夏天,晚上都睡不著啊。”8月初,燕子背農業社86歲老人田景全望著自家日漸見底的水缸,愁容滿面地跟姜海峰説。

武隆區文復苗族土家族鄉銅鑼村其實是一個很有避暑特質的山村,村域海拔800至1518米之間,往年這個時間,村裏住著特別涼爽,來避暑的人也一波接一波。

但這裡,也有先天的地理劣勢。姜海峰告訴筆者,由於銅鑼村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壤保水功能極差,7月底,用水困難的情況就顯現出來。

8月3日起,村裏緊急啟動村級應急預案,成立抗旱應急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姜海峰任組長,總支部書記冉正權任副組長,全體村社幹部、工作隊員為成員。召開緊急協調會議佈置抗旱工作。

image.png

▲姜海峰爬到水池上看蓄水情況

送水與找水同步進行

而守住山林安全成為第一要務

通過對全村80多座財政資金水池、30余座農戶自建水池水源及庫存水的實地察看,8月5日,抗旱應急工作隊在下院子農業社麻萬堡緊急召開抗旱保水、森林防火、疫情防控工作院壩會。

現場,大家同農戶一起商討有效應對措施。

社長易仕平説:“我當社長20餘年,現在60多歲了,這樣高溫連晴還是第一次遇到。”

下院子農業社所轄7平方公里範圍9座人飲水池5座均已乾涸,嚴重影響麻萬堡5戶12人、牲口20余頭,長五間12戶35人、牲口40余頭的飲水。

image.png

▲有自來水時,姜海峰囑咐村民把水池接滿

image.png

▲開進村裏的送水車

旱情就是命令,一場由應急工作隊帶領農戶開展生産生活自救行動全面展開。當晚7點左右,一輛滿載10余桶水的長安車緩緩駛入麻萬堡,送水工作就此開始,上山尋找水源同時行動。

8月8日,姜海峰撥通了鄉黨委書記倪兵的電話,彙報受災及自救情況。8月9日,鄉政府啟用水車為銅鑼村送水直接注入水池,緩解用水壓力。

持續高溫天氣,重慶多地發生森林火災,面對來勢洶湧的高溫,森林覆蓋超過90%、面積近50平方公里的銅鑼村無疑是嚴峻考驗。姜海峰又緊急協調鄉應急辦,為村裏多配置森林防火宣傳高音喇叭,安排生態護林人員24小時輪崗換班守卡。護林員冉江説:“無論你是領導還是農戶,進山就必須掃碼並交出火源,林場封山嚴禁進入”。

image.png

▲院壩會

image.png

▲尋找水源

發現5處好水源

架設管道將水引回水池

由於山勢陡峭,灑水車上不去的坡就組織農戶一起推,降低送水效率。

8月18日,通過協調隊員派出單位武隆區建投集團,派出一台灑水車加入銅鑼村抗旱保水和森林防火工作。針對灑水車不能到達的地方,應急工作隊通過水桶一桶一桶抬進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家中並告訴老人:“只要有黨員在,就一定保障大家的生活用水”。

image.png

▲“這裡面有水”

找水的任務也不容易,水源一般都藏在很隱蔽的地方。

銅鑼村範疇有很多茅林坡,其實就是樹木茂密、但也有不少雜草的林子,平時很少有人去,也讓這裡有了更多的可能,鑽進茅林坡時,田景全拉著姜海峰的衣服説:“姜書記,這些茅林坡幾十年都沒人鑽進去了,能有水嗎?”

“不試試怎麼知道?”姜海峰給大家打著氣,也讓老人安心在一旁等著。

找水期間,姜海峰走到天星橋農業社李關倫家送水,老人熱情地遞給他一碗“珍貴的”水説:“姜書記,來喝口水了坐會兒再走嘛!”

image.png

▲李關倫老人給姜書記端來一碗珍貴的涼水

抗旱至今,全村50平方公里範圍每座山頭,都有應急工作隊員帶領農戶尋找新水源的身影。功夫不負有心人,共發現5處好水源,能及時引回水池的2處,架設飲水管5公里,有效緩解送水壓力。(王渝鳳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