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九龍坡:搭建平臺 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8-09 17:01:42 編輯:珍珍
8月5日,在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西彭鎮新民村的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裏,村民們正有序地忙碌著。有的搬運肥料,有的整理收回來的農作物,有的將農作物放進烘乾機裏烘乾。“就地就近就業的政策就是好,在村裏的合作社上班,既有收入,又能顧家。”村民陳禎富樂滋滋地説。

image.png

就業服務超市,工作人員為村民介紹就業相關資訊。江秋悅/攝

近年來,九龍坡區西彭鎮新民村緊緊圍繞實現村民充分就業這一目標,以落實就業創業政策為主線,致力於做好就業、社會保障和農民工三大服務,建立了人力資源基礎臺賬資訊庫,發動村民成立了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為村裏的勞動者充分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促進了各類群體實現就業創業。截至2021年底,全村已實現“兩有”富餘勞動力就業率100%、就業困難人員職業指導率100%和新轉移富餘勞動力參培率100%“三個百分百”,並於今年6月,被成功認定為“市級充分就業村”。

成立合作社   設置多個就業崗位

九龍坡區西彭鎮新民村共有農村勞動力1100余人,但大量勞動力難以外出務工就業,如何讓需要就業的村民不用去外地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

2018年底,九龍坡區西彭鎮新民村發動村民成立了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主要從事農作物的種植及農産品的加工銷售。村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並由合作社統一對入社的土地進行宜機化改造。合作社對入股土地統一耕種、管理、加工、銷售,旱地以油菜、高粱為主進行輪種,水田主要種植水稻以及稻田養魚。喜鄉遇合作社的成立,不僅增加了村民們的收入,還為大家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

新民村綜合服務專幹陳莉介紹,自成立以來,喜鄉遇合作社的耕種面積不斷擴大,播種、田間管理等勞動用工需求量也日益增長。為順利開展耕種生産,實現村勞動力就地就業,解決富餘勞動力就業難題,喜鄉遇合作社有針對性地開發了播種、除草、病蟲害防護、施肥等多個就業崗位。村民鄒強成為了第一批在喜鄉遇合作社工作的勞動者。

鄒強成家後一直在外打工,家中母親和妻子照看著一對雙胞胎兒子。受疫情影響,返崗復工成了問題,一家人沒有了收入來源。正為此事發愁的時候,村委會了解到鄒強家的情況,主動找到他,建議他去合作社學習開農用機平地整田,每天不僅有120元的收入,還可學習旋耕機、拖拉機、榨油機等農機設備,鄒強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非常感謝村裏的幫助,給我提供了寶貴的工作機會,還可以陪在家人身邊。”鄒強激動地説。

在村民的支援下,喜鄉遇合作社的發展步入正軌。2020年,為打造完整的産業鏈,提高農産品價值,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在西彭鎮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合作社修建了集糧食烘乾、儲存、加工、分揀、包裝、配送為一體的倉儲及配套設施用房;建設了標準的糧油加工車間,引進新型大米加工設備,具備碾米、拋光、色選、分級、真空包裝等功能,日加工量可達3萬斤;新型榨油設備具有炒制、壓榨、過濾、精煉、儲存、罐裝等功能,日榨菜籽量可達2萬斤,出油0.7萬斤。加工車間原料均來自合作社自産農産品,産出的大米、菜油天然綠色、質優味美,村民們的收益也大大增加。

陳莉説,合作社之所以能夠順利開展耕種生産,獲得快速發展,還離不開新民村就業服務超市打通的用工“綠色通道”,幫助合作社解決了“用工荒”困難。

打造就業服務超市    幫助村民就業創業

據悉,九龍坡區西彭鎮新民村于2019年創建了就業服務超市,為企業、村民提供創業諮詢、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崗位對接等服務。

“就業服務超市會通過便民服務QQ群、微信群,以村幹部大喇叭宣傳、社長入戶、村社便民服務公開欄張貼等形式將企業招聘資訊發佈到村,有針對性地為村民提供就業幫扶,點對點對接企業,送崗位入戶到府。”陳莉説。

九龍坡區西彭鎮新民村就業服務超市一直為重慶喜鄉遇農業股份合作社勞動用工提供資源連結。每年農忙時,就業服務超市都會主動進行用工宣傳,對於願意來合作社耕種的村民進行登記,建立勞動力數據庫。在就業服務超市的宣傳和推薦下,許多村民都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九龍坡區融媒體中心   江秋悅/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