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今年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79家

來源:華龍網 時間:2022-07-07 10:24:09 編輯:珍珍

重慶“專精特新”企業交出亮眼成績單。重慶市經濟資訊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重慶已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65家,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79家,為歷年之最。1-5月,重慶11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産值256億元,同比增長17.2%,平均産值超過2.1億元。“專精特新”企業已成為助推重慶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西山科技的F乳腺活檢主機.223
西山科技的F乳腺活檢主機。受訪企業供圖



“小身材”發揮大作用

自主創新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重慶的“專精特新”企業,正憑藉其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型方面的優勢,成為中小企業群體的領頭羊。

就拿西山科技來説,其在手術動力裝置的市場份額為內資企業第一。2020年4月,西山科技研發的臻旋—DK-B-MS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檢系統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這是國內發出的首張該類醫療器械産品註冊證。

據統計,中國每年有超30萬的乳腺癌新增病例。乳腺微創旋切是一種簡便、快捷、準確並且創傷較小的活檢方式,對提高女性乳腺癌早期診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前,我國乳腺微創旋切設備一直依賴進口,市場長期被麥默通、安珂等國外品牌所壟斷。西山科技研發的乳腺微創旋切設備上市後,進口産品價格立馬下降30%左右,以全國每年50萬台手術計算,降低患者醫療成本達5億元/年。由於技術先進,價格優惠,使用便捷,西山科技的産品快速實現進口替代,上市不足兩年,國內用戶已超過500家。

目前,西山科技自主研發投産的醫療器械産品已達30余種,包括手術動力裝置、高清內窺鏡系統、超聲手術系統、電外科手術系統、吻合器等在內,不僅在國內覆蓋全國各個省份3000余家大中型醫院用戶,同時還出口德國、西班牙、南韓、印度、巴西、印尼、孟加拉、泰國、越南、俄羅斯等30余個國家。


海潤HCC-5000核酸採樣工作站方艙
海潤HCC-5000核酸採樣工作站方艙。受訪企業供圖



重慶已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65家

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8家

西山科技只是一個縮影,在重慶還有很多這樣的專精特新企業——

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重慶鍵合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其定制化功能表面改性技術(CGDS)技術在全國首屈一指;

重慶摩爾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長期專注于超純水設備研製,該設備可用於研製超純材料,如半導體元件材料、奈米精細陶瓷材料等,其掌握的核心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準;

位於兩江新區的重慶海潤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室內空氣品質安全與綠色能源利用的技術研發、産品製造和成套設備定制服務,為醫療、軍工、建築等領域提供標準化産品和一站式專業解決方案,目前已為包括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解放軍醫院、解放軍陸軍醫院、北大醫院等700余家醫院及500余家公共建築提供定制研發、産品供應與系統化解決方案;

重慶零壹空間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致力於打造資訊化、智慧化、實戰化的“火箭+”産業服務平臺,已開拓零壹火箭、零壹電子、零壹動力三大技術平臺,建成國內首個民營商業火箭智慧總裝製造基地。

……

市經濟資訊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重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65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8家。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持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在穩住經濟大盤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2022年1-5月,納入監測的“專精特新”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7%,高於全部監測中小企業5.4個百分點,利潤率7.2%,高於監測中小企業1.6個百分點。

11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産值256億元,同比增長17.2%,高於全部監測中小企業7.9個百分點,平均産值超過2.1億元。


零壹空間機動發射現場。受訪企業供圖
零壹空間機動發射現場。受訪企業供圖


重點做好五項工作

培養更多“專精特新”種苗企業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2年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作推進會上,市經濟資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專精特新”企業的生成、成長、壯大、上市等發展重要節點,通過採取五項舉措,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全成長週期良好生態,助力全市産業高品質發展。

在推動梯度培育讓企業發展壯大方面,重慶將重點面向新一代資訊技術等7個重點産業方向和33條産業鏈關鍵技術需求,培育更多“專精特新”種苗企業,包括廣泛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聚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推進創新讓企業更有創造力方面,支援“專精特新”企業更多地參與到全市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和製造業強鏈補鏈行動;推動“專精特新”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資機構等開展技術研發攻關;引導企業制定覆蓋研發、生産、銷售全過程的智慧財産權管理制度;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讓更多“專精特新”企業的新産品在場景中先行先試。

在提高融資可得性為企業“輸血”方面,通過基金引導對“專精特新”企業給予資金支援;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專精特新”企業;優化完善政銀企對接,形成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融資需求清單等。

在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企業智慧化賦能方面,將定期發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産品(服務)供給清單”和産業下游大企業“産品需求清單”,實現供需資訊互通;引導“專精特新”企業實施智慧化改造,鼓勵其“上網上平臺”。

在提高服務能力為企業當好“店小二”方面,完善服務機構和載體建設、完善企業服務品質標準體系、推動服務方式變革升級、建立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評價制度。( 佘振芳、梁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