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璧山: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7-06 16:44:36 編輯:李柯佑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探索發展之路,啟動鄉村振興新引擎;創新生産經營模式,積極推進土地流轉,探索多種增收路徑。截至今年6月,重慶市璧山區村均經營性收益達10.35萬元,同比增長76.9%,創歷史新高。

這一切,源自璧山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工程。今年以來,璧山區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傾斜資金政策、加大跟蹤督導、建立利益聯結等“所有”舉措,推動黨建資源、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資源、發展成果,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黨建引領

吹響村集體經濟發展號角

“第一回參與分紅大會,就拿了一個大紅包,實在太高興了。”今年5月18日,璧山區河邊鎮村民王理鈴接過新四村黨委書記冉太偉遞過來的紅包,臉上笑意盈盈。當天,由璧山區河邊鎮新四村主辦的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年度收益分紅大會,在村民吳朝坤家的院子舉行。

這是該村2021年10月成立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全額注資的子公司——新四天樞商貿有限公司以來,村民們領取到的第一筆紅利。該公司與新四村村委會合署辦公,由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以“支部+公司+農戶”的形式,整合村裏蔬菜種植基地、養殖場、微型田園綜合體等農産品資源,做好農副産品的銷售和配送服務。

“新四村的全體村民都是我們的股東,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後,大家都能受益”。冉太偉告訴筆者,公司成立後,簽訂的第一單是為區人民醫院提供食材和配送業務,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現在公司的業務訂單也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加上近70萬元的公司營業額,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有75萬元左右。

冉太偉介紹,拋開支出費用,村集體經濟收益可分配凈利潤有12萬元,其中30%用於集體擴大再生産和集體文化生活、福利等,60%用於全村股民分紅資金,10%用於獎勵對村集體經濟做出貢獻的人。村裏將不斷拓展相關業務,向廣大市民提供綠色、新鮮、貨源直供的家禽和蔬果,以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如今,在璧山區行政村中,這樣的分紅越來越多。

窮家難當,一直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過去,由於行政村“無錢辦事”,導致村級黨組織“有心無力”。

破“繭”刻不容緩!為此,璧山區堅持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將其作為促進村級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抓手,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持續帶動群眾穩定增收。“一村一策”制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明確發展目標、推進計劃和保障措施,促進項目發展落地見效。出臺《璧山區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指導意見(試行)》,明確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可根據本村集體收入情況按比例提取獎勵資金,用於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者和發展集體經濟有貢獻人員的獎勵,提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內生動力。

同時,璧山區印發《關於開展村民委員會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分賬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賬戶分設、資産分管、核算分立,進一步規範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定《關於進一步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試行)》,明確“資産收益型、經營帶動型、股權收益型”三類發展路徑,指導性、可操作性明顯增強。

不僅如此,為加大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貢獻人員的獎勵力度,璧山區在原有村級自籌獎勵基礎上增加區級獎勵,每年預算獎勵項目資金,對年經營性收入達60萬元以上且年經營型收益達15萬元以上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者及相關貢獻人員,按0.8萬元/村的標準進行基礎獎勵;此外,根據各村級獎勵兌現情況和年經營收益情況,對全區排前10名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按0.5萬元/人增加激勵獎勵,進一步調動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者及相關人員幹事創業積極性。

選好頭雁

激活村級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走進璧山區三合鎮二郎村,雲霧繚繞、山脈綿延,仿佛踏入世外桃源,讓人眼前一亮。經過近幾年發展,村裏形成了以茶葉、花椒、水果為特色的主導産業,其中茶葉6000余畝、花椒1200余畝、水果1000余畝。

然而,就在幾年前,這個“秀美村”卻是個“負債村”,是市級貧困村。如今,這裡發生了逆襲: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走在璧山區前列。是什麼“藥方”讓這個窮村子快速實現華麗轉身?村級集體經濟想要發展好,必須得有一個好的班子,尤其是能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領航把舵”的“領頭雁”,這個答案在三合鎮二郎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隊長張傑身上能找到。

張傑是璧山區現代農業發展促進中心糧油土肥科科長,2019年10月受組織選派加入二郎村駐村工作隊。張傑初來乍到,送給全村722戶村民的見面禮就是每戶一包有機肥。也是這包小小的肥料,打開了張傑駐村工作的新思路。通過深入走訪,張傑發現,二郎村農産品存在品种老化、種植方式粗放、品牌建設意識落後等問題,種植效益得不到保障,村民種植積極性受到影響。

發現問題後,張傑找癥結、抓痛點、出良方,以成立合作社為抓手,讓村裏的茶産業重現生機。剛開始推行合作社時並不順利。張傑花了一個月時間在工作隊講解合作社的理念,花了近兩個月時間説服二郎村兩委班子成員。就這樣,三合鎮二郎村洪水碼門茶葉種植股份合作社籌建起來了。合作社從村民手中按照市場價收購農産品,通過打造“合郎”品牌,以品牌溢價創造更多收益,年終按章程分紅,實打實的紅利也讓更多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來。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核心,璧山區三合鎮二郎村正從“小散亂”經營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新型經營主體共建轉變。張傑發揮“土肥”專長,在解決農戶作物施肥施藥管護等問題的同時,引導農戶使用綠色生産技術,引進茶葉新品種,大力推進品牌建設,以村裏企業三業茶葉為龍頭,運用電商助力,打破銷售壁壘。2021年,村農業總産值超過3000萬元,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益達到20.4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産達到729萬元。

“曾經二郎鄉咔咔,雨路泥濘腳邋遢,雲霧山脈路迢迢,山高嶺陡傷腿腳。”在黨組織的引領下,二郎村攻堅脫貧,擘畫鄉村振興,取得優異成績。

近年來,璧山區著力夯實基層基礎,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深入開展農村基層黨建“整鎮推進、整區提升”示範創建行動,推動基層黨建全域提升、全面提質。以“基層組織建設推進年”為抓手,深入實施“三大計劃、十項行動”,推動黨建資源、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資源、發展成果。同時,紮實抓好換屆“後半篇”文章,全覆蓋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履職培訓1期,村(社區)“兩委”幹部任職培訓4期,側重設置鄉村振興、産業發展、項目管理等相關課程,精準精細強化項目落實能力。各村在黨組織領導下研究討論村級集體經濟重要事項,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嚴格按照章程開展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推動成員(代表)大會、監事會規範運作,確保集體經濟穩健發展。

打破瓶頸

探索多元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七月,滿目新綠,芳菲正濃。在這滿懷希望的時節,璧山區健龍鎮彌勒村處處呈現出勃勃生機。各大種植基地內綠意盎然、如茵如畫,空心菜、莧菜、木耳菜等應季蔬菜長勢喜人;千層金樹、金禾女貞球、紅葉石楠球等特色花卉苗木産業規模不斷壯大。

近年來,璧山區健龍鎮彌勒村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探索農業産業發展模式,大力推行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大棚種植,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方式,發展優質稻、花卉、食用菌及反季節蔬菜等特色農産業,助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幫助村民家門口就業、致富增收。

只有創新思路,才能讓村級集體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起來。璧山區積極探索並創新形成了“産業培育型”“實體經濟型”“物業租賃型”“鄉村旅遊型”等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讓閒置土地種起來,走“産業培育型”發展模式,立足村落生態優勢、氣候優勢、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特色産業,打破過去産業發展“散、亂、雜”的局面,走“規模化、産業化、生態化”的産業發展之路,既能解決村民就近就業,又能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打好基礎。

讓沉睡資源活起來,走“實體經濟型”發展模式。按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路,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各方資金,培植和扶持企業上規模、上等級,增強競爭能力,做大做強集體經濟。

讓經濟組織轉起來,走“物業租賃型”發展模式。將村集體閒置的土地、廠房、機械設備等,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搭好臺、築好巢,引進人才來“唱戲”,通過出售、租賃等形式招引能人盤活、擴大經濟總量,增加集體收入。

把農文旅資源結合起來,走“鄉村旅遊型”發展模式。充分挖掘各村現有的各類土地、産業、民俗、文化等資源,在吃、住、行、遊、娛、購等配套服務上下功夫,大力發展生態旅遊農業,實現農民致富和集體增收。

在村集體經濟快速壯大的過程中,村民不斷收穫著喜悅,滿載著幸福,更升騰著新的期盼和夢想。接下來,璧山將乘勢而上、抓住機遇、攻堅破難、真抓實幹,持續深化農村改革,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整合農村資源要素,盤活農村資源資産資金,最大限度激發農村經濟活力,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曾清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