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推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走深走實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07-05 08:56:16 編輯:珍珍

開欄的話

2021年11月,《國務院關於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發佈,重慶入選為全國首批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的6個城市之一。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我市先後出臺《重慶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持續深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營商環境建設,進一步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提升群眾辦事創業的便利度、滿意度和獲得感。

系列舉措,成效如何?即日起,本報推出“加快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優化“渝快辦”平臺開辦企業“一網通”專欄和“E企辦”App小程式功能、探索推行企業辦事“一照通辦”……6月20日,《重慶市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重點任務清單》(以下簡稱《清單》)發佈,涉及五大方面,共110條舉措。

《清單》亮相,只是重慶全面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重慶於今年1月出臺《重慶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並構建起“1+100”的制度體系,推出百項改革措施。

7月4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以來,全市上下進一步對標國際先進水準,全力推動百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讓營商環境創新的成果惠及全社會。

服務市場主體全生命週期

“沒想到喝杯茶的功夫,就在手機上註冊好了重慶的企業。”

近日,回憶起去年註冊企業的過程,天都峰盛(重慶)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秦玉川感慨道,人在成都,遠端註冊,免去他的奔波之苦。

秦玉川使用的,是渝快辦App上一款名為“E企辦”的小程式。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E企辦”將原來需要跑多個部門窗口申請辦理的企業設立登記、刻製印章、申領發票、就業社保登記、公積金賬戶設立等業務整合整合到一起,創業者只需在手機上就可完成開辦企業事項的申辦,全過程“零成本”。

健全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機制,重慶不遺餘力。例如,在重慶新開辦企業,可以申領電子營業執照,與紙質營業執照具有同等效力。企業登記資訊變更辦理手續更簡便,有限公司變更登記可全程線上辦理。土地、銀行賬戶等8類破産企業財産資訊線上可查,不必再“跑腿”。

投資和建設便利度也快速提升,我市通過完善工程建設項目聯合驗收制度,讓驗收事項數量壓減50%,驗收時限壓減42%;159項工程資質省級審批許可權從市級下放至區縣,企業可以就近申請認定。

此外,為支援企業創新,我市還設立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建設智慧財産權質物處置平臺,今年以來實現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4.8億元,同比增長35%。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現在獲取完稅證明,竟然不到一分鐘就辦妥。我要給這項功能打‘五星’好評!”

今年5月,家住沙坪壩區的市民王先生專程請了半天假,準備去辦理二手房契稅的相關事宜。沒想到,他繳清購買二手房的契稅後,立刻收到了稅務部門發送的短信。按照短信提示,不到一分鐘便成功下載了契稅完稅證明。

這項功能全稱為“線上開具二手房契稅完稅證明”,由市稅務局於今年推出。

王先生遇到的情況屬於代徵稅款的一種。全市對代徵稅款試行實時電子繳稅入庫的開具電子完稅證明,截至目前累計為24.1萬戶納稅人、繳費人開具電子完稅證明98.7萬張。

在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中,重慶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發力。

為納稅人降成本。截至目前,全市通過郵寄方式向新辦納稅人非接觸式發放稅務Ukey,累計郵寄稅務Ukey1.6萬餘個。

為群眾和企業省時間。重慶持續擴大電子證照、電子簽章等應用範圍,推出“渝快碼”整合各類證照資訊,接入場景數900余個,累計掃碼、亮碼數超過3000萬次。

為身邊事添便利。重慶全面推行公安服務“一窗通辦”,截至目前,全市726個派出所戶籍窗口可綜合辦理治安、戶政、交管、出入境等28類134項業務,可辦事項新增47.3%,當場辦結率達80%,“最多跑一次”佔比達99.3%,辦件量較改革前增加30%。

對標國際先進水準開展創新探索

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重慶勇於對標國際先進水準,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將優化營商環境的探索之路走得更遠。

例如,改革前,市場主體在重慶市不同區縣參與招標投標需要辦理不同的CA數字證書。目前,重慶已在全國省級層面達成跨系統、跨區域、跨行業互認,技術標準已納入國家標準備選範圍。

消除隱性壁壘。全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線上公開透明辦理,且可“不見面開標”。

打破地方保護。重慶依託“渝快辦”實現9類客貨運輸電子證照全國互認,累計發放電子證照12.6萬餘張。

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準。重慶開展跨境貿易全鏈條改革,水運轉關手續辦理時間壓減90%以上、三峽船閘過閘時間壓減50%以上、物流整體時效提升40%以上。

開放力度更大。重慶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西部陸海新通道平臺,加強鐵路與海關資訊系統數據共用,試點中歐班列(成渝)進出口雙向快通,完成快通模式700余票,節約口岸滯留時間1天以上。

維護公平競爭。重慶建立招標計劃提前發佈制度,網上辦理合同簽訂和資訊公示項目990余個,提前發佈招標計劃3100余條。

創新監管措施。重慶探索形成市場主體全生命週期監管鏈,推行“一企一碼”“一品一碼”“一人一碼”,全程可追溯;建成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電子證書發放系統,至今已有11.2萬餘張作業人員證書實現電子化,重慶電子證書樣式獲市場監管總局正式推廣。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重慶將繼續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更高標準優化營商環境,更實舉措助企紓困解難,更大力度激發市場活力。(申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