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加速推動中歐班列高品質發展 重慶和成都中歐班列累計突破兩萬列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07-01 11:52:55 編輯:珍珍

6月30日9點30分,重慶沙坪壩區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成都青白江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同時汽笛鳴響。

隨即,兩趟中歐班列(成渝)各自從上述兩地開出,向歐洲駛去。至此,重慶和成都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突破2萬列。

“這是中歐班列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巴川江表示,突破兩萬班,意味著重慶和成都的中歐班列開行量佔全國約40%,成為全國開行量最多、開行最均衡、運輸貨值最高、貨源結構最優的中歐班列品牌。

6月29日,川渝兩省市舉行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五次會議。僅隔一天,川渝兩地的物流合作就傳來捷報,充分體現了雙方正在強化“一家親”意識,樹牢“一盤棋”思維。

打造中歐班列高品質發展樣板

中歐班列被譽為現代的“鋼鐵駝隊”,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重慶和成都的中歐班列,則是全國眾多中歐班列中,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兩大品牌。

然而,中歐班列長期各自為政,重慶和成都此前也是如此。所以,業內都希望能有契機來改變這一格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提出,便是契機。

2020年3月,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和成都國際鐵路港舉行了一次“雲會議”。作為兩地中歐班列的始發地,雙方就兩港通道互聯、港區互通、産業互補等方面達成一致合作意見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同年7月—12月,雙方的口岸物流主管部門相互來往,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備忘錄,就中歐班列的合作框架進行了明確。同時,雙方向國鐵集團去函,懇請支援成渝中歐班列合作發展,得到了肯定回復。

2021年1月1日,重慶與成都同時開出兩趟中歐班列,至此,中歐班列(成渝)正式上線。

攜手第一年,中歐班列(成渝)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年開行班列超4800列、佔全國中歐班列的30%,運輸貨值超2000億元,兩項指標均為全國第一。回程班列佔比達55%,是唯一實現雙向運輸平衡的班列。回程運輸箱量超20萬標箱,居全國首位,貢獻了全國回程箱量的35%。

據介紹,中歐班列(成渝)還建立了統一價格聯盟及訂艙接單機制,根據成渝地區産業及客戶需求提供精準服務。

中歐班列(成渝)已覆蓋亞歐上百個城市

在成都青白江的國際鐵路港展示中心和重慶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展廳內,都有一張中歐班列(成渝)的路線拓展圖——上海、寧波、廣州、羅茲、杜伊斯堡、蒂爾堡等,百餘個中外城市羅列在內。

這張圖的背後,折射的是中歐班列(成渝)不斷拓展輻射範圍。

2020年7月,重慶、成都獲批首批全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節點城市。

中歐班列(成渝)誕生後,重慶和成都的物流網路開始産生疊加效應。

據了解,重慶已形成“3+8+N”體系,干支網路基本輻射亞歐大陸全境,並實現了與長江黃金水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等物流通道的無縫銜接;成都已建立起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成都國際班列線路網路和全球陸海貨運配送體系。雙方加速融合後,最直接的效果,便是中歐班列(成渝)運作線路拓展近40條,輻射亞歐超百個城市。

新的路線還在不斷開拓。5月10日,一趟中歐班列(成渝)從重慶出發,通過鐵海聯運方式,跨越裏海、黑海,最終運達歐洲國家。這趟班列的順利開行,標誌著中歐班列(成渝)實現了“兩海”線路首發。

“這條路線,能夠增強中歐班列(成渝)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也是積極探索把輻射範圍拓展至黑海、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體現。”渝新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主任杜進有表示,後續,雙方將圍繞發揮成渝極核帶動作用、雙核聯動效應和集結中心樞紐功能,開展更加緊密務實合作,保持班列多路徑、多通道安全穩定運作。

以通道促貿易,以貿易聚産業

6月22日,一列滿載100輛長城汽車的中歐班列(成渝)專列從重慶出發,這些汽車將銷往歐洲。此舉,是中歐班列(成渝)助力重慶造汽車“走出去”的舉措,也是推動川渝兩地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體現。

以通道促貿易,以貿易聚産業。隨著中歐班列(成渝)的穩定開行,更多的電子、汽車、機械等産品通過這條物流大通道往來于中歐間。一年多以來,依託中歐班列(成渝)的運輸優勢,越來越多的開放型企業和項目開始向重慶和成都聚集。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引進中特物流華貿多式聯運運營中心、浩航國際等多式聯運頭部物流項目,落地新希望鮮生活、中通冷鏈等物流倉儲項目和國通智慧冷鏈産業園,聚集口岸整車、醫藥、冷鏈、大宗貿易等特色産業;成都國際鐵路港引進順豐、廈門建發、中國儲運等供應鏈管理企業,打造供應鏈配置中心……

數據顯示,2021年,中歐班列(成渝)帶動四川、重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分別增長20.4%、26%,對歐盟進出口分別增長13.2%、19.5%。

巴川江表示,重慶和成都會按照近中遠期“三步走”思路,進一步強化在中歐班列上的合作,共同推動通道帶動物流、貿易、産業高標準融合、高品質互促,促進産業在成渝兩地進一步聚集。(楊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