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合川區:“一村一業、多村一品”築牢鄉村産業根基

發佈時間:2022-03-23 15:00:31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珍珍

 

image.png
柑桔豐收村民笑開顏。劉亞春  圖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基礎。近年來,重慶市合川區錢塘鎮圍繞産業振興,集體經濟、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産業基地“多管齊下”,大力推動高標準農田、國土整治、宜機化整治等項目整治土地3.56萬畝,成立專業合作社37個,發展果蔬、蠶桑、稻蝦、生態魚等産業項目69個,初步形成了“一村一業、多村一品”的産業格局。

集體+家庭:打牢産業基礎

要想農村富、環境美、人文優,村集體經濟是強力支撐,如何讓村集體經濟具備“造血功能”,擺脫靠“輸血”維持的窘境,是當前各級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重心。

日前,在錢塘鎮大柱村,幾名村民正在柑桔林間收割成熟的榨菜,這些在果林中輪種的蔬菜,正是大柱村發展的集體經濟産業之一。據大柱村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楊旭淵介紹,大柱村發展集體經濟500余畝,年收入60余萬元,帶動周邊70余戶村民就近就業,戶均增收1.3萬餘元。

筆者在大油村的一個家庭農場看到,成片的榨菜地上,業主魏壽知和村民正搶抓睛好天氣,把一棵棵成熟的榨菜收割回家,等待簽約的商家前來收購。家庭農場因其專業性強,科技含量相對傳統農業高,且投資小、風險低,成為當前在全國推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深受廣大農民的青睞。據了解,大油村有家庭農場5個,佔地面積800余畝,解決周邊160余村民就近就業,平均每戶年增收16000元。


公司+農戶:延伸産業鏈條

老一輩在家務農,這是大部分農村的現狀,傳統農業更是他們一生的堅持,要讓他們改變傳統觀念,把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轉型,這對於他們來説一時間難以接受。為此,錢塘鎮結合轄區天氣、土壤等實際,積極引進大戶、公司等專業農業企業,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近段時間,落戶于錢塘鎮郭堰村的喜洋春生態農業公司種植的寬皮柑桔“大雅”,經過三年的培育,已經開始第一次挂果。

據喜洋春農業公司負責人龍紅全介紹,喜洋春農業公司在合川錢塘鎮郭堰村流轉土地500余畝,主要以晚熟寬皮柑桔為主,並且附帶林下蔬菜種植,今年年産量預計在3萬斤左右,經濟效益在15萬元左右。明年到後年,整體産量能提升到100到150萬斤,經濟效益能夠達到600萬元以上。

在專業公司的帶動下,周邊村民不僅就近務工增加了收入,還紛紛對一些特色經濟農作物的種植進行嘗試,效益的逐漸顯現不但增加了他們的對新興農業産業的興趣,更增加了他們進一步的發展信心。“自從這個老闆到這裡種柑桔,我也跟著買了十幾株種起,結出的果實口感不錯,味道又甜産量又高,我準備喊老闆帶點樹苗,還想種點。”村民屈素蘭説。

特色+示範:構築産業格局

以黨建為引領,以産業為支撐,以龍頭為示範,錢塘鎮通過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特色産業,努力打造“一村一業、多村一品”的産業格局,讓村集體和村民收入更加穩定,脫貧成果更加鞏固,鄉村振興的成效更加明顯。

據錢塘鎮黨委副書記黃瑞介紹,該鎮在大油、三元等村推動“高粱+榨菜、水稻+油菜”換季輪作,發展訂單農業,在促進農戶增收的同時壯大集體經濟。

目前,錢塘鎮在大柱、郭堰等村,發展寬皮柑桔5000余畝,辣椒500畝,魚蝦600余畝,引進業主打造3800畝宜機化柑橘園,實施200畝“5G+農業智慧化”柑橘果園項目,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同時,聯合廣賢、學堂等村成立全區首家生態漁協會,與西南大學生命科學院、水産科學重點實驗室建立合作關係,採取微迴圈生態平衡的方式放養生態甲魚、生態魚1000余畝,以魚凈水,涵養水源,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收穫生態效益。聯合14個村集體,入股成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推廣農機社會化服務,開展機耕、機播、機收、烘乾、榨油等服務,在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同時,延伸農産品加工鏈條,大大提高了農産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通過實施訂單農業、生態魚養殖、康養服務、農機社會化服務等項目,全鎮24個村全部實現了空殼村“脫殼”。2021年村集體總體經營性收入達370多萬元,純收益突破200萬,初步實現了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孟余、劉亞春/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