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重慶全力跑好“接力賽”

發佈時間:2022-03-08 10:22:51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珍珍


2月17日,黔江區中塘鎮雙石村小學,學生在體育課上跳繩。特約攝影  楊敏/視覺重慶



石柱中益鄉華溪村,黨員幹部在初心廣場重溫入黨誓詞、上黨課。(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脫貧攻堅是我心裏最牽掛的一件大事。”2019年4月15日至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重慶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近年來,重慶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守住守好糧食安全、耕地保護、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著力穩住農業基本盤,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面向“十四五”,重慶將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代表委員就此展開了熱議。

鄉村振興,産業發展是關鍵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産業發展是關鍵。”全國人大代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譚建蘭結合自身經歷深刻感受到,抓好特色優勢産業才能真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譚建蘭經營的公司年産值1000萬餘元,帶動石柱10個脫貧村、840戶脫貧戶發展辣椒産業,辣椒種植面積2萬餘畝,戶均收入達到1.1萬元。

“實現鄉村振興,就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譚建蘭認為,涉農企業必須把握住改革機遇,推動産業升級。希望國家能夠出臺更多更精準的政策措施,推動涉農企業向數字化、産業化、品牌化轉型。此外,可以推動農業保險在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今年全國兩會上,譚建蘭提交了相關建議,呼籲完善農業保險服務體系,解決農業保險補貼範圍較小、大災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農業保險産品服務欠精確等問題。

鄉親們的“旅遊飯”有滋有味

“我是來自農村基層的代表,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踐行者和直接受益人。”全國人大代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冉慧説,過去幾年,天山堡村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鄉村旅遊邁出了有力步伐,遊客絡繹不絕,村民們也吃上了“旅遊飯”,成了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今年1月還被評為重慶市級文明村。“如今鄉親們的精氣神更足了,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勁。”

冉慧表示,下一步天山堡村將堅持黨建引領、規劃先行,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強化綜合服務、提升人居環境,促進農村“三變”改革,整合當地各類資源,盤活閒置資産,發展壯大高山蔬菜、中藥材等集體經濟産業,在“桃花源”裏帶領鄉親們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基層群眾不再“小病拖、大病熬”

全國人大代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品質管理辦公室主任石淑蘭表示,隨著重慶不斷夯實“兩不愁三保障”,如今全市所有鄉鎮都有標準化衛生院,所有村(社區)都有標準化衛生室,18個曾經的深度貧困鄉鎮全部配備了監護型救護車,5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了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設備,“基層群眾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再不用‘小病拖、大病熬’了。”

石淑蘭説,重慶還擴大了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覆蓋範圍,建立起覆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商業補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扶貧濟困醫療基金、健康扶貧醫療基金”的多重醫療保障體系,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準越來越高。接下來基層醫療機構要著力補短板強弱項,組織專家開展技術幫扶行動,加強村醫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療機構整體軟實力。加強醫療機構行業管理,試點智慧健康手環項目和全民健康干預工作,對群眾開展普惠性疾病篩查,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健康保障。

鄉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榮玉民族服裝廠苗家刺繡技術員李紹玉説,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摸排“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對住房、飲水安全保障等薄弱環節尤其重視,定期開展“回頭看”,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今鄉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也有了切實保障,“這都是我們老百姓親眼看見、切身體會到的變化。”

李紹玉表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強化各級領導幹部肩負的政治責任;持續強化工作作風建設,以過硬的制度督促相關負責人深入一線,積極主動作為;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認真細化工作方案,讓具體措施可操作、能見效,“作為非遺傳承人,我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為實現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作出更大貢獻。”

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

在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重慶市委會副主委劉文賢看來,重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團結一心、埋頭苦幹,交出了脫貧攻堅的“硬核”答卷,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成功翻過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座高山,與全國人民一道告別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是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但萬里長征才走完第一步,後面的路還很長。”劉文賢説,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加持續,是我們需要長期思考、常抓不懈的民生工程。要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成果。要整合社會資源的維度,核心解決合力問題,集眾心、聚眾智、合眾力,採取黨建扶貧、金融扶貧、産業扶貧、公益扶貧、消費扶貧、智力扶貧等務實舉措,不斷提升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能力。

讓科技特派員發揮更大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重慶市委會副主委、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溫濤表示,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多年來,數十萬科技特派員在山林奔波、在田野耕作,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在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應該讓科技特派員發揮更大作用。

溫濤説,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建設兵團均實施了科技特派員制度,催生了鄉村人才集聚、科技創新、産業發展、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的多贏效應。建議可以探索“四延伸”機制,即科技特派員從自然人向團隊延伸,從農業科技人員向農産品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科技人員延伸,從體制內向體制外的技術人才延伸,從本地選拔向跨區域、跨界別選拔人才延伸。同時,從國家層面建立持續、穩定的經費投入機制,設立穩定的科技特派員工作支援經費,為科技特派員發揮作用提供堅強保障。

“萬企幫萬村”一起向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琦説,陶然居一直以來積極參與脫貧攻堅“萬企幫萬村”行動。去年陶然居以“龍頭企業+産業帶動+品牌驅動”模式,牽頭重慶餐飲商會中的100家知名餐飲會員企業,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開展了“百企聯百家”農家樂院落群建設。去年整個集團共幫扶全市38個村、675戶農村居民,帶動産業鏈上下游2萬多人就業。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陶然居還升級打造新國潮坊,引入100家餐飲非遺老字號,走出了一條分享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嚴琦表示,今年她在全國兩會上提交相關提案,呼籲儘快完善制度設計、著力強化要素保障、鼓勵民營企業開展農村技能培訓工作、支援餐飲龍頭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幫助農業企業拓展銷售渠道,更好助力民營企業深度參與鄉村振興戰略。

2021年重慶鄉村振興亮點>>>

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鄉村振興的前提,重慶實現了“一鞏固、兩高於、兩增長”目標。

一鞏固

“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續鞏固提升,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兩高於

脫貧區縣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1%,高於全市農村常住居民平均水準0.4個百分點,高於全市居民平均水準1.3個百分點

兩增長

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於産業發展的比例達到57.5%,較上年增加12個百分點,脫貧地區農村居民生産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9.2%

京渝互動>>>

鄉村振興“作文大賽”“曬”出村民幸福生活

(羅蕓)

3月7日,城口縣咸宜鎮李坪村二社。初春的陽光照進劉國康家裏,映得堂屋墻上的獎狀熠熠生輝。最新的一張是劉國康才獲得的“李坪村鄉村振興作文大賽特等獎”。

“為了寫好這篇作文,兒子還‘採訪’了我們。”劉國康的爸爸劉久剛自豪地説,“擺起李坪村的過去,我們才發現,這幾年李坪村變化真的大!”

今年1月,村支兩委向村民發出“徵集令”:請有興趣的學生以《我眼中的……》為題,寫一篇作文,字數不限。

學習成績優異的劉國康,把寫作的內容聚焦在李坪村的變化上。

在動筆前,劉國康不僅連著幾天纏著爸爸問,還請教了經常到府來了解情況的李坪村第一書記何定龍和村裏80多歲的老黨員李雲山,了解到李坪村現在的水泥公路大多是脫貧攻堅時硬化的,實現了村民“雨天不濕鞋”的願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産業是基礎,李坪選擇了茶葉、獼猴桃等代替原來的馬鈴薯、玉米,基本上家家戶戶收入翻番;政府為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貧困村民提供補助,讓他們搬下山,並通過發展産業讓家庭收入持續增長……

不少孩子在作文裏寫出了這幾年李坪村發生的“新鮮事”。“記得小時候,外婆種的東西只能每天盼著有大貨車上山來收,收得也很便宜。”已上大學的劉婷寫道:現在鎮上成立了電子商務合作社,外婆種的土特産有了新的銷售途徑……

娃娃們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李坪村的變化。作為作文大賽的策劃者,何定龍連稱三個“沒想到”:沒想到村裏100余個娃娃參了賽,沒想到獲得了全村的關注,沒想到大賽“曬”出了家家戶戶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幸福”。(羅靜雯   顏若雯   何春陽   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