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瞄準創新高地,打造科技之城

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2-03-02 10:04:58 編輯:珍珍

天氣漸暖,春意漸濃,行走在重慶多個企業、産業園區,科技創新之風迎面撲來。近年來,傳統工業重鎮重慶,瞄準創新高地建設,明晰發展路徑,精準配置資源,強化多方協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引擎正加速“點燃”。

從弱到強:“老産業”充滿“科技范”

重慶作為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産業門類齊全、發展基礎較好,但創新能力不強、産品價值不高,一直是該市製造業“短板”。如今,這一狀況正逐步改變。

走進九龍坡區重慶宏鋼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聽不到嘈雜的機器轟鳴,看不到忙碌的技術工人,這個“靜默”的車間正生産有“工業母機”之稱的精密數字機床。


圖為重慶宏鋼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的智慧製造車間。新華社記者   吳燕霞    攝

“我們投入2億多元打造智慧工廠,整個加工車間的溫度自動控制在22攝氏度,一名工人可以同時控制數台機器。”該公司董事長汪傳宏説,公司20餘年來堅持在機床領域深耕細作,目前已是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

重慶也是我國最早大規模發展積體電路的城市之一,但長期以來,在産業規模、人才支撐、工藝水準等方面,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重慶重點佈局發展“芯屏器核網”等新興産業集群,出臺了一系列支撐積體電路産業發展的政策。

在象帝先計算技術(重慶)有限公司一樓機房內,先進的倣真加速器正在24小時運轉。2020年9月,該公司落戶兩江新區,著力自主研發適用於桌面、邊緣計算、雲數據中心等領域的高性能、多功能、通用型GPU處理器晶片。

“我們公司一年內聚集了一批晶片行業的資深專家,300多名員工中85%以上為研發人員,目前公司研發進展順利,已完成第一輪融資,獲得資金合計20億元。”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陶昕介紹,公司希望發揮市場化、工程化優勢,為培育、振興晶片産業做出貢獻。

“近年來,重慶産業逐步實現從要素驅動向技術驅動轉變,製造業、積體電路等産業駛入發展‘快車道’。”重慶市科技局高新技術處處長余林林表示,重慶已逐步形成多規格、全流程的積體電路産業體系。2021年全年,全市高技術製造業比上年增長18.1%,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8.2%,增速均高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7%以上。

從無到有:新産業“破土而生”

校園環境消殺如何既有效又不危害孩子健康?重慶深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給出了“答案”。在該企業的展廳裏,一款高分子奈米材料消毒劑佔據了“C位”。

“傳統的消毒劑存在刺激性強、作用緩慢不持久、對環境有一定污染等缺陷。這款消毒液通過光催化作用實現殺菌消毒,克服了上述缺陷,且成本更低。”該公司執行董事劉進説,公司已創新研發出多類別、前沿性奈米複合材料及應用産品,共有44項專利技術。

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生物醫藥也在重慶“破土而生”。巴南區重慶國際生物城內的重慶博唯佰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實驗室裏,技術人員正加緊項目研發。“我們企業在研項目有10余項,其中重組九價宮頸癌疫苗是核心品種之一。”該公司總經理張高峽説。


重慶國際生物城的一家生物制藥企業內,工作人員正在生産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重慶國際生物城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銳説,5年前這裡還只是一個以生産輕紡服裝為主的工業園,短短5年時間,重慶國際生物城就打響了“名號”,成為同時擁有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國家高新區兩張“國家名片”的生物醫藥聚集區。截至2021年9月,已累計引進生物醫藥項目90余個,協議達産産值逾千億元。

創新“密碼”:“兩張圖”統攬全局

重慶市經信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工業比重分別為28.9%、19.1%。重慶創新驅動的特徵越來越明顯,其背後蘊藏著怎樣的“密碼”?

——創新藍圖繪到底。據重慶市科技局副局長陳軍介紹,2019年以來,針對原始創新能力和産業核心競爭力不足問題,重慶繪製了重慶市技術圖譜和科技進步路線圖,全面梳理了重慶的“卡脖子”技術和優勢技術,對今後5年的重點主攻方向、工作進度等做了系統安排。

——資源配置更精準。以“兩張圖”為基礎,編制形成了重慶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清單,策劃各類重大項目120余個,其中研發項目33個。根據産業迭代升級的發展要求和輕重緩急“打表推進”,動態調整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

——各方協同更緊密。依託“兩張圖”,重慶與中央有關部門、周邊省份、龍頭企業等建立多方聯動機制,合力整合利用科技創新資源,協同推動項目化清單化管理。(韓振/文    吳燕霞、唐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