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能升級大發展,篤行不怠在行動。今年來,重慶市雲陽縣沙市鎮將緊緊圍繞縣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六個顯著提升”“十個提能升級”具體路徑,多點發力,全面開花,縱深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提能升級,為奮力書寫“茶鄉面坊·邊城沙市”新篇章開好頭,起好步。
人居環境整治提能升級
精心築造高品質生活
近日,沙市鎮濱河路人居環境提升工程項目竣工,一個兼具觀賞、遊樂、健身等多功能的“濱河文化走廊”映入眼簾。市民漫步在沙市濱河走廊,腳踏青石板,湯溪河似一束絲絨,在陽光下燦然閃爍,偶有鳥兒棲息覓食。這是沙市人民虎年新年收穫的第一份“生態福利”。
“原來的老江沙路鄰崖坡陡、交通擁堵,市民出行不便。通過升級改造後,現在的新江沙路路面寬敞整潔明亮,增加了停車場,增添了休閒座椅,居民幸福感大大提升。”沙市鎮湯溪源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劉明説。據介紹,江沙路沙市段全長約1.5公里,以前這條路是泥巴路,承載著鎮域2萬餘群眾出行,同時輻射周邊鄉鎮10余萬人,出行相當不便。
守護好湯溪河和兩岸居民,修建生態文化濱河走廊,提升生活品質逐漸成為沙市人的共識和願望。乘著縣級重點項目的東風,雲陽縣G347江口至沙市段公路改建工程于2021年10月完工,沙市鎮濱河路完成了路面硬化油化、沿線護欄安裝等基礎建設,面貌煥然一新。為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沙市鎮黨委政府加強謀劃,整合資金,融入綠色生態、運動健康、精神文化等理念,精心打造“兩帶、八景、多彩”的岸綠景美生態文化濱河走廊。以生態為基礎,提升綠化美化亮化水準。栽種花草、景觀樹、黃桷蘭,投放意境盆栽等,建成2條綠化帶,沿線安裝太陽能路燈100盞,文革橋和湯溪河一號橋增設燈飾工程,為沙市夜景增添色彩。以公園為底色,提升居民幸福感。為保障行人安全道路暢通,解決濱河路、沙沱老街居民停車難問題,修建休閒便道200米、停車場1座。同時打造8個景觀節點,提供休閒、遊憩的場所。以文化為靈魂,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水準。充分挖掘“沙市面工”創業“三勤”精神,弘揚本土文化、傳承歷史精髓,設置面工雕塑1座。
據介紹,改革開放初期,以李加兵為代表的“沙市面工”扛著面機隨著大批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打工,發現許多地方以麵食為主而沒有麵條加工坊,他們就“敢吃螃蟹”、大膽嘗試,把家鄉的面機和加工技術帶到廣東、上海、河南、湖北等地,開設面坊,開創了“私家掛麵”先河。由一家一戶分散外出,到親幫親、鄰帶鄰形成輻射帶動效應,帶動了鄰近的如魚泉鎮、江口鎮、上壩鄉的面業發展,“掛麵産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面坊遍佈全國各地。他們以“勤儉持家、勤勞勇敢、勤以立身”的創業精神和“技藝精、品質佳、商譽好”的優良品德遠近聞名,創造了“中國面工之鄉”的美譽,鑄就了“雲陽面工”重慶十佳勞務品牌。目前,“沙市面工”開設面坊3500余家,從業人員逾萬人,總收入近10億元,佔了整個雲陽縣面工的三分之一。“沙市面業”通過不斷探索創新,由最初的單一品種發展到現在20多個不同品味、外形的特色品種,深受全國各地消費者歡迎和好評。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能升級中,沙市鎮建成文化長廊1條,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業和茶産業等文化。
如今,湯溪河一河兩岸的提升猶如點睛之筆,過往遊客和返鄉遊子路過此地都會停下來拍照留念,當地居民更是讚不絕口。
服務質效提能升級
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近日,在沙市電站項目建設場地,施工人員正在開展引水隧洞的場地平整工作。沙市電站是沙市鎮的重點項目,由重慶市陽溪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裝機為12600千瓦時,主要是利用湯溪河徑流引水式發電。
沙市電站項目甲方代表蘇少平介紹,該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預計今年8月建成試運作,沙市電站目前已完成取水大壩、廠房建築等工程項目,正在進行引水隧洞開挖、發電機組安裝調試等建設,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該項目建成後,將接入國家電網,實現年發電量5000萬度,年産值1800萬元以上。但在工程建設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由於該電站停工十餘年,涉及安置補償、土地糾紛等遺留問題。為協助企業化解矛盾糾紛,沙市鎮黨委政府成立專班,靠前服務,通過開協調會、實地走訪、個別疏導等,有效助力企業解決矛盾糾紛,進一步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確保項目順利建設按期竣工投産。
養老服務提能升級
醫養結合為老年人幸福生活“加碼”
日前,在沙市鎮盛慶養老護理中心的康復訓練室內,今年68歲的王世華在沙市鎮中心衛生院醫務科主任張禮成的指導下,利用康復器材鍛鍊身體。此外,衛生院的醫護人員還為養老護理中心的老人們測血壓,查血糖,送醫送藥。
“我來養老院有一年多了,護工們照顧得很細心、很貼心,我很滿意。”行動不便正在接受康復保健的王世華説,他家在沙市鎮上坪村,孩子都在外地工作,無暇照顧他,他來到這裡後,孩子能夠安心工作。張禮成説,他們通過對轄區居民進行健康建檔、常年體檢,對常見病、多發病建立了規範性治療措施;對敬老院、康養中心定期入戶送醫送藥,監測居民血壓血糖等健康狀態,制定了個性化服務措施,從而提升全鎮居民的幸福指數。
養老是廣大市民十分關注的民生問題,特別是在基層,全縣很多鄉鎮都存在“養老難”的問題。為了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學”,沙市鎮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投資100萬元,將原敬老院升級改建為鎮級養老服務中心,新建休閒活動廣場1000余平方米,改建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設置床位100張,添置生活照料區、托養護理區、健康管理區、人文關懷區、休閒娛樂區等服務功能。同時採取“公建民營”模式,由政府無償提供給雲陽縣盛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統一運營。“我們根據轄區老年人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提供休閒娛樂、醫療護理、康復保健、長短期托養等服務,讓農村老年人不出村居就能享受到近在咫尺的醫養結合服務。”雲陽縣盛慶養老護理中心負責人梅靜介紹。
近年來,沙市鎮積極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堅持把大健康産業作為重點用力方向。在完善養老中心的基礎功能上,促成養老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簽訂戰略合作,從救護車雙向轉診、家庭醫生到府看病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發揮互補優勢,不斷提升醫養結合綜合服務能力。
“養老服務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既現實又緊迫,更事關長遠發展。醫養結合是目前養老業的大勢所趨,該模式最大的優勢在於集養老、護理、醫療為一體,不僅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還大大加強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程度,保障老年人的養老生活。”沙市鎮社會事務辦負責人楊洲説,這种醫養結合的模式受到當地老年人的歡迎,入住的老年人從最初的10個增加到如今的20多個,其中失能老人5名,低保、五保戶老人15名。
蹄疾步穩蹄疾步穩
奮力書寫“茶鄉面坊·邊城沙市”新篇章
日前,沙市鎮召開“提能升級”大討論、大獻策、大行動動員部署會,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圍繞縣“三會”精神,結合鎮域實際情況,從“幹部作風提能升級、工業發展提能升級、物流産業提能升級、公園建設提能升級、農旅融合提能升級、産業發展提能升級、鄉村旅遊提能升級、集體經濟提能升級、集鎮建設提能升級、保護開發提能升級”十個方面工作提能升級提出意見建議50余條。
會議指出,今後五年,沙市鎮將把目光瞄準“萬開雲”同城化,圍繞縣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六個顯著提升”“十個提能升級”,對標東北片區綠色發展,立足“茶鄉面坊·邊城沙市”發展定位,以“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創新驅動實現新的突破、區域發展形成新的格局、文化實力得到明顯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民生福祉達到更高水準”為總體目標,努力建設“山頂有茶園、山腰有公園、山下有菜園”的鄉村振興新局面。
沙市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沙市鎮將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提能升級:一是抓基層黨建提能升級,走黨建強鎮之路;二是抓通道經濟提能升級,走邊貿活鎮之路;三是抓工農互促提能升級,重點打造白茶産業,走産業富鎮之路;四是抓城鄉融合提能升級,走生態興鎮之路;五是抓民生保障提能升級,走宜居美鎮之路;逐步將沙市鎮建設成支撐雲陽東北綠色發展片區的排頭兵、融入“萬開雲”同城化格局的重要樞紐和宜居宜業宜遊的通道經濟強鎮、邊貿物流重鎮、生態白茶大鎮,奮力書寫“茶鄉面坊·邊城沙市”新篇章。(譚啟雲/文,雲陽縣融媒體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