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區委書記盧紅:堅持産業強區 打造成渝主軸開放新城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1-21 10:22:00 編輯:肖方宇

殷殷囑託重千鈞,潮起揚帆正當時。1月17日,重慶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隆重開幕。重慶市人大代表、榮昌區委書記盧紅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五年,榮昌將建設成渝腹心現代化新興城市。

堅持産業強區

打造現代産業集聚高地

近年來,榮昌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發揚“擔當、作為、率先”工作作風,加快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2021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813.47億元,增長9.4%;工業增加值338.23億元、同比增長10.3%,三次被國務院表彰為“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榮昌的思路越來越清晰、發展變化越來越快、對外影響越來越大、社會信心越來越強。

盧紅表示,在新的趕考征程中,榮昌將堅持産業強區,全面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打造現代産業集聚高地。

具體而言,一是聚力發展“1+3+1”現代工業集群。構建先進製造業體系,提升産業基礎和供應鏈、産業鏈現代化水準,做強食品、服飾、陶瓷等為主的消費品支柱産業;做大200億級生物醫藥、300億級電子資訊、500億級智慧裝備三大戰略性新興主導産業;持續擦亮“全國畜牧看榮昌”品牌,做亮農牧特色産業,推動形成高品質的畜牧全産業鏈,打造農牧高新産業集群。

二是重點發展“3+2”現代服務業。發展科技服務、現代物流、數字服務生産性服務業。提質文創和設計服務;加快建設川南渝西綜合物流園,改善物流系統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做大智慧畜牧引領的數字經濟。發展文旅體、現代商貿生活性服務業。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産旅遊名城、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打造“漫遊”“慢遊”之城和全國知名的運動健康之城、成渝運動健身休閒目的地。打造時尚消費新地標。

三是做強“1+2”特色農業帶。圍繞生豬、粉條、柑橘等優勢産業,狠抓農業品種、品質、品牌建設,強化榮昌豬保護與開發,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産業園,打造華係種豬品牌基地。組建河包粉條産業集團,建設粉條産業園和産品品質檢測中心,形成“北有龍口粉絲、南有河包粉條”全國影響力。引進培育農産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做大柑橘出口示範基地,協同毗鄰市區做強柑橘産業帶。

位於黃金聯結點

打造成渝主軸開放新城

作為成渝主軸的黃金聯結點,一直以來,榮昌堅持一手抓自身實力提升,一手抓開放合作,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戰略佈局中,與川南渝西毗鄰地區在産業、交通、環保等方面合作越走越深,特別是成功獲批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圓滿承辦全國畜牧漁業工作會議,國家畜牧科技城納入西部(重慶)科學城“一城多園”建設,《內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總體方案》獲川渝兩省市批復,榮昌的開放通道、開放平臺優勢不斷顯現。

盧紅説,這些成果不僅僅是黨中央和市委對榮昌的信任,更是一種責任。未來,要把壓力變成動力,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努力打造成渝主軸開放新城,吸引人、財、物等各類要素向榮昌集聚。

一是做大開放平臺能級。構建“一區三組團多園”的高新區産業空間和佈局,著力攻堅百強國家高新區。推進南部科創中心建設,依託川南渝西綜合物流園建設公共型保稅倉庫,啟動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報,逐步建成榮昌綜合保稅區。提升中國畜牧科技論壇、“一帶一路”國際陶瓷論壇、RCEP電子資訊高峰論壇等國際開放平臺影響力。

二是擴大對外交流合作。一方面探索建立權益分享、稅收分成等機制,推動與産業關聯度高的粵港澳大灣區等地産業合作實現新進展。另一方面,以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為平臺,在産業合作方面先行先試,協同提升國家級開發區承接産業轉移功能。同時深化與毗鄰地區在基層治理、互聯互通、環保共治等合作水準,自覺落實“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加強與友鄰區縣對口發展、産業協作,帶動做大産業集群。

三是暢通對外開放通道。對接成渝對外大通道、城際主骨架和都市通勤網,加密高速公路網路,完善幹線路網體系,打通東接沿江通道、南接西部陸海新通道、西接川藏通道、北接“渝新歐”“渝滿俄”通道的“四向通道”,構建“四橫三縱”鐵路網、“一環四橫三縱”高速路網、“橫跨東西、縱貫南北”快速路網,銜接周邊機場、港口、鐵路樞紐,構建便捷高效的多式聯運體系。

以人民為中心

共用高品質發展成果

榮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品質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過上高品質的生活。讓老百姓共用高品質發展成果,榮昌打算如何做?

盧紅表示,一是建設山清水秀生態新城。堅持抓環保就是抓發展,大力實施碳減排行動,全力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構建“三山兩河、三區五帶”的生態空間保護格局,嚴格管控嵐峰森林公園、瀨溪河濕地公園等生態保護空間,建設一批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建設瀨溪河、大清流河生態廊道,築牢生態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四控兩增”措施,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深入開展污水處理廠提標、管網提升、雨污分流治理三年行動,積極創建“無廢城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二是建設城鄉融合魅力新城。樹立全域發展理念,堅持中心引領、多點聯動、全域提升,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堅持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鞏固推進醫共體建設,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佈局,創建一批三級醫院和三甲醫院,努力提供更加優良的健康服務。重點關注“一老一小”重點人群,持續清除“一舊一危”住房隱患,著力破解“一生一困”就業難題,加強整治“一堵一安”交通問題,打造全齡友好城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三是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榮昌。統籌發展與安全,踐行“楓橋經驗”重慶實踐,加快三級綜治中心與多中心並軌運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常態化推進禁毒鬥爭、掃黑除惡、安全生産等專項行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顏若雯、肖方宇   中國網重慶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