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兩江協同創新區再添兩名院士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1-19 11:04:23 編輯:珍珍

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佈2021年院士增選情況,分別選舉産生6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8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2位來自兩江協同創新區入駐高校院所的科研帶頭人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圖片由兩江協同創新區提供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理事長、主任龍騰是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美國IEEE Fellow、英國 lET Fellow、中國電子學會會士。曾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IEEE資訊物理系統專業委員會傑出領導力獎、北京十大傑出青年等獎勵和榮譽。


圖片由兩江協同創新區提供


他擔任中國指揮控制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電子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儀器儀錶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儀器儀錶學會信號處理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國際合作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曾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73項目技術首席、863重點項目首席專家,曾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據介紹,龍騰出版學術著作3本,發表SCI檢索論文130余篇;牽頭授權發明專利50余項;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發明特等獎1項(均排名第一),省部級一、二、三等獎共8項。創辦了IET國際雷達會議和IEEE信號資訊與數據處理國際會議,作為中國學者首次在IET雷達、聲吶、導航期刊撰寫editorial,並受邀在多個國際會議上作大會報告。


圖片由兩江協同創新區提供


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北京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理事長杜修力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北京市戰略科學家、北京學者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資助或榮譽稱號。杜修力教授于1990年博士畢業于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1996年破格晉陞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1年調入北京工業大學任教。杜修力教授長期致力於工程抗震研究及工程實踐,在結構-地基-圍埋土體耦合抗震領域作出了重大貢獻。


圖片由兩江協同創新區提供


杜修力先後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大整合、創新群體,科技部 973 和科技支撐等國家級重大項目 5 項,其他項目近百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5 項(其中2項排名第一、3項第三),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4 項(2項排名第一);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高品質期刊上發表論文 200 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 6 部;以第一發明人獲授權發明專利 21 項(含國外專利 4 項);參編完成國家或行業規範/標準 5 部。已培養畢業的學生中,2 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 人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截至目前,兩江協同創新區通過“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定向招聘核心人才、屬地組建基礎團隊”的引才方式,累計組建科研團隊110個,集聚高端科研及創新人才1500余名,其中,博士500余名,院士增至14名。

據了解,兩江協同創新區以引育留用人才為重點,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通過人才協同,加快引育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才、産業技術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積極培育造就一批智慧人才、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創新驅動“源動力”,加快打造重慶高端人才集聚地。

重慶兩江新區近年來深入落實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緊扣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兩大”定位、建設高品質發展引領區和高品質生活示範區“兩高兩區”目標,聚焦服務重點産業發展,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建設成渝地區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趙鵬    兩江協同創新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