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區:推進農村“廁污共治” 營造美好人居環境

發佈時間:2021-11-16 17:02:48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柯佑

今年以來,廣安區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污水同步治理,著力打造丘陵地區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樣板。該區以行政村為單元,共投入資金1920萬元,整村推進15個鄉鎮55個村4000戶的農村“廁污共治”改造任務。

目前,該區“廁污共治”改造工程已開工建設3566戶,完成室外四格池建設2462戶,預計在11月底前可全面完成4000戶“廁污共治”改造建設任務。

改建現場:

“廁污共治”改善村民生活環境

“你看這廁所,乾淨又衛生,上廁所再也不怕蚊蟲叮咬了。”近日,在廣安區大龍鎮崇望村2組,村民胡存平指著新建的衛生戶廁,滿意地説道,“政府還為我們建起了四格池,房前屋後也莫得臭烘烘的味道了。”

10年前,胡存平在豬圈旁用磚頭搭起一個棚子,安上一個直通式蹲便器,就建成了一個簡易的廁所。“每次上廁所,裏面蚊蟲亂飛,臭氣熏天。”回憶起過去的如廁經歷,胡存平印象深刻。今年9月,施工隊來到他家,對廁所進行了標準化改造,在地面和墻面鋪上了瓷磚,換上了存水式蹲便器,安起了沖水器、洗手盆和廁所門。“現在條件多好,和城裏人家沒得啥區別了。”胡存平笑嘻嘻地説道。

“除了幫我們建廁所,還新修了四格池,國家政策真是好喲!”順著胡存平手指的方向,筆者看到離廁所不遠的林子中有一處與地面一樣平整的封閉池。“四格池包括磚砌三格化糞池和一格污水池,實施糞污‘黑水’和生活‘灰水’分類收集處理。”廣安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劉建勇介紹,“你別小看這個四格池,它解決了村民家的‘黑水’和‘灰水’處理和排放難題。”

據介紹,以前村民家産生的糞污直接排進豬圈糞池,現在則通過專門的管道排進三格化糞池,經過第一格厭氧發酵後進入第二格,再進一步發酵後進入第三格儲存,可用作莊稼和果樹施肥。“治理後的糞污,大大降低了糞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的傳染性,實現了糞污無害化處理。”劉建勇表示。

污水池的作用是對生活“灰水”進行凈化處理,實現達標排放。在緊鄰三格化糞池旁邊的污水池相當於是生活“灰水”的“凈化器”,村民家的餐廚污水、洗衣水等“灰水”經過專門的管道,流經污水池沉澱分離,再進入沙濾池過濾後,實現達標排放。“以前生活污水不經處理直排到稻田或河裏,對地下水、土壤和河道造成污染。如今有了污水池,改變了村民生活污水就地排放、直排入河的陋習,鄉村人居環境變得更衛生舒適了。”劉建勇説。

保障措施:

綜合施策加快推進“廁污共治”

廁所雖小,關乎民生。廣安區把農村“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堅持積極探索、因地制宜、科學引導,扎紮實實向前推進“廁污共治”工作,真正把這件惠民實事辦好,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據介紹,廣安區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先易後難、逐次推進、分戶施策”的原則,突出示範帶動,突出鄉村振興示範村和重點村,以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和生活“灰水”治理為重點,實行“廁污共治”,全面推進農村改廁和污水治理工作。

據悉,該區在明確農村“廁污共治”建設內容及標準的基礎上,成立工作專班,落實專人進村入戶摸實情,逐村逐戶編制符合當地實際和農戶需求的改廁方案,實行“一戶一策”。隨後,全區層層召開動員會,各鄉鎮以點示範,推進“廁污共治”工作有序實施。

廣安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杜海波告訴筆者,作為“廁污共治”工作牽頭實施單位,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要通過三方面的舉措確保改造建設項目快速有序推進:一是組織鎮村工作人員和施工隊伍開展現場施工技術培訓,強化改廁農戶後期正確使用和管護相關知識宣傳教育,保證衛生廁所建好、用好、管好;二是成立“廁污共治”工作專班,每週對各鄉鎮工作進度和建設品質進行全覆蓋現場督導,強力推動改造建設工作;三是逐村逐戶進行全覆蓋實地驗收,嚴把品質關,確保建設一戶、合格一戶,全力打造丘陵地區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樣板。

下一步,廣安區還將建立後期維護管理機制,培訓村組保潔員巡查設施的日常運作情況,有效保障農民戶廁及四格池的日常使用、維修維護、清掏清運等,保障污水處理有人管、管得好。(陳亞軍、張國盛)